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贯通,理据兼备
2020-04-10梁磊
梁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
请结合你对以上两句名言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本次考场作文命题类型为多则名言材料类命题。此类作文审题关键在于读懂言外意,寻找多则材料的联结点,进而展开个体的思考,形成独特的观点。针对此类素材的审题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准核心概念
审读第一则素材,可标划关键句:“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但是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如将句子主干提炼出来则为“读书所得”与“阅历浅深”密切相关。
审读第二则素材,可划出关键词语“气质”“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有些学生恰恰被“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等词语吸住目光,从而简单阐释不同阶段读书有不同感受,其实质是并未理解这种比喻性说法不过是为了证明“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正因阅历不同而导致读书所得不同罢了。也有些学生大谈人的气质离不开“路”“书”“人”,因而文本内容仅成为素材语料的辅证材料,实质是未将两则素材作比对并有机整合。这仍是未抓住关键词语,不能辨析核心概念的外化表现。
第二步,合并素材语料
名言素材往往选自不同的文本或不同语境,放置到同一作文命题中,解读时势必要将两则素材的关键词进行合并:第一则材料——“读书”“阅历”,第二则材料——“气质”“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不难发现,“读过的书”“读书”都指向“阅读”,而“阅历”“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三者都指向“人生阅历”。“阅读”与“阅历”这二者又共同影响和塑造着人的“气质”。
第三步,比较确定立意
找到核心概念并有了大方向只能算是对原有作文素材的辅证,或称之为复述较为恰当,而真正的观点表达则需要确定自己獨有的思考结晶。不妨进行深入思考:阅读为什么会影响人的气质?阅历深浅如何影响阅读?反过来思考阅读是否影响了阅历呢?所有的阅读都会对人的气质有影响吗?都是有益的吗?阅历是越多越好吗……思考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个体解答,都可被称为有思考结晶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