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乱离人
2020-04-10余江萍袁智忠
余江萍 袁智忠
【摘 要】“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只有在战乱中有过切身体悟的人,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义,电影《将离草》就展现了这样一幅战乱大后方的人民生活图景。生逢乱世,战火纷飞,身不由己,而家没有乱,国没有乱,中国几千年的家国文化与伦理恪守,支撑着每一个家庭,在战乱中依然有序地生活。
【关键词】《将离草》;本土电影;伦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109-01
电影《将离草》是结合西南农村地区特色而形成的一部重庆本土电影。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市文化系统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将离草》结合农村特有的文化素材进行创作,把仓山大乐、中江挂面、戏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很好地融合进电影中,具有推动电影情节和表现农村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电影的开始,大山、阿龙等仓山青年出征抗日,大舅关爷用封鼓的仪式来送别,从封鼓的动作表现上,有力地呈现了台词中的“横刀立马,战死沙场”的悲壮与豪迈。阿龙回来之后,关爷带他到地下拜神灵,重新开鼓,也标识着阿龙脱离战争,与大家一起开始新生活,是新生活的鼓声,最后阿龙再次被迫参军,参与国共内战,大山的儿子虎儿充当了打鼓的角色,在山顶打鼓送别。三次打鼓,三次不同的时间,从战争结束,到战争再次开始,从主动抗日到被动内战,仓山大鼓是对混乱时代的有力回响,也是战乱中人们虽然饱尝困苦却依然坚守传承的证明。电影通过对这些民俗元素的调用与重复,立体地展现了当时战争大后方的民生境况。
剧中情节涉及的人物丰富多样,有寡婦秋叶、大舅关爷、哑巴、阿龙、虎儿、妹妹小花、寡母、筱云仙、素芬,虽然是围绕一家人展开的情节设置,但实际上浓缩了整个大后方人民的人物群像,将抗战后方的人民生活以这种小而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战争,妻子秋叶失去了丈夫,成为寡妇,阿龙则爱上了秋叶,妹妹小花又爱上了阿龙,而婆婆寡母不想孙子和媳妇儿离开这个家庭,希望秋叶嫁给哑巴,小花嫁给阿龙,就保全了一家人。每个人都没有错,都是因为爱,但是在伦理道德的限制中,阿龙无法轻易示爱秋叶,秋叶也没有自主选择爱情的权利,更无法抢小姑子小花的心上人,重重的矛盾,重重的压力,战争造成了这个畸形的家庭伦理,一切都无法回到战争之前,要想继续把日子过下去,每个人都得努力把握自己的所爱所得,也要努力守住别人所珍惜的一切,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是仓山青年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电影,作为一种叙事系统,它在12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已经形成了其自身的真实逻辑、情感逻辑以及伦理逻辑。正如我们不能将现实的真实判断作为电影的真实判断的尺度一样,我们也不能将现实的伦理法则并行不悖地置放在电影的艺术空间里,这就是说,一部在伦理道德上百分之百按照现实逻辑拍摄的影片,未必就是一部好电影。[1]”在《将离草》中,以秋叶为中心,所产生的家庭伦理危机,成了影片情节推动的主要动力,传统礼法中女子处处受限,不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秋叶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因为战争失去了一份爱情,在追求另一份爱情的时候却无法如愿,小花对阿龙的爱让秋叶更是难上加难,现实的伦理逻辑无法放置剧中主角的情感希望,所以在最后,秋叶与阿龙的性行为虽然有违现实伦理,却是在战争这种特殊的局势之下,所产生的符合人物性格与情感设置的情节,是在战争背景下人性、感情被极度压抑之后所爆发出来的情感演绎。两个人用这种不得已的方式保留了家族中所有人的体面,也满足了大家长对于伦理的恪守。这些由于战争所造成的伦理冲突,形成了《将离草》的戏剧高潮,然而每个人对于伦理底线的恪守,使本该乱中有乱的家庭维持了和平,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应的秩序,这就是乱世中的乱与不乱,也是伦理之下的破与不破。
整部电影由于低成本的投入,在影视特效上显得有些粗糙,影片开端的战争场景看起来缺乏真实的感染力,演员的表演在某些部分也稍显生硬。但是影片整体以小见大,将视角聚焦于大后方,从一个侧面的角度展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人物层次丰富多样,故事具有特色,通过电影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风情展露出来,无疑是重庆本土电影的一个典范,在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生效,电影审查行政审批的权限下放,配合着“文化强市”的大政策背景,《将离草》这一类表现地区民俗文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正能量影片,更应该大力支持。《将离草》为重庆本土题材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层次的影片文化展现,也让观众看到了重庆本土影片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贾磊磊,袁智忠.中国电影伦理学2017,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