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胜村“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普适性研究

2020-04-10张静张雨桃崖茜苗史亚东赵越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普适性光伏精准扶贫

张静 张雨桃 崖茜苗 史亚东 赵越

摘 要:自精准扶贫口号提出以来,大部分人群已经脱离贫困,但是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却成为难题,使得造血扶贫成为乡村脱贫的关键。因此,通过探究德胜村“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内涵、特点、运作模式以及普适性,寻求相似区域如何通过“光伏+农业”模式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精准扶贫;“光伏+农业”;普适性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8-0022-02

一、“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

(一)“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河北省德胜村“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内涵是光伏发电+特色农业,此模式使光伏产业立足于农业,作为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投入少、回报稳定、可持续,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德胜村“光伏+农业”脱贫模式特点在于“造血扶贫”,为广大贫困地区提供了新时期脱贫方式的借鉴,有助于创新脱贫模式,从“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其次是绿色发展,“光伏扶贫模式将脱贫与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既有助于推动乡村精准脱贫,也实现了贫困地区在生态脆弱性的环境下挖掘对优势资源。”[1]

(二)德胜村脱贫创新突破

德胜村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全村脱贫出列),突出一个支撑(产业脱贫),做优三大产业(甜菜产业、马铃薯种植业、光伏产业),努力建设精准脱贫示范村。

德胜村发展光伏产业是脱贫的一大创新突破。该村拥有500KW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且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计划。作为具备光照、资金、土地、接网等条件的贫困村,光伏产业给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德胜村脱贫的第二大创新突破就是微型马铃薯产业,依托大农种业公司和河北农大试验站,建設德胜马铃薯微型薯育种园区,村委会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承包自主经营,所得租金用于补偿无能力经营大棚的贫困户。共探索出三条增收渠道:直接种植增收、参与务工增收和出租土地增收。

(三)“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随着光伏农业项目的增多,也带来了一些困境。首先是土地危机,农用土地可能会被光伏企业蚕食,甚至出现以光伏发电为主,不重视农业,没有给农业和农民带来效益的问题。

德胜村目前为规模化发电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面临着限电的困境。德胜村所处地区煤等化石能源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火电发送地区,同时也兼具光照强度大、风力强等自然条件,使得近年来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发电产业聚集。”[2]但是,当地电力需求是一定的,大量的电力需要向东部地区输出,而电网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承受太多新增电量输出,导致生产的电力只能被弃用。可见,虽然当地资源丰富,但是却被浪费了。

德胜马铃薯特色农业碰到了一个瓶颈,德胜村大棚内的马铃薯主要销路是薯业公司,由于去年国家推行煤改气政策,企业不能用煤,且在供暖季节供气不足、费用较高,因此不再用气,以致无法进行生产,薯业公司购买的土豆急剧下降。由于大滞销,政府在2017年集中收购,将德胜村的种薯作为扶贫资金下发给其他贫困村,解决了燃眉之急。2018年德胜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今年的销售问题仍待解决。

二、精准扶贫新思考

(一)绿色发展框架下精准脱贫模式的探索

绿色理念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目的不仅是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更是让贫困地区走出一条可持续成长之路。因此,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必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光伏扶贫完全符合绿色要求,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张北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模式,确保光伏扶贫收益精准落实到特困人口身上,保障最困难的贫困人口兜底脱贫。如何将光伏发电的收益合理的分配,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点。

(二)德胜“光伏+农业”精准脱贫模式的前景展望

1.光伏产业脱贫——绿色可持续脱贫路。光伏扶贫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是利用光伏发电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的途径,应当实质性推进光伏扶贫,对症下药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首先是光伏电站建设所需要的初始建设资金问题。虽然在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和国家会进行一定的补贴,但是作为新兴项目,剩余的价格很多贫困户依旧难以承担,这就导致多数贫困户不情愿。其次是价格问题。我国的光伏政策中对于小型分散式接入的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议价格为10元/瓦,但实际上很多光伏扶贫项目以低于8元/瓦的价格中标,企业无法获得有效利润,无法保证项目质量。再次是光伏扶贫牵扯的单位很多,其中电站对于电网的接入、政府对于发电收益的发放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电网是否能够被接纳、是否愿意出资对农网进行改造等,这些都是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的难题。最后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光伏项目的补贴能否真正落实到位、能否及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会影响扶贫优惠政策的落实,也会直接影响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各主体的积极性。

