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问题发现与设计

2020-04-10张帅方杰

化学教与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计

张帅 方杰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课堂要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研究教学驱动性问题挖掘设计的策略和思路,尝试摸索自主学习背景下问题驱动式教学,为进一步讨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提供有效性参考。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情调研;问题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0)04-004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0.04.010

新课改背景下,提倡课堂要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问题解决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真实问题”的两个“真”:一是学生当下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困惑,二是源于真实生活生产。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和内在求知欲是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2]。通过激活聚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真问题,激发学生兴奋点,可以提升课堂活力,实现真实有效教学。

一、真实问题捕捉与设计

1.聚焦外显“学生真困惑”

教师仅凭经验和情感解读学情,容易造成学情脱节,进而引发低效和无效课堂。教师应展开切实有效的学情调研工作。

(1)学前调研

①小样本调研

为了摸清某问题认知情况和素养达成度,教师可以对一两个班级平均水平的学生进行随机的素养发展指向下的学情访谈,这种学情调研方式灵活高效。常见问题有:概念的混淆和偷换,宏微角度缺失,证据意识不足,审题不清,思考问题孤立碎片化,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不透彻等。

②大样本调研

教师可以以调研学情为目标,针对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布置课前作业,整体分析学生学习障碍点。

例1:《元素周期表》教学中设计的课前调研作业(图1)及调研数据(表1)。

通过调研明确:授课班级学生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两个概念的认知上。学生能自主发现原子序數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具备一定的图文阅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整合与应用的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可进一步提升。

这种调研方式,样本大,数据更准确。同时可以为课堂学习的开展做良好的预习铺垫,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更适用于难度较大的新授课课前调研。

(2)“生成式”调研

真问题会随时外显于教学过程中,真问题、真学情的调研意识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避免“唯经验论”,提高对真问题的敏感度,随时发现真问题,直面真问题。

2.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情境真实化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真实的STSE问题、实验问题和化学史等都是有价值的情景素材。教学和学习问题的挖掘和设计,应树立“素养为本”的问题设计观,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情况的诊断。

(1)设计性问题

素养目标下,基于真实素材设计学习问题,学习指向明确且高效(表2)。

(2)生成性问题

教师通过文献学习、实验等方式,外显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发现生成“问题”,问题生成过程承载较多的学科知识,有利于知识与认识思路结构化(表3、表4)。

波普尔提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尽管观察可以提出问题来”,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途径[3]。

二、常见“问题”形式

单一问题对完善知识和思维细节有较好的针对性;结构化问题链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结构化14,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表5)。

三、小结

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途径。教师应以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把握真学情,创设真实问题学习情景,展开问题解决式学习,激活发散思维,引发积极情感效能体验,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3,74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8

[3]杨小洋,张爱群,中继亮.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0):34-39

[4]胡久华,郇乐.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2(9):55-59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
起点合理 规则明确 层次不乱 突出特点
从化学素养说起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挖掘化工素材育人资源 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