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中见他:解读印度女性电影中的男性形象
2020-04-10王天琴
王天琴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女性运动的开展,女性权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性问题的印度女性电影也在这股时代的浪潮中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收获极佳的口碑与可观的票房。诚然,印度女性电影中的主体应是女性,而在以男权占主导地位的叙事背景下,作为客体出现的男性形象反映着“他者”社会从不同角度对于女性命运的态度。本文旨在以女性视角与女性权益为立足点,总结印度女性电影中对女性权益持不同态度的男性形象,并对塑造这些男性形象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印度电影;女性电影;男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098-02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但伴随着文明留下来的种姓问题和宗教问题也在困扰着印度。现今的印度发展迅速,不仅是金砖国家之一,而且不少产业都领跑世界前沿。古老与现代的碰撞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但也激化了新旧矛盾,印度女性就是在这诸多的问题与矛盾的夹缝中顽强而又艰难地生存着。随着印度的女性问题在国际社会上被关注程度的升温,印度女性电影也成了表现印度女性群体、生活现状以及理想追求的一个重要窗口。2017年《摔跤吧!爸爸》上映旋即便引来了大量的关注与讨论热潮,其在中国的热映也让很多中国观众参与到这股关于女性自我实现的讨论热潮之中。中国引进印度电影的数量从2016年的2部和2017年的1部,激增至2018年的10部,在这10部电影当中女性题材的电影就占据了5部。印度女性电影不仅是在突飞猛进,更是以更加国际化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印度女性的生活以及映射印度所需的社会变革。
虽然在电影中所设置的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女性角色是相对于以男性角色为主体的客体,但在以“打破男权主导追求女性呼声”为目的的印度女性电影中,男性形象变成了客体,变成了反映男权社会的背景板,女性才应是印度女性电影所展示的主体。这些男性形象既是社会对待女性态度的缩影,也投射出女性自我发展因男性所受到的阻碍或获得的帮助。
一、“利”与“害”:男性形象的不同立场
20世纪四十年代末,法国女性哲学家波伏娃在她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中提出了第二性理论,即女性是较男性为“第一性”所存在的第二性,定义和区分女性的参照物是男性。男人是男性为主导的男权世界中的主体,是“自我”,而女人只能作为客体而存在,是“他者”。同时波伏娃也指出女人不是天生成为女人,是经过男性社會的后天塑造才成为女人的。这一理论在印度女性电影中不断被印证,印度女性电影中的男性形象通过或阻碍或帮助的形式参与到女性命运以及社会构造的塑造中。
在印度女性电影中,最多见的是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权益站在对立面的男性形象,他们利用男权社会赋予他们的男性权威去压迫女性,贬低女性的尊严,剥夺女性自我追求的自由,甚至对女性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神秘巨星》中伊希娅的父亲性格暴戾,不仅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对妻子娜吉玛大打出手,还依仗着父系权威剥夺女儿追求梦想的自由。《炙热》中拉尼的儿子贬低自己的母亲拉尼,对新婚妻子暴力相向,甚至在大街上辱骂猥亵陌生的女性。无视女性权益的男性形象不只是将傲慢的男性权威压迫在与自己亲近的女性亲属身上,而是无差别对待所有女性。此外,此类男性形象也常常以群像的形式出现,在以落后的村落或社区为场域的印度女性电影中,由老年男性组成的元老团就是典型。如《炙热》中的元老团不同意为村中的女性置办电视机,甚至勒令因忍受不了夫家家暴强奸的恶行而出逃的女性回到夫家以免给村子丢脸;《厕所英雄》中的元老团在社区集会上以维护“传统”为由反对为女性修建厕所。元老团中的男性多为年长者,在村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有着无法被质疑的权威,他们倚仗其拥有的男性特权否决女性的呼声,这些男性形象组成了一副长长的男权社会的图卷,扼住女性命运的咽喉,束缚女性自由的手脚。在众多男性形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对女性权益保持中立态度的男性,他们虽然看似不会对女性的权益进行明显的干涉,更不会做出暴力侮辱等过激的行为,但他们对女性面临的困境持有一种冷漠的态度。《嗝嗝老师》中的校长一角就是如此,他们时常以裁判官的形象出现。面对女性的挣扎与抗争,他们以男性将自我视为主体的眼光去审判,在男权为主的制度中试图创造出一种平等的假象,殊不知他们也是压迫女性的帮凶,是压断女性尊严与自由的脊梁的一根稻草。