“在光伏扶贫中,平衡参与光伏项目各方的利益是关键,对于价格过低引起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尽量让实施企业以微利或薄利的方式来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和后续维护。”[3]也就是说,光伏扶贫项目如果想切实有效地实行,应该给光伏产业一个好的发展空间。

2.农业特色产业致富——德胜马铃薯产业未来之路。农村的脱贫困境在于对土地的充分利用不够,发展种植业和养殖技术不够科学,没有运用经济规律,靠天吃饭缺乏基本保障,最终导致致富能力不强,德胜村特色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走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发展无公害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强马铃薯原种的品质,提高种植技术,增强与大农种业公司和河北农大试验站的深度合作,种植绿色无公害种薯。依靠科技发展来加快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改良,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档次。其次,唱响特色品牌。消费者从之前只看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现在随着民众的视野开阔,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牌,农业特色品牌已成为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马铃薯农业要走出困境,需要及时注册商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牌。德胜村可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组织村民参加各种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充分运用淘宝、电视等现代媒体手段,整体包装,全方位加大特色马铃薯产品的品牌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最后,还可以做大规模,使当地的马铃薯农业发展为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德胜村的特色。虽然马铃薯大棚特色经济面积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要抵御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必须继续做大规模,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和农业大型企业集中,发展大规模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拓宽市场范围。

3.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社会治理理论强调,精准扶贫并不是村、县政府的一元治理,而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民众等多主体合作。”[4]社会治理理论带给精准扶贫实践三方面的启发:

首先,要丰富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的内涵在于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以及贫困人,也就是说帮扶对象要精准,这些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必须是真实的不虚报。德胜村出现的建档立卡标准模糊、贫困认定不能服众正是暴露了其“精准扶贫”的不精准。其次,须深化对精准扶贫的认知。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使他们共同参与到扶贫过程中,在前期扶贫工作中避免单打独斗,后期工作中则要减少相互推诿,共同解决扶贫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应增加精准扶贫的手段。贫困的社会治理强调一种包容性的增长,核心的问题在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脱贫过程公平公正,重点在于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分配公平问题。

三、结论

德胜村精准脱贫模式引发的思考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贫困人口脱贫,一个是利用优势资源并绿色发展。既要避免光伏与农业的产能过剩,又要将扶贫所获收益合理分配,将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村民身上去。必须做到根据具体情况、产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脱贫项目,才能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不论是光伏产业还是马铃薯育种产业,都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利益,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的发展方式。

我国的精准扶贫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透过现象,背后更有其深刻的社会治理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5]精准脱贫在2020年要全面完成脱贫目标,必然会带来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变,扶贫不仅仅只是一个点,而应当是全局性的,不仅要帮扶贫困群众,更要改善民生,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杨文静.绿色发展框架下精准扶贫新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学,2016,(3):5-10.

[2]  陈月球.贫困村致贫因素与精准扶贫的对策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23-25.

[3]  王尔德.创新光伏扶贫模式,打造“精准脱贫”新路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3-15(020):10-13.

[4]  周冬梅.精准扶贫的资源配置逻辑与实践困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14.

[5]  张琦.习近平绿色减贫思想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指导价值[J].人民论坛,2018,(3):2-6.

猜你喜欢

普适性光伏精准扶贫
含光伏的辐射状直流配电网仿真分析
普适性四旋翼飞行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并网技术要点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LED路灯的设计
浅析少数民族民间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