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0-04-10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力有氧效能

研究显示,国内慢性肾脏病(CKD)约1.2亿,有1900余万为3期以上[1]。CKD进展终末期造成肾脏衰竭,导致其高医疗费用及高死亡率。研究显示,在未来10~20年内,国内每年终末期肾脏病(ERSD)新增达50万~100万[2]。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ERSD最为常用且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内尿毒症毒素含量,提高存活率,但无法全部替代肾脏功能[3]。长期MHD其体能储备与体力活动水平比正常人群低,同时伴随疾病发展而呈现持续降低趋势。国外研究显示,体力活动增大对MDH生活质量与体力活动水平改善有积极作用[4]。有氧运动可全面提高机体素质,增强肌肉耐力与心肺功能,促进不同组织协调动作[5]。因此,本研究探讨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对血液透析体力活动水平及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49.02±10.24)岁;透析时间3~110个月,平均(42.59±13.20)个月;原发疾病:痛风性/尿酸性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14例,其他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77岁,平均(48.64±10.10)岁;透析时间4~106个月,平均(42.10±12.57)个月,原发疾病:痛风性/尿酸性肾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15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血液透析≥2个月且持续治疗中;关节活动无障碍,病情稳定,沟通无障碍;年龄≥18岁;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周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压控制不佳,运动前血压高于170/110 mmHg(1 mmHg=0.133 kPa)。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依据个人习惯运动锻炼,护理工作者对运动及给药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有氧运动干预,每次30~40 min,4次/周。首周运动在医院内进行,之后运动可在家进行,微信或电话方式督促其按时完成运动任务。具体方法:(1)向其发放有氧运动健康宣传手册,包含血液透析进行运动的益处、运动方案与方法、运动锻炼基本原则、身体不适的应对方式与处理方法等;向其发放运动锻炼记录手册,记录自身运动状况,运动手册每周查阅1次,及时了解运动状况并督促其按时运动。(2)运动干预前组织集中讲授运动锻炼和健康宣教手册内容,观察有氧运动视频。告知运动时间一般选取在9:00~10:00或16:00~17:00,演示监测自我心率办法,指导运动时维持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自身年龄。(3)确保生命体征无异常。前4次在康复治疗师、护士和医师指导下进行。透析前运动:血液透析前行5~10 min热身运动,20 min的伸展活动及柔软体操,5~10 min整理运动,具体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应结合其个人习惯与病情程度制定。透析中的踏车运动:透析开始2 h内进行,注意避免结束透析前2 h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阶段,血液透析治疗床上固定电助式脚踏车,电源接通后依据主观运动强度设置踏车转速与时间,转速从慢到快,每分钟30~60转,运动15~20 min。结束踏车运动前速度逐步调慢,逐步过渡至停止。运动强度以稍感微汗、疲劳、无气喘及心悸为宜。运动中若发生气促、心慌、头晕等不适则停止运动,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后续运动可依据运动方案在家中自行完成,护理工作者经查阅运动记录册了解其运动情况。(4)每周来院治疗时,依据其运动记录册行个性化指导,对所提出的疑惑问题详细解答,及时消除顾虑,并坚持运动锻炼。两组均持续干预12周。

1.4 观察指标 (1)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6]评估体力活动水平。包含28个问题,共5个部分,检测包括跑步、搬运重物等重度体力活动;打乒乓球、做饭等中度强度活动;步行等轻度体力活动,每项活动至少10 min以上才可计算。(2)运动自我效能量表[7]。评估自我运动效能情况,共计18个条目,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50分为有一般信心,100分为完全有信心。(3)Piger疲乏量表[8]评估疲乏情况,包含行为/严重程度、感觉、情感及认知/情绪共4个维度,0至10分,其中0分为无,10分为极度,得分越高则说明其疲乏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IPAQ评价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表1)

表1 干预后IPAQ评价体力活动水平比较(例)

2.2 干预后运动自我效能和疲乏状况评分比较(表2)

表2 干预后运动自我效能和疲乏状况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若长时间不运动,则其自身的机能情况要比健康人差很多[7]。久坐不动的血液透析患者,相比经常运动者其死亡风险更高。临床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适当运动不仅能够使其身体机能和活动能力改善,还可减轻其焦虑情绪与疲乏感,提高尿素清除率。体力活动为骨骼肌收缩而引起机体耗能增大的活动,包含职业性体力活动、家务劳动和各种体育锻炼等。

临床MHD中普遍存在体力活动不足,且体力活动每月递减,增大了患者死亡率,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2]。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体力活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氧运动可改善体力活动水平,维持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自我效能为人们在不同困难情景下对于自我组织与执行运动行为能力判别。自我效能可决定个体对于行为的持续与选择,个体自我效能和自身行为水平为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动态发展关系[9-10]。自我效能对于产生一种行为有较强正性影响,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氧运动可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同时运动自我效能的提高可加速其对于运动的坚持与信心。临床导致MHD产生疲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丧失社会地位、生理功能降低、经济问题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患者形成较大心理压力,进而使其出现失眠、厌食等,出现极大疲乏感;二是血液透析会大量消耗其体内蛋白质,同时透析液内糖分较高,易降低食欲,造成体内营养不足而产生乏力感、疲劳感。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疲乏评分中行为/严重程度、感觉、情感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适当、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增大患者食量,对营养素的吸收与摄取增加,提高其整体身体素质;有氧运动增大了其自信心,降低了其负面心理,进而减轻其疲乏感。

综上所述,有氧运动干预可提升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和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其疲乏状况。

猜你喜欢

体力有氧效能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