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4-10罗良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贫血蔗糖红细胞

刘 山 甄 颖 罗良海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台山 529200

慢性肾脏病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多因素如透析器及管路血液残留、丢铁、胃肠道铁吸收有限,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造血原料(铁)不足,使贫血症状更为明显[1-2]。人为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效果明显,但随着临床的使用发现用量较大,造成的副作用亦较大[3]。而静脉注射铁剂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血红蛋白容量。本研究采取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4]:Ccr<50mL/min;规律透析>3个月;血压、病情稳定;Hb 50~90g/L,SF<300μg/L,TSAT<30%;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5]:其他原因如SLE、风湿性关节炎及骨髓瘤等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感染、恶性肿瘤或3个月内无手术史、输血史;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肝病;出血倾向;近1个月输血史或铁剂使用史者。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7~75岁,平均(52.4±5.1)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1.8~7.2年,平均(4.1±0.4)年,平均透析时间(2.9±0.3)年。实验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51.9±5.0)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1.5~7.6年,平均(4.2±0.4)年,平均透析时间(2.8±0.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查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查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s)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采取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上海朗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J20030074)皮下注射50U/(kg·次),2次/周,根据病情调节用药剂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蔗糖铁(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H20055756,规格5mL∶100mg(以Fe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00mL+75mg蔗糖铁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之后每周蔗糖铁注射液剂量改为100mg,缓慢静脉滴注1h注完毕。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

1.3 评价标准[6]

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性贫血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总剂量,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临床效果疗效判断:以Hb、Hct、SF、TSAT指标判断。均恢复正常水平为显效;指标明显改善,但尚未达到正常标准为有效;指标较治疗前有小幅度提高为改善;指标无明显上升,甚至出现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查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为(93.18% ffamp; 70.45%),不良反应率为(4.55% ffamp;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透析为治疗手段,目前有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两种方式。肾性贫血是临床慢性肾衰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透析会导致患者体内缺乏铁元素,引发贫血,每次血液透析,血液残留也会加重患者的贫血情况。会导致组织供氧障碍、氧利用率降低、心室肥厚等许多生理异常[7-8]。随着肾功能减退,降低铁利用度[9]。且此类患者的饮食禁忌及食欲差,加重了铁缺乏的问题,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活率和住院率的独立危险因子[10]。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使用剂量较多且副作用较大,而在此基础上,仍无法有效纠正贫血症状。有研究显示通过静脉补铁治疗可更好地促进微炎症状态改善和刺激红细胞生成,通过适当补充铁剂,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维持血清铁蛋白稳定浓度,纠正贫血[11-12]。其中口服给药易对消化道产生不良刺激,吸收困难,效果不理想。蔗糖铁是目前临床最为安全和有效的静脉铁剂,较少引起过敏反应以及铁中毒[13]。有研究中指出[14],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患者,结果经治疗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8.89%,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患者肾性贫血症状纠正时间明显短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患者时间,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明显少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患者。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口服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为(93.18%ffamp;70.45%),不良反应率为(4.55%ffamp;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程素利等[15]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肾性贫血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血液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性贫血蔗糖红细胞
蔗糖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0蔗糖”就是无糖?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三氯蔗糖特性与应用探讨
5 g/L蔗糖处理有效改善春蜜桃果实着色及品质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