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实践
2020-04-10韩玲玲
韩玲玲
小学生因为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对古诗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所以小学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为提升古诗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尚小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游戏的代入,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课前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前阶段引入游戏,即教师要提前根据故事的内容,设立情境,通过游戏将学生带入到古诗中来,让学生走进古诗、习得知识。课前游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让学生沉于玩而忘了学。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提前设计,合理布局,尽可能周到的做好课前预设,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中,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可以戴上胡子,弯着腰,装成一位老者,后面再用当地方言为学生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时,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到课文中,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一位老人,虽然离家多年,还是说着一口家乡话。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比较新奇,吸引住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体会到故事意境优美、思想深邃的特点,加上语言习惯不同,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常常停留在字词解释和背诵阶段,很难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合理地把游戏带入教学,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课堂穿插,有助掌握内容
通常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习惯性的先从字词来对古诗“扫雷”,清除生字生词后,再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通过白话文去明白古诗的内容。这种方法虽然便于教学,但是却破坏了古诗的审美。中国古诗讲究的一字值千金、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特点,都很难通过字词的直接翻译来体现。
中国古诗讲究诗中有画。在小学语文课文古诗单元,编者都会贴心地为古诗配上一幅画,教师可以在这幅画上做文章,穿插小游戏让古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三年级古诗《望天门山》的教学时,笔者用PPT课件设计了一个“找找看”的小游戏。将这首诗中的“天门”“江”“碧水”“两岸”“青山”“孤帆”“日”隐藏在画面中,让学生根据古诗出现的先后顺序组队来找。在预习阶段,提前公布游戏方案,这种方式增加了竞技成分,學生为了夺得胜利,背诵热情很高,不仅很快背诵熟了,对课文内容也非常熟悉。比赛阶段,多数同学都可以很快的按顺序找到这些景物。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够换一个角度,不用通过字词肢解古诗,让古诗流畅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古诗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有初步的感受,这对于低年级学生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课后拓展,巩固升华内容
古诗之所以能够传承,在于它独特的文学价值,古人将自己的豪情壮志、汹涌澎湃的感情通过古诗来表达。这种表达的方式不同于现代人的直白简洁,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很难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还是着重于对古诗文本本身的解读,学生在对古诗理解之后,可以尝试通过课后的游戏,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对古诗的内涵进行研究学习,更深刻地领悟古诗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后,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组织春游踏青或者其他户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周围的景色。角度不同,所得景致也不同,这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除了这种方式,将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古诗外延拓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小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到“看景物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景致不同”,也会去思索观看景物背后的含义,为什么很难从所有的角度来了解景物的全貌?是因为我们就在这个山中间。如果我们坐上飞机,或者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是不是可以得到山景的全貌了呢?这时候,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作者诗中已经点明的“当局者迷”,还可以延伸到“旁观者清”。
借助这个课后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走出课本,走进更广阔的自然界,使古诗向生活延伸,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白课文所蕴含的两个人生道理:一是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另一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朋友老师请教,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课后的游戏拓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巩固,也可以通过所感所悟得到升华。
结束语
古诗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字词理解尚且有难度,进入诗境领悟诗意更加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在课前、课堂、课后环节进行穿插,为学生设计游戏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古诗就会长出美丽的翅膀,像一只只的蝴蝶飞进学生的心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勇于创造性地引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培养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从而透过字词本身领悟诗意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