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所基于“双引领”“双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2020-04-09彭寿

民主与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蚌埠产业链玻璃

彭寿

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机遇,技术与市场“双引领”、创新链与产业链“两融合”发展模式是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已进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新工业革命时代,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四新技术”加速发展。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铁基高温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国天眼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飞机制造、制药、计算机、电子与光学产品等高研发强度工业的产出也实现了快速提升,正式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面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地缘保护主义态势不断凸显,对我国先进材料、人工智能、5G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高技术产业领域进行技术垄断与市场封锁,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面对发展瓶颈与挑战,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势在必行。

二、“双引领”“两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实践

科研院所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国家经贸委下属10个局242家科研机构进行转制,拉开了科研院所转制大幕。改制后,科研院所聚焦创新,持续探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为推动我国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简称蚌埠院)作为目前我国玻璃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1953年成立于北京,是新中国第一批甲级科研院所,1971年由北京迁至安徽,2000年由国家建材局改制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改制后,蚌埠院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创新发展,既注重市场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全要素、多层级创新链,又注重技术引领,围绕创新链布局全流程、高协同的产业链,探索构建了技术与市场“双引领”、创新链与产业链“两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成为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玻璃新材料科技企业集团。

(一)市场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全要素、多层级创新链

打造创新主体,构建核心层、中间层、应用层“三层级”。核心层依托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17个,构建玻璃新材料中央应用研究院,健全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通道。中间层融合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阿里云、德国CTF等产学研机构,围绕关键前沿共性技术与产业化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有效衔接核心层与应用层。应用层面向福耀集团、美国加迪安、中国商飞、亚马逊等技术与产品终端,向核心层、中间层进行技术与需求反馈,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闭环。

明确创新方向,遵循从上到下、顶层设计“两原则”。依据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企业优势,确定玻璃新材料主干研发方向,同时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确定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的分支研发方向,构建以玻璃新材料为核心,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为支撑的产业总体布局,实现明确主业、清晰战略、引领发展。

加大创新投入,明确自主投入、政府资金、技术服务、入股分红“四路径”。将资金投入科研培育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业,通过项目收入反哺科研,形成创新投入的良性循环。2020年,蚌埠院科研投入超7亿元,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近5%,较2000年翻了近700倍。

(二)技术引领,围绕创新链布局全流程、高协同产业链

加速成果转化,发挥工程服务和央地协同双轮驱动。工程服务是打通研发与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央地协同是实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蚌埠院注重装备自主化、工程自主化,组建专业化工程服务团队、打造专业化工程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同时创新“央+地”、“央+地+团队”的股权混合模式,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与退出机制,加速成果转化推广。

打造产业链条,确立“长、宽、高”发展模式。“长”是指围绕核心主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优新兴产业;“宽”则是围绕核心主业向相关关联供应链发展;“高”是指围绕核心主业不断迭代创新,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端。蚌埠院以“长、宽、高”模式构建了信息显示玻璃产业链、新能源玻璃产业链、特种玻璃产业链,加速实现了玻璃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推动了智能终端、BIPV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一核两级多点”产业布局。搭建以蚌埠为核心,合肥、滁州为两极,芜湖、安庆、宣城、阜阳、六安、池州等城市为聚集点的“一核两级多点”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布局,支撑安徽省“芯屏器合”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打造“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安徽省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三)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通过核心基地建设、政策机制建设和发展模式建设加速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近年来,蚌埠院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先后被列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國家合芜蚌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政策环境、人才激励、创新评价等日趋完备,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核心(玻璃新材料)、三方向(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应用材料)、三支撑(科研、装备和工程)、六业务(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工程和中央应用研究院)的“1336”整体战略布局。通过“双引领”“两融合”技术体系构建,实现了转制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90余项。承担和完成国家级课题17项;授权专利1700 件,其中发明专利615件、国际专利170件;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2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3件。

创新产业不断发展。显示材料方面,2018年4月成功量产世界最薄0.12毫米浮法超薄触控玻璃,获2018年中国工业大奖、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项目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19年十大创新工程,目前已完成在大尺寸显示产业链的导入;国际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通过终端品牌认证,超薄电子玻璃的系列创新成果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在今年视察安徽期间特别强调:“超薄玻璃实现并跑领跑”。新能源材料方面,2018年4月建成投产国内首条100MW碲化镉发电玻璃工业化生产线,工业化量产世界最大(1.92m2)发电玻璃;建成投产我国首条300MW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生产线,2020年1月,研发出转换效率达19.2%的300×300mm冠军组件,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应用材料方面,建成国内首条5000吨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线,产品成功应用于万米深海探测器;研发生产出国内首支疫苗瓶玻璃管,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疫情期间,紧急加工生产1000万支疫苗瓶,为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生产机构提供关键原材料保障。

社会效益不断提升。通过“双引领”“两融合”,加速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产品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惠及民生需求。以显示玻璃为例,系列显示玻璃的国产化推动产品降价60%以上,为下游面板、终端企业累计节省成本上千亿元。

经济效益持续增长。2000年营业收入4290万元,2020年营业收入33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0%;2000年净利润60万元,2020年净利润19.3亿元,复合增长率超50%,实现了传统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跨越式转变。

三、关于下一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聚焦“六新”创新发展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5月28日,安徽发布全国首个新基建领域技术产品服务目录。面对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应紧扣“六新”,抢占技术制高点,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硬核力量。

(二)深入整合创新资源

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度已设立36年,科学院5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产生于重点实验室,工程院31%的院士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目前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分散,部分新兴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仍属空白。行业优势企业、院所应加速牵头整合,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体系,同时积极整合创新链产业链优势资源,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为培育未来竞争战略优势培育高质量可持续动能。

(三)持续攻关“卡脖子”环节

“六稳”“六保”特别提出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目前,我国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上仍存在技术储备少、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应聚焦“四个面向”,将重大“卡脖子”環节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速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三首”示范行动,不断强化专利、发明、标准、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驾护航”。

(四)借力资本市场“补短板”

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间接融资、短期融资常常“力道不足”,长期资本的引领和催化十分重要。应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强化资本供给,通过资本力量撬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五)持续推进国际合作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尤其是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应深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开放融通的创新产业联盟,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

四、结语

回顾创新历程,中国企业始终聚焦国家与行业发展需求,持续推动科创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蚌埠院也在玻璃这个“小行业”探索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大方案”。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创新发展任重道远。未来中国企业仍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变革新机遇、融合新机遇、迭代新机遇,努力实现跨边界、跨领域、跨学科的融通创新,真正把握科技引领风向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学力量。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蚌埠产业链玻璃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小院系列之二
两袖清风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