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用马谡

2020-04-10黄朴民

党员生活·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马谡蜀汉马良

黄朴民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重大弊端,是山头林立、党同伐异。一个人是否可信,是否能在政治上委以重任,很大程度上不是根据他的才能本领,而是看他是否是自己圈子里的人。

诸葛亮为何器重马谡

诸葛亮对马谡的器重与任用,非常典型地透射出这种经营自己势力的政治意识。诸葛亮与荆襄宜城马良兄弟关系十分密切。《三国志》本传裴松之注透露了这一点:“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马良在先主朝即深受重用,官至郎中。但不幸的是,在夷陵之战中,马良殁于阵中。诸葛亮失去马良,于是把更多的关爱倾注到其弟马谡身上。

马谡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史称其“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是器重有加,尽管刘备早已指出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的偏爱与私心,使得他不以刘备的提醒为意,重用马谡不避任何嫌疑:“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

这种特殊的关系,加上马谡本人的才能,使诸葛亮对马谡寄予深切期待。而马谡在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役中建议采用“攻心”之策,为诸葛亮的取胜提供了最佳方案,使诸葛亮得以顺利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消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件事,诸葛亮更加欣赏马谡的才能,认定他是继承自己事业、保持荆襄势力在朝廷政治主宰地位的最佳人选。

为何加快使用马谡

为了巩固荆襄势力圈子,诸葛亮加快了起用马谡的步伐。诸葛亮知道,马谡必须有充任主官、独当一面,并在战场上立有赫赫军功的经历与成就,才能为日后担当诸葛亮事业接班人创造必要条件。这样的圈子意识,使得诸葛亮在任用马谡问题上犯下致命错误。这就是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他弃魏延、赵云等能征惯战的宿将不用,而任用马谡充任前敌主帅。

问题在于优秀的参谋人才,不一定是合格的主帅人选。而马谡又偏偏遇上像张郃这样的名将,于是街亭一战,马谡损兵折将,丢失战略要地街亭,使蜀汉整个北伐作战陷入全线被动,“进无所据”。诸葛亮不得已下令还军汉中,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北伐就如此以失败告终,而马谡本人也因此战役丧失了性命。

在马谡任用问题上摔了大跟头

诸葛亮在马谡任用问题上摔了大跟头,然而后来的历史演变表明,他似乎并没有从中真正汲取必要的教训。在荆、益两大势力的平衡方面,很显然他还是依托荆襄集团而有意无意地贬抑益州集团。应该说,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对日后蜀汉政治演变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日后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将统兵攻蜀时,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战死绵竹,而巴蜀等当地出身的官吏(如谯周等)却积极鼓动刘禅献城投降,就多少透露出个中的端倪。道理很简单,占主导地位的荆襄集团不甘心丧失自己的权益,自然要殊死抵抗。而对长期受压,甚至多少被边缘化的益州利益集团来说,既然蜀汉政权从本质上来讲,并非自己的政权,那么对它的生死存亡也就不必过于关心,改换门庭,转由曹魏来统治未必就是灾难。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马谡蜀汉马良
我和马良过一天
我读《神笔马良》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马谡失街亭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