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未竟
2020-04-10李炳辉
李炳辉
【摘 要】关汉卿生活在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的金末。虽然说连年战事使得社会动荡不安,但他有幸接受了教育,元统一全国后,按照关汉卿行医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编入“医户”,然编剧和从事演出活动也成为其兼职谋生手段之一。此时的文人,真正归隐的少,排遣愤懑的多,关汉卿用戏曲创作为突破口,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作为他创作的核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汉卿的悲剧创作显得格外有力量。
【关键词】关汉卿;浪漫;元杂剧;悲剧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037-01
关汉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窦娥冤》,取材东汉“东海孝妇”之故事,讲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端云(窦娥)抵给蔡婆作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夫死。窦娥哀叹认定自己“八字该载一世忧”,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①。其后张驴儿要蔡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便想毒死蔡婆,结果误杀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其父,昏官桃杌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三桩誓愿,含恨而死,然一一应誓。后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听闻此事,为女平反昭雪。
关汉卿在刻画这一艺术形象时,不光展现其“守贞”“行孝”的善良本性,还对窦娥悲剧命运的产生给予怜悯和不公呐喊。窦娥对欲行非礼的张驴儿,坚决拒绝拜堂,甚至将其推倒在地。公堂上,她理直气壮地为自己和婆婆辩白,遭千般拷打决不屈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满腔愤怒控诉这个黑暗社会,对其曾迷信过的天神进行彻头彻尾的质问。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顿时使得窦娥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她敢于问天的精神气魄此时使得“天地颤动”,三桩誓愿一一应验。
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振聋发聩,是时代的人性悲歌,人们从窦娥的毁灭中认识了社会的黑暗,这种精神成为了一面旗帜。誓愿虽应验,但是冤案没有昭雪,此时关汉卿的创作是在她死去三年后,其父为其伸冤。她向父托梦诉冤,鬼魂对簿公堂,窦天章为女儿的冤情昭雪。谈到这里,我们脑海中可能呈现出另一出纪君祥的悲剧《赵氏孤儿》②,在赵孤听完程婴的一席话之后,脑海中翻腾万千,想起整个家族的悲痛,做出决断,一个掩盖数十年的冤案,最后通过真相的揭示来完成,这个真相又是通过十几年的隐忍达到,这样的戏剧闪回构建起了浪漫手法叙述悲剧的精妙结构。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曾有名作《六月雪》,其改编完全去除了鬼魂伸冤的故事,改为窦天章察看民情,百姓为窦娥伸冤,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文艺影响之大,就像程砚秋所说的:“我演一个戏,第一要自己懂得这个戏的意义,第二要明白观众对这个戏的感情……”③笔者曾看過中国京剧像音像④2001年刘桂娟演唱静场录音的视频,最后一段是窦娥父亲、丈夫皆高中,为其伸冤。她唱道:“(西皮流水)但愿得他日里河清海晏,从今后永无有窦娥奇冤。”这样只保留三桩誓愿的浪漫架构,似乎使得文学略有失色,但这则是当今社会对于《窦娥冤》故事结尾的新要求了。
还有一个公案戏《蝴蝶梦》⑤,全剧四折一楔子,是由王婆一人主唱的旦本戏,讲王老汉遭了横祸,老汉的三个儿子为父寻仇,失手打死恶霸葛彪,王母为保全继子,舍弃亲儿的故事。王母是《蝴蝶梦》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仅是一天之内,祸从天降,王母就经历了丧夫失子的巨大变故,第二折王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心理防线即将崩塌,但是当最后包拯判刑需一人抵命,母子四人皆争揽罪,这个时候舞台效果达到了高潮。悲剧性的最后爆发,则是王母探狱、道别,包拯判长子或次子偿命,王母皆谓不可,最后判幼子偿命,王母应允。询问之下乃知,王三为其亲生。这里扣题蝴蝶之梦,非自然的浪漫因素出现了,包拯是天上和人间的使者,当他的判断出现问题或者说不能圆满的时候,戏剧就要求超自然力量出现,来帮助他。这里就是《窦娥冤》中三桩誓愿的延续。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自然属于善,使其毁灭的自然属于恶,中西有关悲剧创作的观念在一定价值观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的,其实这也是人类发展长河中悲剧之所以产生的一个必要叙述环节。当社会无力时,艺术家们用一种浪漫的手法,给予这些角色以超自然的力量,也正是作者们对于社会环境清晰的洞察和浪漫的叙述,使得这些悲剧作品无疑是极有力量的。
注释:
①⑤臧晋叔.元曲选(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
②近代文艺理论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最有悲剧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诸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③程砚秋.我的戏剧观[J].戏剧月刊,1932(1).
④中国京剧像音像: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是列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一项国家文化工程。
⑥朱克玲.悲剧与喜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