肿瘤学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探讨
2020-04-11黄永周李漪丛竹军刘永江
黄永周,李漪,丛竹军,刘永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学术型、专业性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肿瘤学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前者重点培养实习生理论体系掌握能力,后者侧重培养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1]。这两种方式在肿瘤学教学中并不适用,外科、内科、影像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包含在肿瘤学中,采用单一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全方位人才,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学科综合治疗(MDT)教学模式,并验证其教学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肿瘤外科实习的若干名实习生中,选择112例研究,按照教学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实习生均为2018-2019届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为硕士研究生,年龄26-29岁,平均(27.50±2.50)岁,对照组实习生男女比例约为1:1,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30名、26名,实习生水平相当,前期成绩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案,实习期间70%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全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再补充临床诊断、病例分析教学内容,考试只进行理论检测一项。
观察组实施MDT教学模式,措施如下:(1)实习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老师先搜集历年肿瘤患者资料,与实习生一起整理资料,要求实习生总结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流程等,征求实习生意见制定理论、实践相互穿插的教学方案。(2)典型病例剖析:在扎实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3天进行一次病例研讨,提前1天将所要研讨病例发给实习生,让其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自身不明确的问题。在讨论时各抒己见,实习生相互交流心得,老师解答其疑惑,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教学方式多样化:推翻传统教学使用的图纸、实物模型,借助多媒体制作出动态影像,确保将肿瘤患者的诊断影像高度还原出来,便于实习生识别。(4)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每完成阶段性学习后立即带领实习生进行临床诊断,老师先示范如何操作,实习生按照老师操作方法完成诊断,然后独立完成影像分析,用于检验其学习成果。
1.3 观察指标 评估实习生临床知识能力:分为理论考试+病例分析+临床诊断三项考试,每项总分20分,分数越高表明实习生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实习生成绩对比:理论、实践、病例分析成绩两组相比,观察组分数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实习生理论、实践、病例分析成绩对比(Mean±SD,分)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医生要求逐渐提升,医生不仅要具有严谨的思维,还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能综合判断影像资料,进而准确诊断肿瘤患者病情。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肿瘤学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MDT模式诞生,为实习生构建一个兼容的学习平台[2]。将内科、外科、放疗等学科相互融合,消除之间隔阂,将实习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无论面对哪种类型、哪一阶段的肿瘤患者,实习生根据检测结果能准确判断出个体情况,进而得出相应治疗方案。在本研究中,首先夯实实习生基础知识,让其参与到教学方案制定中,体会搜集资料、分析病历等过程,巩固其基础的同时让其了解肿瘤科诊断、治疗的大致流程,为后期工作铺垫。其次,结合虚拟模型、图片等多方位刺激实习生深度思维,使其建立其空间思维能力。最后知道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在实践中纠正自身不足[3]。在MDT教学模式下,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此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肿瘤外科实习生MDT教学模式,能全面培养实习生各方面能力,强化其思维、实践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