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桐

2020-04-10萧红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落雨思乡张家

张家老太太缝着一件小袄,越缝越懊丧。拿起水烟袋来抽烟了,一口烟还没有抽进去,她就骂起来:“这是什么年头,这烟我没抽过,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跑到四川这地方……王八的。”

她拔出烟管来对着那烟管吹了一口:“唾……好辣呀,我又喝了一口汤。”她把水烟袋一蹲就蹲在桌边上。

手里的纸火捻,可仍旧没有灭,她用手指甲一弹,巧妙地就把火弹灭了。

“这叫什么房子呢,没有见过,四面露天,冬天我看……这还没过八月节呢,我这寒腿就有点疼了,看冬天可怎么过,不饿死,也要冻死。”

张家老太太是从关外逃来的,逃到上海,逃到汉口,现在是逃到重庆的乡下来了。

她正在缝着的那件小袄,是清朝做的,团花裤缎面,古铜雨绸里,现在是旧了,破了。经过几次的洗染,那團花都起毛了。

她又缝了几针,她越缝越生气,眼睛也老花了,屋子又黑,手也哆嗦,若是线从针孔脱掉,她费了三五分钟也穿不起。因为这房子没有窗子,只有两个小天窗。下雨的时候,那天窗的玻璃,打得拍拉拍拉地响。

夜里她想着一些过去的事情,睡不熟时,翻转的就总听着玻璃上是落着雨点。因为已经是秋天了,四川一到秋天是天天下雨的。

还有门外的两棵梧桐,也总是欺骗着那老太太,总是像落雨似的滴答滴答地滴着夜里的露水。从高处树叶掉到低处树叶上的水滴,是拍拍的,水滴答滴在地上,扑扑的,简直和落雨一样。夜里她常常起来看看外边是否有东西在院子里,其实她是一半寂寞,一半对着雨声的厌烦而起来的。偏偏她起来推开门去看的那几次,又都是露水。

过了这一阴的天,冬天就来了,冬天仍旧是下着雨,而且那梧桐叶子也一片一片地落了。又像下雨一样,因为有风才能落叶,风一来那干枯的叶子彼此磕碰的声音,简直和下雨一样。那老太太,又睡不着了。她的思乡的情绪,因为异地的风雨,时时波动着她。

但是竟有这么一天,她从街上回来了,抱着她的孙儿,一开门她就说:“打胜仗了,就要打胜仗了。”她还没来得及说:这回可能回家了。

她的眼睛发亮了,她的心跳着,她说满街的茶馆都在闹嚷嚷的谈论。说苏联出兵了。

她的儿子告诉她:“妈,没有的事,那是谣言。你老擦一擦头发上的雨吧。”

她想,怎么,下雨了吗?她伸手一摸,手就湿了。摸摸小孙儿,那小头顶也湿了。

她骂着:“王八蛋的……可不是真的吗!”

她推开房门,看一看那两丈多高的梧桐树,的确,这回不是露水或落叶,而是真真的雨点了。

(选自《萧红全集Ⅱ》,北京燕山出版社)

《梧桐》记叙的是抗战时张家老太太逃难到重庆,生活日渐困顿、身体逐渐衰老而思乡之情丛生的故事。

小说寓情于景,着重描写梧桐“滴水”以及“落叶”的声音,将张家老太太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梧桐上。秋天,梧桐“总是像落雨似的”滴着露水的声音,欺骗着夜不能寐的张家老太太,思乡之情在梧桐的落雨声中滴落下来;冬天,梧桐落叶时“彼此磕碰的声音”又勾起了张老太太思乡的情绪。小说结尾两丈高的梧桐树已成为老太太思乡的寄托。

值得关注的是,萧红将寄托思乡之情的“景”设定为“梧桐”具有深意,一来梧桐在重庆广为种植,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二来梧桐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是“离情别绪”和“坚贞不屈”的象征,这与小说中老太太颠沛异地而思乡情切,以及渴望抗争胜利的形象相吻合。

猜你喜欢

落雨思乡张家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落雨大
秀秀台
摄影家张家让眼中的锦屏
本期主题:思乡
记得
落雨季节
思乡美丽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