女性主义的发展不是女性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她们也需要男性的支持。虽然在印度女性电影中,对女性权益持维护支持态度的男性形象相对较少,而且多以个体而非群体的形象出现,但是他们的存在却是支援女性进行性别抗争与消除歧视运动的坚实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认同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应是男性的附属品的那套规则,积极地鼓励和用实际行动支持女性摆脱男性的捆绑,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摔跤吧!爸爸》之所以能在全球获得一致好评,与阿米尔·汗在片中塑造的父亲形象密不可分,他以摔跤为契机改写了女儿原本既定的早早嫁为他人妇的命运。在女儿对于性别意识还是一片混沌,女性意识尚未觉醒的时期,他对女儿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无疑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女性充满雾霭和阴霾的人生道路。此外,这类男性形象对女性问题与女性权益的关怀常伴有对亲近女性亲属的爱的投射。如《印度合伙人》与《厕所英雄》中的两个丈夫形象,他们之所以会投入到解决女性问题满足女性需求的事业中去,起因都是他们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印度女性电影中,对女性权益持正面态度的男性形象有着极高的责任意识,他们平等公正地对待女性,支持女性追求自己的梦想,维护女性的利益。除了他们男性的性别身份以外,他们更像是女性的“战友”,与女性一起奋斗在推翻男尊女卑的男权统治这场战斗的最前线。
二、对男性形象所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虽然在女性电影所创造的世界中,男性是优先于女性的“主体”,但因女性电影的首要前提是要以女性为主体,讲述女性问题、女性遭遇、女性困境,所以女性电影要以女性的自主意识为重,而不是男性形象喧宾夺主地为女性做决定。 一些印度女性电影中,男性形象过分突出,不仅抢占了女性自己当家做主的主动权,甚至将女性再次边缘化。《摔跤吧!爸爸》在上映后,“摔跤究竟是父亲马哈维亚的梦想还是女儿吉塔的梦想”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父亲马哈维亚强虽然改写了女儿吉塔早早嫁人、为家庭或是男人而活的命运,但其坚硬刚毅的形象和训练风格大大削弱了女儿作为女性的自主能动性,是为父摔跤还是为己摔跤,这种方式的引导很难说究竟是一种帮助还是一种父权独裁。除此之外,在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存在一些反客为主的现象。女性电影应力图打破传统的男性视角和电影女性需要被男性拯救的模式,尽可能地展现女性自我追求的过程。然而一些男性形象依旧在电影中扮演着“白马王子”的角色,虽然女性的困境早已被充分展现,但女性却像是被“女性”这一性别身份下了诅咒的睡美人一样,自我能动性全然丧失,沦为女性问题中的客体。这一问题在电影《印度合伙人》和《厕所英雄》中异常突出,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丈夫为了帮助妻子解决其因身为女性同时也身为男权世界中的第二性而存在的难题,走上为女性权益斗争的道路。但这两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对于自己的困境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全然依靠身为男性的丈夫解决。当女性的主动性被剥夺,转而变为男性主动争取的时候,本应为客体的男性形象因代替女性在场,而使得这个“场”已全然变成男性的了。
另外,在印度女性电影中,多数男性形象是线性的,人物态度没有转变的曲折,要不就是从始至终的坏或者是从始至终的好。这不仅使人物刻板扁平,最重要的是无法体现女性对男性在性别观念以及女性权利等意识方面作为启发者的作用。男性对女性权益的维护与支持意识的产生全靠自身先进的思想,女性成为改变他者观念的局外人,只得上演与命运抗争的困苦独角戏。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问题,《嗝嗝老师》中的A班的瓦迪亚老师和《神秘巨星》中过气音乐人夏克提就提供了良好的示例范本。在《嗝嗝老师》中,负责学生成绩优异且来自富裕家庭的A班的瓦迪亚老师,起初对任教于“差等生”班级且患有图雷特综合症的奈娜老师充满轻视与敌意,但后来渐渐被奈娜老师与其学生的执着努力和浓厚的师生情谊感动,不仅对自己过去的偏见表示歉意,对奈娜老师的能力表达认可,同时发出了“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的感悟;在《神秘巨星》中,起初夏克提的形象并非是完全正面的,作为一个音乐人他已经过气到被媒体质疑是否江郎才尽,离婚等种种事件的曝光又使他负面新闻缠身。他挖掘伊希娅起初并不是為了她的音乐梦想,而只是为了借机让自己的事业回春。在与伊希娅经历过诸多事件后,女性在困境中努力挣扎追求自我的自主意识感动了他,他也自觉做起了伊希娅逐梦的坚实后盾。从利己到利“她”的形象转变,不仅体现了女性意识对男性的强大感染力,也体现了男性对于性别意识的自省和反思。对于女性权益态度由反到正曲折变化的男性形象没有使女性权益脱离社会现实而沦为空谈,女性自救是女性解放的首要前提,但同时也需要来自他者的帮助与同情,若没有男性的“他”救,这场革命注定是要失败的。
三、结语
印度女性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作为女性电影中的客体,与女性形象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他们”既可能给女性带来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女性解决问题。这些男性形象不仅剖析了女性困境的根源,也发掘了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进而向平权不断奋斗的可能,相信这些优秀电影的成功也能给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一些借鉴与启发。
参考文献:
[1][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M]. 陶铁柱,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贺思齐.再次成为被男权俯视的女权符号——对电影作品《厕所英雄》的反思[J].电影文学,2019(06):32-35.
[3]宋璐,姜全保.印度女性生存状况:现状、原因及治理[J].南亚研究季刊,2008(01):71-77+1.
[4]卢雯婷.百年印度电影史中的女性形象[J].艺海,2019(05):75-77.
[5]曹朝洪.《摔跤吧! 爸爸》真是一部女性主义主题的作品?[J].名作欣赏,2017(21):1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