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0-04-10杨洁
杨洁
摘 要 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及发展,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整合企业的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在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考核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困境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根据未来的发展规划或者年度经营计划,对内部各部门的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及控制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综合、持续的过程,涵盖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个方面的收支活动。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通过分解落实战略思想,控制渗透到企业各层级,为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已引起了重视,2000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了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后来财政部发布的预算管理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企业应实施预算管理,这说明预算管理在我国已进入实施阶段。
二、国有企业中全面预算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合适的企业发展战略,更需要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从而达到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以及平衡,促进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可以分解和细化企业战略目标,形成多个量化的小目标,企业可以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第二,有利于企业资源信息的传递。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加,有助于企业上下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促进企业信息的传递,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国有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合理配置各项企业资源,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第四,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全部业务纳入预算范围,可以监督预算管理流程,增强企业的管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
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深入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以及现有的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分析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全部业务以及全过程管理,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错误的认知。首先,部分企业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的工作,其他部门只需要配合工作,而不用实际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其次,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完成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完成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上;最后,认为完成了预算管理指标就是完成了全面预算管理,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考量,导致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低,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執行,也不利于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本身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清晰,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也没有开展全面的培训,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国有企业编制预算,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测算,合理编报。随着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由财务工作者代为编制或者简单参照企业上期数据编制的情况,没有经过科学的测算、论证,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脱节或者所编制预算的质量不高。部分国有企业主要采用对上年数据进行增减来计算未来的预算指标,这种方式存在几个弊端:第一,单纯对历史数据进行增减来测算预算数据,受历史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且没有考虑变量因素,整体数据缺乏科学性;第二,测算时采用的增减百分比主要依靠经验预估而得,缺乏科学依据,容易产生偏差;第三,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国家政策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会导致企业发展和历史发展情况不一致,根据这些数据编制的预算并不具有准确性。
(三)预算考核有效性不足
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是对企业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分析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加强企业绩效管理。国有企业预算考核是企业整个全面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部分企业在预算考核中存在误区,主要体现为:首先,对考核指标的设定以财务指标为主,例如收入、毛利、利润、支出等,而忽略了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使得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不足;其次,考核内容以指标完成为主,没有注重整个预算的组织运行情况,导致企业预算管理考核偏向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不符合全面性的原则;最后,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以及绩效管理之间关联的考虑,只重视预算管理的考核结果,导致预算管理考核没有真正运用到企业绩效管理中。总之,国有企业在预算考核中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导致国有企业全面预算考核的有效性不足。
四、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更好地落实到位,因此国有企业应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第一,根据企业的规模、人员数量以及运营情况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设立预算决策、管理以及执行部门,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各部门的权责范围以及考核指标,将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细化,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通过将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使每一个员工都承担一定的责任,真正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第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通过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规范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到评价都严格遵循制度,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都严格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增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对企业员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深入人心;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协调沟通,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会议加强上下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沟通,从而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行动协调一致。
(二)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式
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式:首先,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特点,结合企业本身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制定企业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分析企业的经济规律,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使企业能够在不同目标的完成上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次,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考慮自身的生产经营业务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准确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国家政策,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确定企业的预算方案;再者,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时,要准确分析企业本身的基础数据,确定历史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企业的预算编制选取有价值的数据;最后,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方式等,采用不同的方式编制预算,例如企业的经营收入预算管理可以采用增量预算管理方法,具体增长比例可以参考企业前三年的数据,结合当时企业内外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具体的预算方案要根据企业本身经营特点以及绩效管理要求灵活变通,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有效性。
(三)科学制定预算考核指标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科学制定预算考核指标,从而不能达到理想的预算考核目标,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首先,加强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定考核目标,明确目标方向,从而引导企业内部各部门执行预算,通过全面协调和沟通,达到企业内部的统一,更好地达到企业预算考核标准;其次,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在设定财务预算考核标准体系的同时还需要设定非财务考核标准体系,做到各项考核标准体系的和谐统一;再者,国有企业的预算考核除了要对结果进行考核,还需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考核,预算的完成情况可以体现效率以及效果,而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考核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时性,并且有利于及时调整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建立企业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三者结合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达到三者相互牵制、相互管理的目的。
五、结语
在国有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战略目标。国有企业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最重要的是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以及完善的体系,并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只有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平.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当代会计,2019(9):131-132.
[2] 周宝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8(33):127-128.
[3] 张凡.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9(11):210-211.
[4] 宋云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9(6):214-215.
[5] 董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7(3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