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从兵器到第一人称

2020-04-10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冷兵器杨柳依依第一人称

“我”,是汉语中使用最普遍的第一人称代词。其实,“我”的最初含义与人称毫无关联,而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商周到春秋戰国时期,正是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其间,部落、诸侯之间为了地盘、利益和权欲等征战频繁。当时,出于两军对垒、攻城略地的需要,各种冷兵器被派上了用场。这其中,就出现了一种尖端为三角刺,形状类似戈的青铜兵器。这种手持的短兵利器便是“我”。

《说文解字》中说:“我,古杀字。”说明在古代,“我”就是用来在战场上拼杀的。“我”盛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新规划了国家的兵器,长剑成为冷兵器中的“主力”,“我”就逐渐淡出了战场。从现今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我”来看,“我”在当时是战场上通用的一种让人见之胆寒、谈之色变的兵器。而且从多部典籍中可以看到,“我”是在当时征伐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兵器,主要的使用技法有钩、挂、扎、挑四种,它既可以横击钩杀,还可以扫、劈,而且分长、中、短三种。

商周时期盛行甲骨文,早期的甲骨文中,“我”字就颇似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它实际上是“戎”的变形,翻译成今天的语言便是“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后来“我”字又逐渐变化成“禾”与“戈”的合字,意为“以手持戈”,也指手持战戈的勇士。

那么,“我”是如何由兵器变化为第一人称代词的呢?

古代的王室一年当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要做:祭祀与戎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所以,古代的王室贵族都习惯将自己的部落、宗族统称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这方的战士”。于是,作为第一人称的“我”便出现了。《说文解字》中说:“我,施身自谓也。”《诗经》中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记载。从那时起,“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便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冷兵器杨柳依依第一人称
冷兵器战车
冷兵器战争
冷兵器大乱斗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过 往
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冷兵器的起源、发展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