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4-10陈俊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对策

陈俊侠

[摘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因此,本文通过对部分小学生校內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和习惯,改善农村小学生的体质现状,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对策

1.研究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近20年來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最新的监测数据也显示青少年的心肺、柔韧和耐力也持续下降,并且肥胖率、超重率逐年增加,且这些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为有效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务院曾颁布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青少年校内、校外体育锻炼,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农村小学生校内外体育锻炼情况和行为特点,探讨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分析当前有关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最新研究成果。

2.2调查研究法

通过实地调查,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并指导填写,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80份,有效问卷率100%。

3.结果与分析

3.1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3.1.1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参与情况

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全国各小学开足体育课程,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四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由图1可知,虽然地处偏远农村地区,97.5%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校体育课时参与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约有5%的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不能按时锻炼。总体来看,农村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相较以前大幅度提升。

3.1.2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学校体育活动时长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由表1可知,约有52.5%的学生能做到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其中男生是女生总数的两倍有余;其余则做不到,同样以女生居多,可见男女生锻炼时长差别较大。

3.2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3.2.1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频率

由表2数据可知,偏远农村小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频率是乐观的,其中一半学生能做到每周锻炼1-2次,几乎没有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比率为17.5%。这可能与学生的性别及家庭影响因素相关。

3.2.2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时长

2006年教育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而已有的研究也表明一次有效体育锻炼的适宜时长在30分钟以上,由表中数据可知,被访小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每次校外锻炼时长不足30分钟,男女生的比例基本相同;每次运动锻炼时长在31-60分钟的比例为总人数的33.7%,以男生居多;锻炼时长在6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3%,基本以男生为主,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已呈现性别分化趋势,而锻炼时间不足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3.2.3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强度

锻炼强度,也称为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表明在人体运动时肌肉做功的多少。由表4可知,在小学生的五个维度的运动强度分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中等强度的人数,为35%。

目前体育学者普遍认为中等强的运动强度对增强肌肉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是最有益的,反之低强度锻炼效果差,而超负荷的运动强度损伤机体,因此被访小学生的锻炼强度还需不断调整完善。

3.2.4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参与形式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处于情感个性发展的特殊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但又有一定的求同意识,在本研究中则体现为体育锻炼需要家人的陪伴和认可。数据显示:经常和总是能得到父母陪伴的比例分别为16.2%、13.7%,有22.5%的学生偶尔得到家长的陪伴,另外有总人数的近一半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几乎得不到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父母应更注重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以适当的支持和陪伴。

3.3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

3.3.1家庭因素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小学生多数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但是由于部分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实现对子女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使孩子在体育锻炼上落后于有父母陪伴的同龄人。也有部分家长对体育认识不足,只有孩子体质严重下降时才注意到应该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家庭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

3.3.2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3.3.2.1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

在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体育一线教师应该将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由表5可知,喜好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而不甚喜好体育锻炼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表明在农村小学生中男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高于女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课和大课间等活动,但在锻炼时长方面,男女生生呈现性别分化趋势。

4.1.2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在参与校外体育锻炼时,参与度高低与家庭支持度较高低呈正相关;锻炼时长较短且以女生居多;在运动负荷方面表现为锻炼负荷不足。

4.1.3综合来看,影响广州市偏远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与其家庭和自身有关。来自家庭的影响主要是父母的支持与父母对孩子的锻炼陪伴,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对锻炼的喜好。

4.2建议

4.2.1学校继续认真落实体育工作制度,为体育教学创设良好校园氛围。体育教师要上好上足体育课,区别对待男女生,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合理锻炼习惯。为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实现“健康中国2030”奠定坚实的基础。

4.2.2改善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须由家校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小学生的认知观念及行为习惯受家庭的影响较大,所以父母及监护人要大力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及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等方式,形成教育合力,改善现状。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