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020-04-10金枭钦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雷峰塔西湖筷子

金枭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硕士,杭州市教坛新秀,余杭区骨干教师。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根据“坎儿井”材料,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智慧的结晶—新疆坎儿井

◎819班 姚天悦

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来保护宝贵的水源。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坎儿井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有限的水资源,有了坎儿井,当地人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这种古老的集水方式,其开凿不仅十分艰苦,而且需要经验与智慧。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有研究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甚至更早。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到了20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幸好目前已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抢救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文章紧紧抓住新疆坎儿井创造性这一主要特征进行说明。先介绍坎儿井的灌溉原理,如何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引出至涝坝(蓄水池)进行灌溉,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接着,写了坎儿井的开凿,开凿的过程十分艰辛,但文章的侧重点放在了开凿的难度上,什么地方地下有水,挖多少竖井、挖多深,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从而体现新疆人民的智慧。最后,在坎儿井的历史和现状中体现它的优势和文化价值。

二 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

雷峰塔

◎812班 边 逸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雷峰塔就是其中一个著名景点。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国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初叫“皇妃塔”,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朝廷追谥钱弘俶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故名。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有诗云:“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 。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初建时就已有现在的造型,其间经历过严重的损毁和火烧,后来又因为被盗挖而在1924年坍塌,鲁迅还写了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重建,在建筑上保持原塔的风格。

现在的雷峰塔全塔高约71.7米,分为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总建筑面积达到6089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是立于山峰的一座灯塔,一位巨人。从下往上仰望,仿佛看到了一颗八角星,这是因为塔身的设计采用的是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形,这也是宋塔的一大风格。每一层都有铜瓦覆盖,每个角上都挂有风铃,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登上塔顶,又可以将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心的三岛在这里看来也变得渺小而别有一番韵味。

慕名而来的游人大多数是听过《白蛇传》这个传说故事的,法海为了阻止许仙和白娘子相爱,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许多游人也因此会进入塔身,去细细体会《白蛇传》的场景。

漫步西湖一圈,到了傍晚,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你会欣赏到期待已久的“雷峰夕照”。夕阳的金光照在雷峰塔上,金光闪闪的湖面倒影像鱼鳞一般闪耀,这时的塔和山变得朦胧隐约,如一幅水墨画,让人陶醉。

雷峰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美是生动的,是有韵味的。雷峰塔是杭州西湖不可或缺的一处景点,一颗闪耀的明星。

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小作者主要介绍了雷峰塔的历史和外形特征。雷峰塔从名字的由来,到坍塌重建,几经变迁,沉淀的是文化。考证史料,引用诗文,让雷峰塔更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征。从不同角度看雷峰塔,像巨人,像八角星,像水墨画,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雷峰塔的外形特征,突出了雷峰塔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小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为大家一一介绍了雷峰塔,走入塔内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致呢?文章却戛然而止,很有节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  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的说明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802班 闻 雅

“姐妹一样长,进出总成双。酸甜苦辣味,总是它先尝。”这个谜语打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吗?对,它就是筷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筷子,一日三餐顿顿都要用。由于方便快捷,中国对筷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僅2016年我国竹制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约为257亿双,而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据说一年可以达到450亿双!

现在的筷子材质与样式多种多样,有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筷子。生活中,我们首选竹筷子,它无毒无害、环保、健康。质量好的竹筷子,遇高温也不会变形,而且价格又是最便宜的。次选的是本色木制筷子,最好不要彩漆的,虽然彩漆的筷子看起来漂亮,但因为涂料中含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化学物质,对健康有害。再者,我们要慎选银筷子、不锈钢筷子和有着中国风的陶瓷筷子,这些筷子看起来颇具风情和别致,但手感有些重,尤其不适合小孩和老人用,而且导热性强,夹取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到嘴。陶瓷筷子易碎,不建议作为常用餐具。此外,对于塑料筷子,我们最好敬而远之。塑料筷子受热后易变形、甚至融化,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中国多竹筷,韩国多金属筷,日本多木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呢?首先,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人的朴素世界观。中国人讲究“阴阳两和”“好事成双”,意求圆满,这种“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在筷子上得到完美体现,于是才有了“一双筷子”的说法。其次,中国筷子的形状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筷子上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要图个吉利,龙凤、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狮子、喜鹊、鱼等都是筷子舞台上的明星。

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历史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筷子最开始称为“箸”,后来又因为“箸”的谐音“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在古代那些商人因为生怕商品卖不出去,便想到将“箸”取其反义,改称为“筷”,取其“快”的含义,这样商品便会很快卖出去,从此生意就兴隆了。就这样,“筷”很快便代替了“箸”而传了下来。

一双小小的筷子却有大大的学问,它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筷子,我们的生活确实少不了它,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文章开头用一个谜语引出说明对象筷子,极有意思。接着,介绍了筷子的需求量、不同种类、外形特征和悠久历史。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惊人,引发大家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对筷子种类的介绍更是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教大家如何从容地选择放心、舒适的筷子。介绍筷子的外形特征,小作者把笔墨放在寓意和文化上,透过简单的外形看到深厚的中国文化。承接外形寓意自然过渡到悠久历史,一个简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最后,总结筷子的特征“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文章合理地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如果在介绍悠久历史时能引用一些史料,文章将更厚实。

猜你喜欢

雷峰塔西湖筷子
西湖
雪后西湖 暖阳
Chopp ed!
浙江杭州雷峰塔
杭州西湖雷峰塔文化景观探究
筷子礼仪
西湖雪意
雷峰塔一二三四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