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IT专业基于兴趣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10康玉忠

职业·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IT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从高职职业素养内涵出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研讨,提出实施兴趣导向的职业岗位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为高职IT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素养 学习兴趣 职业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启动了“双高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系列改革举措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高职教育实际,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旧值得研究与探索。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世界职业素养的鼻祖圣-弗朗西斯科(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根据“素质冰山”理论,职业素养可以看成是一座漂浮在大海中整个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占整体约1/8,称显性的职业素养;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是人们看不见的,称其为隐性的职业素养,如图1所示。

水面以上部分具有表层的特征,它代表人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表现为从事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水面以下部分的具有内隐特征,它代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表现为自我价值实现、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素质。“素质冰山”理论认为,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正如浮在海面的冰山一样,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支撑人才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高职IT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IT专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对职业素养教育关注不够

目前高职IT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沟通与协作、团队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等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与企业期望还存在不少差距,缺乏系统规划。

2.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职场需求脱节

目前高职IT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与行业需求脱节,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相差甚远,无法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专业教学与学生职场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忽视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设置人文修养类课程较少,职业道德、思想政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够,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支撑不够。

3.校企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有限

高职IT专业目前一般高职采用2.5+0.5形式,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但这种形式产教融合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分散顶岗实习效果不佳,真实环境下项目实战训练严重不足,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大多是简单实操工作,难以进入企业项目研发团队,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有限。

4.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因材施教

高校招生入学按志愿录取,学生对所报专业缺乏了解,由家长引导、被动填报、调剂专业;加上招生形式多样,有学考、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等,高职生入学基础差距很大。而IT专业人才培养按班级建制、统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没有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知难而退,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形成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高职IT专业兴趣导向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崇尚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敬业的职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针对高职教育实情,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素养的培养需要着力解决关键问题,实施策略如下。

1.立德树人,培养职业兴趣,实现自我价值

高职IT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和养成的,只有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立志成才,服务于社会,体现人生的价值,遇到困难才不至于半途而废。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总结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黄炎培先生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定义职业教育:“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日职业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的提出“人生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等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教育应“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康人格,稗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

针对高职IT专业教育对象,其首要任务要从学生的就业目标需求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和服务社会意识,通过价值引领,培养职业兴趣,调动学习内在潜力,通过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竞赛、社会实践等专业相关教育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走向社会的信心,培养大学生成长自信。

2.职业岗位与兴趣匹配,实施分类培养

1959年美国约翰·霍兰德高职IT专业提出了职业兴趣理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职业划分为6种类型:社会型、企业型、现实型、常规型、研究型、艺术型;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归于6种类型中的一种;当人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人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地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选择了符合职业兴趣的职业,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并由此保证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针对高职IT教育对象基础差异化的特点,面对IT行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素养在生产态度、劳动价值观、产品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必须经历企业生产过程中具体职业岗位的锤炼、历练成长。IT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对接产业生产链,因岗而异,因人而异,一方面要考虑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关系;另一方面IT專业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精准对接。

在IT行业的社会职业岗位分工的基础上,按照职业岗位的性质与人的性格、兴趣和天赋的不同,进行“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按学生兴趣、爱好,分类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人才成长原动力。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要求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分类培养的职业岗位实施分类培养,校企对接精准、协同育人。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兴趣引导,激发人才成长原动力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学习兴趣的教育家。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对所学知识主动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知识。

三是提高建构学习效率,创造教学条件,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高职IT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结合其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育职业兴趣,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企业真实岗位要求进行对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深入学习的持久兴趣。

4.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实施双元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高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IT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与IT企业的生产劳动结合,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行业、企业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合作、双元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与行业、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联合行业、企业进行设计、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岗位需求,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问题。

校企协同搭建创新与育人平台,整合高校、行业、企业优势教育资源,由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共同实施项目班、订单班教学。有效组织适应企业生产的教学活动,采用企业工程师、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项目化、协作式教学。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提升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解决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实习针对性不强、项目实战训练不足的问题,实现校企双元协同育人。

四、软件技术专业“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实践

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为机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以兴趣为导向的异步教学,实施“自然班”“岗位班”“项目班”分类、递进的精细化人才培养,完成从“专业基础→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过程,培养了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协同育人局面。

1.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对策

校企联合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创新“异步教学组织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高职IT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方案和学业评价质量标准。

校企共建IT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以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引入产业导师制,校企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资源,按职业岗位实施兴趣导向的个性化协同育人。

教育改革实践与创新。开展基于职业素养的课程、教学、评价教学改革研究。

2.创新基于兴趣导向的异步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高职IT专业调研,研究高职IT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精准育人机制,实施兴趣导向的异步教学的人才培养改革及評价体系。校企联合设计职业岗位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构建“通用基础课程模块一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一个性发展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

通用基础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通识认知、专业基础能力。

岗位核心能力模块: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俱进,设置Java开发岗、移动应用开发岗、AI应用开发岗、大数据应用开发岗、UI设计岗、软件测试6个岗位的课程模块。

个性发展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就业、创业、升学”三类个性发展需要,构建“综合项目实战”为主组成的课程。

校企协同育人,聘请一线工程师作为产业导师,按学生认知规律和企业生产运营条件,按年级分阶段,按兴趣实施分类、分层教学,以IT企业的真实生产、研发项目为载体,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强化岗位职业实战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职业行为规范等素养。在课程教学实施中,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基于知识能力素质模块、理论实践模块、工作过程模块的教师分工协作教学,探索“课程模块协作、理论实践协作、项目工作任务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团队协作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促进大学生在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形成,从而达到“精准育人”的目的。

五、小结

实施兴趣导向的职业岗位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对专业、职业的爱好,激发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按兴趣选择职业岗位学习,系统规划、制定专业教育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标准,推进基于职业岗位群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对提升学生成长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继东,宋晓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2).

[2]康玉忠,余爱民,曾文权,龙立功,高职IT专业“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

[3]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9).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