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港之根·共享美好 宝安区首届民俗文化节开幕

2020-04-10罗宇文

南风·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宝安区宗祠宝安

罗宇文

千百年来宝安沉淀了无数具有歷史时代烙印和别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遗珠。“革故鼎新,得宝而安”是宝安之名的出处,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誉的宝安是广东最早的第二个建制县,有着近17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特色浓烈。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宝安以其宽广包容的胸怀,吸取了各地多元文化在这片热土上聚集,形成了“传统民俗资源丰富,创新文化成果与灵感交织”的宝安特色文化。

2019年12月22日,恰逢传统节日冬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论述,传承和弘扬宝安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推动深圳“文化立市”和宝安“文化兴区”部署建设,首届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会堂室外露天舞台顺利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论述,传承和弘扬宝安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推动深圳“文化立市”和宝安“文化兴区”部署建设。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洁,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钱强,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深圳市宝安区区长郭子平共同上台为活动启幕。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宝安区首届民俗文化节主会场展演展示活动也在新桥清平古墟以及宝安区各街道同步开展,其形式新颖热闹、传统氛围浓烈,让人不经意间回忆起从前的“慢时光”,受到了宝安辖区内群众的广泛好评。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在具有浓厚民俗情感冬至节这一天举办首届民俗文化节活动,有着别样的心情和意义,不仅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也为广大群众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增加社会的和谐有序,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开幕式上,来自宝安的民俗文化代表石泰康对宝安的特色民俗传统作了介绍,他指出,宝安民俗文化是彰显灿烂中华民俗文化的点点星芒,多种文化的激荡融合塑造了亮点纷呈的宝安民俗文化,自己作为它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能够切身体会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其中东部客家山歌朗朗上口、西部咸水歌高山流水,辖区内故事、传说千余个,有声有色,蔚为壮观。

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指出,宝安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积淀、丰富的民俗文化。自东晋以来,宝安已有1680多年建制史、170多年的反侵略史、90多年的革命斗争史,是深港文化之源。宝安镌刻了无数历史烙印,沉淀了别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珍宝,这些文化遗产孕育于基层、来源于生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宝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护、传承、扶持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发展,我们全力以赴发掘历史遗存、传承文化根脉,宝安的舞麒麟、洪佛拳、赛龙舟、福永杂技、醒狮都充分展示了宝安民间的创造活力,曾氏大宗祠、王大中丞祠、文氏大宗祠、铁仔山古墓群、绮云书室、龙津石塔、沙井永兴桥见证和展示了宝安的千年巨变,诉说着宝安的沧海桑田。我们举行民俗文化节,目的就是进一步挖掘、传承丰富的民间艺术,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推动文化遗存的传承和发展,这既是履行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在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希望有更多专家、市民参与进来!

据介绍,宝安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非遗”项目29项,均占全市1/3,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省级9个;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6名。除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之外,宝安还有全省保存最完整的广府文化宗祠建筑群“曾氏大宗祠”,有全深圳市最早的地面建筑“龙津石塔”,有“赵州桥”之称的古桥“永兴桥”,还有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修筑的“凤凰文塔”等珍贵历史文物,每一处古迹都有其成因、渊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正是这些古迹以点带面、相互映衬,才形成了宝安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彰显着宝安的古韵魅力和丰富内涵。

猜你喜欢

宝安区宗祠宝安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朝歌的诗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岂有此理!弟弟要分我买给父母的拆迁房
相亲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