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20-04-10唐汉庆曹军王强朱晓莹许世华
唐汉庆 曹军 王强 朱晓莹 许世华
[摘要]为了观察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和作用,该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医学专业研究生5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两组学生创新思维扣能力评分、考试平均成绩、自我评价等情况。结果发现,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创新精神评分(23.48±1.25)、创新学习能力评分(14.18±2.06)、创新实践及应用评分(15.65±1.88)以及考试平均成绩(91.45±2.86)均比对照组的高。实验组有72%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能让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明显提高。这说明实施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能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64-03
“創新”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词汇。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以发展创新经济为主题之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互联网+”、新能源等蕴含创新元素的新发展事物层出不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已深入社会各行各业。科学研究领域大力支持和鼓励源头创新,教育界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任务和课题,需要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或方法进行探索。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高度自主性,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潜力、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同时也尊重教师的主体性,赋予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的自由,这些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通过引导的过程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本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观察其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影响和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级医学专业研究生50人,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人。其中对照组男12人,女13人,平均年龄(25.92±2.14)岁;实验组男14人,女11人,平均年龄(26.18±2.48)岁。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各组学生均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工作。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学法,实验组实施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以研究生科研实验相关课程为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理论内容和常规操作讲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的不同,由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其内容包括理论内容有没有突破空间、实验操作有没有简化步骤、实验方法有没有改进之处、有没有可供选择的更好的实验技术或方法等,同时根据研究生所开展的不同科研课题,要求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并就如何进行科研结果的总结和交流提出见解。研究生接受这些问题后,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查找资料,发散思维,提出创新观点,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课堂讨论法、案例导学法等逐一引导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学生则根据搜集的资料予以阐述和辨析,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进行引导纠偏、去芜存菁。最后,经过师生双主体的反思后形成共识,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如图1所示。
(三)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
本研究以文献提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评分表作为评价依据(见表1),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并采用自制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自我评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创新思维和能力评分表设有一级条目和二级条目。分别给二级条目赋予一定的分值,由授课教师和学生本人分别进行评分,然后综合统计一级条目平均分值。(2)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理论内容和常规操作考试,采用百分制,理论内容占总成绩的30%,当场回答问题占20%,实验操作考试占50%,统计两组平均成绩。(3)采用自制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自我评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置创新思维和能力“明显提高”“有所提高”“与原来相差不多”“没有提高”“难以判断”这5个选项让学生选择回答。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创新精神评分(23.48±1.25)、创新学习能力评分(14.18±2.06)、创新实践及应用评分(15.65±1.88)、考试平均成绩(91.45±2.86)均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认为创新思维和能力“明显提高”有18人(72%),比对照组多5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教师单向讲授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学环节存在“重教轻学”“先教后学”的现象,从而使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到位,“教”与“学”主体交流融合程度弱化。教师注重“教”法的探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法的实施上,着重点在于提高讲授水平、教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这样做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若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相当一部分医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也缺乏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因此,教师在钻研各种教学法的同时必须改变“重教轻学”“先教后学”的思维,做到“教学并重”甚至“先学后教”,让“教”与“学”主体在互动交流中均获得质的提升。
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系统中,作为教学要素的教师和学生均具变化性,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学系统中的双主体。只有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并能自主学习的创造型、开拓型和实用型的人才。
本研究以研究生科研实验相关课程为例,应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创新思维和能力评分表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自我评价表,并结合学生考试成绩观察其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的实验组的创新精神评分、创新学习能力评分、创新实践及应用评分均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有利于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教”与“学”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自我评价表和考试平均成绩的结果显示,实验组认为创新思维和能力“明显提高”的人数和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考试平均成绩也比对照组的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尽管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但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而且由于存在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专业,无论哪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局限性。例如本研究中,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创新性评价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公认性仍有待商榷,构建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在医学教育领域,针对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仍未成熟,本研究参考有关报道,采用“创新能力基础”“创新精神”“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及应用”“考试平均成绩”作为一级条目来评价创新思维和能力仍然是一种初步尝试。此外,在本研究中,只采用考试平均成绩作为效果评价也显得不够全面,今后可考虑综合运用针对研究生提出的实验设计或项目的创新性专家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