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民族走廊零陵花鼓戏唱词特征探析

2020-04-10蒋娟全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零陵祁阳花鼓戏

【摘 要】零陵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是流传于南岭民族走廊湘南、桂北、赣西、粤北等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零陵花鼓戏的唱词采用当地的方言,既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具有西南官话的通俗性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堪称南岭民族文化走廊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零陵花鼓戏唱词;地方性;通俗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032-02

花鼓戏是清代中叶兴起的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零陵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它在戏剧路子、音乐唱腔、表演手段和唱词等方面,都是由两种不同的风格(“南派”和“北派”)合成的。零陵花鼓戏是流传于南岭民族走廊湘南、桂北、赣西、粤北等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采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它的唱词、表演技法等都具有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和借鉴价值。

零陵花鼓戏的唱词大多来自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人们的生活等,通过舞台呈现的方式,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淋漓尽致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充分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民俗习惯、生活状态与文化底蕴。零陵花鼓戏的唱词丰富多彩,可以使用不同的舞台唱词来针对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小生用的是子音;老生用的是沙音;丑角用的是窄音;花脸用的是霸音。子音显示文秀;沙音显示苍老;窄音显示柔媚;霸音显示粗犷。

一、零陵花鼓戏唱词的来源与构成

零陵花鼓戏源于湘南地区的祁阳花鼓灯与道县调子戏。祁阳花鼓灯主要流行于祁阳、祁东、零陵、东安、双牌、衡阳等地区。祁阳花鼓灯用祁阳方言演唱,语气平稳,声调柔和,语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县调子戏用道县方言演唱,语气较重,声调高亢,发音接近普通话。道县方言语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语音则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在全国七大方言中,道县方言就道县调子戏唱词特征而论,具有赣方言的一些特征,便更接近于西南官话,属西南官话语支,与四川达州到绵竹一带的方言相似。

新中国成立后,祁阳花鼓戏与道县调子戏汇合于零陵地区,形成了零陵花鼓戏,其唱词具有西南官话特点的零陵方言特征。

二、零陵花鼓戏唱词的特征

(一)零陵花鼓戏唱词的地方性

零陵,是永州市的一个区,位于湘南地区潇、湘二水汇合处,雅称“潇湘”,与广西、广东和江西接壤。零陵花鼓戏“北派”的唱词主要采用祁阳方言,“南派”采用道县方言。随着零陵花鼓戏的发展,更多是采用零陵区的地方方言。

例如,在《女反情》中柳翠英的一段唱词就明显运用了祁阳方言。这段唱词中“冒”和“捞”就是祁阳地区方言中常用的字音,“冒”就是“没”的意思;“捞”就是“赚”的意思。

再例如,《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段唱段,体现了零陵方言的地方特色。在这段中“出”字唱成了“qu”;“气”唱成了“chi”;“时”唱成了“si”。并且这些字出现的时候都要重唱,以突出地方唱词的特色。如“出”是出现在切分音上;“气”是出现在弱拍的强位上;“时”是出现在次强拍上。

零陵花鼓戏的唱词幽默、诙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质朴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零陵花鼓戏唱词的动作性

戏曲中的唱词,不但要反映人物的行动目的和意愿,而且还要有利于构成戏曲中的冲突,更要有利于推动戏曲冲突的发展,并且还要把这些特征合理运用到人物的性格之中。①任何一种艺术都是通过独特的形象来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而所谓唱词的动作性,就是指戏曲的唱词表现在每句、每段、每个剧目都应该具有它特定的情感作用或目的。零陵花鼓戏是综合表演艺术,在引发情感与传达情感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对唱词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演唱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喜、怒、哀、乐等感情的细微变化,达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说服听众的思想和态度。②

零陵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演唱和動作、舞蹈结合比较紧密。而其唱词不单单是为了唱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与做、打、舞相结合,为做、打、舞等表演艺术手段提供基础。而且,零陵花鼓戏反映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动作也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例如,在《拷打梁氏》中,通过唱词塑造了一个勇敢、有才华、敢于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人物形象。也从唱词上体现了当时的气氛、人物的情绪,人物通过唱词来做一些动作,表达人物的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再例如,在《春香传》中,春香的一段唱词就体现了春香对官家的气愤之情,塑造了勇敢、坚守原则、敢于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人物形象。

这些体现了零陵花鼓戏唱词强烈的动作性。人们通过唱词直观的动作性来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洞察人物的内心情感,勾勒出人物的鲜明形象。

(三)零陵花鼓戏唱词的通俗性

戏曲是一种群众欣赏的艺术。所以戏曲中的唱词,就应该是群众能看得懂、听得懂、雅俗共赏的。戏曲不像散文和小说,可以反复阅读和揣摩,它是一门“一次过”的时间艺术。要让观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明白,唱词就一定要通俗易懂。

例如,在《八百钱斗火》中,魏老大的一段唱词十分通俗,整个旋律线条与唱词的语调相吻合,由一些二度音的音阶构成,所以曲风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再例如,在《双盘花》中,花九崽的唱词多半是一些生活用语,生动、幽默、诙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老百姓都乐于接受。此剧流传至今,百看不厌,广受群众好评。

零陵花鼓戏的唱词朗朗上口,直接了当,没有一丝费解,真正达到让观众一听就懂的艺术境地。

(四)零陵花鼓戏唱词的时代性

零陵花鼓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零陵花鼓戏的不断发展,其唱词也随之发展而变化。

第一个阶段:地花鼓演出时期。这是花灯、调子的萌芽阶段。该阶段的唱词直接来源于生活语言,没有进行任何修饰和加工,原汁原味,地方特色极其浓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心声。

第二个阶段:草台戏演出时期。这是花灯、调子的形成阶段,即从歌舞型的演唱形式,逐渐过渡到以说唱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地花鼓转向在临时搭建的土台上演出,谓之“草台戏”。该阶段的唱词注重修饰,讲求上下对整。由于剧目扩展的需要,衬词也得到广泛运用,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个阶段:城镇剧场演出时期。这是祁、道合流,形成零陵花鼓戏并趋向成熟、完善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花鼓戏班社开始进入城镇剧场(院)演出。为了扩大受众面,促进零陵花鼓戏进一步发展,该阶段的唱词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字词和语调没有什么变化之外,大多数唱词的发音接近普通话,唱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也有所加强。随着网络语言的出现,新剧目中也采用了一些网络语言。例如近两年的新剧目《扶贫记》和《乡长钓鱼》的唱词里面就出现了“驴友”等一些网络语言,体现了零陵花鼓戏唱词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注释:

①何建.湖南花鼓戏唱词研究[D].天津大学,2007.

②于笃刚.声乐言语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张平夷.湖南戏曲音乐集成·零陵地区卷[M].湖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4.

[3]蒋娟全.湘南地区零陵花鼓戏的源流与沿革[J].音乐时空,2014(04).

[4]王月明.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戏剧文学,2007(9).

[5]顾乐真.戏曲唱词浅谈[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6]龙华.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种类和流派[J].湖南师院学报,1981(2).

[7]蒋娟全.湘南地区“零陵花鼓戏”唱腔探析[J].大舞台,2012(9).

猜你喜欢

零陵祁阳花鼓戏
零陵的雪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粉墨登场”的仿古建筑:零陵人民路邻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