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时代GIS在承德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0-04-10许新国温玲子
许新国 温玲子
“大数据、智慧旅游、移动互联、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新时代,GIS技术已经在旅游行业和城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承德市以旅游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持性产业,将国际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自己的城市建设目标,因此GIS技术必然对承德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大智移云”的時代背景分析
“大数据、智慧旅游、移动互联、云计算”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G技术的创新发展,必然形成一个“海量数据、万物互联、智慧发展、移动前端”的时代。
(一)“大智移云”时代使旅游市场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旅游消费群体中移动互联网成为在线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旅游市场数字消费群体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场景多样化发展,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形成了现实与虚拟场景的互联,为旅游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大智移云”不仅满足了大众的个性需求,同时也在促进旅游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景区不断进行着通讯服务设施建设,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促进智慧旅游景区发展;促进了旅行社及各个旅游网站,不断开发自己的移动前端,加快了数字化的产品开发与营销;提升了旅游市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旅游市场需求、进行旅游市场预测、细分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行为,为实现精细管理奠定信息化基础。
(二)“大智移云”时代使全域旅游发展得到充分保障
全域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大众旅游的消费,特别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大智移云”的信息技术发展。通过新时代的技术发展,使优质旅游资源得到了全面优化与提升,旅游营销行为精准对接消费者,实现了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入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大智移云”时代,大众的旅游需求也得到了全面激发,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下,移动端成为重要阵地,技术变革促进了旅游行业重新洗牌,不断整合升级,以满足大众的旺盛需求,保障全域旅游得以充分发展。
二、GIS在旅游行业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GIS功能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市政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区域规划、交通、地质、石油、测绘、环保等诸多领域。
(二)GIS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
GIS在旅游行业中同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旅游数据的动态管理与应用、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智慧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专题制图与规划、服务管理与空间决策分析等方面,具体体现如下。①旅游数据的管理与维护。GIS可以通过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将各个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游客中心、旅游交通枢纽等旅游服务场所信息可视化地表达出来,将旅游空间数据与旅游企业数据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区域旅游空间数据库。通过旅游数据库,实现各项数据的查询功能。②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中包括了区域的地址、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动植物、山川、河流、历史遗迹等所有信息,通过GIS可以有效地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并按照旅游资源的质量、数量、规模、位置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划分,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③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为了更准确、可视化地处理游客行为产生的海量旅游数据。GIS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部信息与地理信息关联,运用科学的系统工程和信息工程的理论方法,构建服务游客的信息系统,为游客的智慧出行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智慧旅游奠定基础。④旅游制图与旅游规划。GIS在旅游制图和旅游规划方面有着自身的巨大优势。首先,地图的呈现形式由传统的二维表达转变为三维。其次,GIS提供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通过数据输入、编辑、管理、检索、更新、维护、分析等实现了动态管理,更好地支持旅游制图功能。最后,GIS在区划规划空间布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将旅游规划在空间上进行了充分展示。GIS在旅游规划中不仅是辅助决策,也是对目前旅游规划编制方式的一个重要改革。⑤服务管理与空间决策。GIS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的选择、旅游行程规划、旅游电子导航、旅游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企业提供旅游车辆的管理、旅游线路的开发与设计、旅游营销、旅游景区的动态管理、景区的环境监测等功能,为政府提供旅游信息管理,城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与管理、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等功能。
(三)GIS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GIS软件已经在城市规划、线路管理、土地管理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城市规划与管理。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GIS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最基本信息和空间分析;利用GIS网络分析、叠加功能、拓扑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能够实现政府部门完成总体规划及分区等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提供实现城市空间信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实现动态的规范化管理。②土地使用与管理。GIS的图形属性数据可以将土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将土地的地质信息、地籍信息、产权信息等有效进行管理;特别是在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属性变化、空间轮廓变化、产权关系变化等都实现了高效动态管理。③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基础设置建设与管理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城市的每一居民的幸福指数。如:交通系统、供水系统、电力系统、供热系统、燃气系统、排污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等都是以线性布局开展实施建设,都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标识,通过GIS实现设计与管理。④公共安全与社会服务。GIS技术可以在城市生态评价、环境评价等方面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在社会治安、紧急事件处理、灾害处理等情况下,实现紧急调度,提供最优化路线等。另外,GIS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社会属性的便民服务方面,提供了空间位置查询、信息检索、城市绿化等城市管理功能。
三、GIS在承德市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一)GIS在承德市的应用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期刊,以篇名包含“承德、GIS”为关键检索词,共计有论文6篇。申卫博(2006)以承德市为例探讨了GIS技术对城市大氣环境质量的分析方法;张天也(2015)应用GIS技术分析了承德地区黄芩的适宜性评价。梁笛(2016)基于GIS在农业利用方面划分了9个等级,进行了耕地地力的评价;孙百生(2017)利用GIS技术中的移动搜索法的点距离空间平滑分析方法,探讨了承德市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情况;彭九慧(2019)利用GIS技术,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冰雹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承德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翟卫军(2019)利用AHP法和GIS技术建立承德市节水分区和分类重要性的新指标体系,实现水资源分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GIS在承德市旅游发展及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几乎为零,这是承德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应当首先重视的问题,在“大智移云”的社会背景下,承德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慧建设,探索城市智慧旅游发展道路。
(二)GIS在承德市旅游发展中的应用展望
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在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将城市作为管理对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的最佳状态。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承德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GIS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TGIS系统:基于组件式GIS的旅游信息系统构建,实现旅游信息查询、自助旅游、信息管理等功能,形成承德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②资源分析: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也不断变化,GIS可以实现对旅游资源的系统普查,实现资源空间查询,对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③空间分析: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关联分析、景点空间分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缓冲区分析。④旅游规划:与RS技术相结合,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旅游选址等功能。⑤旅游制图:利用GIS的制图功能,可以呈现旅游资源图、规划图、评价图、分区图、线路图等,实现可视化表达。⑥旅游交通:旅游交通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国道、省道、城市公路、景区内公路,步行路等都可以通过GIS进行合理规划与动态监测。⑦市场分析:通过GIS实现旅游投融资决策分析,旅游产品销售,产品开发等功能。⑧数字旅游:基于GIS实现旅游资源和景区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与VR技术集合实现虚拟旅游等。⑨灾害预警:以“Web+GIS”为核心,实现突发性旅游事件的预警、景区灾害管理、生态预警、旅游安全空间分析功能。⑩信息服务:利用移动GIS实现旅游信息服务,搭建公共旅游服务系统、旅游导游服务系统、景区综合服务平台、景点定位与实时查询等功能。分区评价:基于GIS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析、生态旅游区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等。行业应用:将GIS与旅游不断延伸,在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建设等行业领域应用。区域发展:在城市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开发设计等方面进行应用。景区景点:实现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景点自动标识系统构建等功能。教育教学:实现旅游人才培养,在旅游管理、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专业开设GIS课程,培养新时代的GIS人才。
四、结语
城市的旅游发展是个综合的、漫长的过程,承德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道路上已经坚持了多年,应该向着“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也要特别强调,GIS的应用只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很小方面,通过本文也只是倡导城市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以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作者单位: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