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2020-04-09瓮文玲
瓮文玲
摘要:本文将紧密结合“高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且会根据当前高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同时,本文将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与探讨:第一是师生关系的融洽与沟通交流的方法;第二是如何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第三是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数学规范;第四是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化与完善工作。以此为法,方可带动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专业素养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实施方法
很多教师都表示,学生进入到高二的课程学习之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便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甚至部分学生在初中、高一阶段对数学的学习非常扎实,但是往往在高二这一阶段“栽跟头”。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以及高一的数学知识时,因为该阶段的数学知识并不存在较大的抽象性,且对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也较低,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对各种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够通过例题的分析来完成。但是,在进入高二之后,很多数学知识不仅表现出了非常复杂的、抽象的内容,而且学生单纯利用例题对其进行分析与理解并不能对知识内容做到全面的掌握和吸收。进而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遗漏各个知识点,最终使得整个学习框架失去了完整性,甚至是千疮百孔。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自然会下降。基于此,教师务必要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培养与引导,以求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健全的学习框架,实现对不同知识的完全掌握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平稳发展和进步。
一、强化师生课堂沟通
在课堂上正确的沟通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与质量。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将之重视起来,并且要思考如何才能和学生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课堂合作关系。以此让学生在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与教师逐渐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局面,而且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甚至是生活问题之后会主动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的应用与步骤的划分。这样,才能更有条理的带动学生深入学习课堂知识,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数学学习的核心。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明确,在高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全新的知识内容需要大家学习,比如不等式、比如数列关系此类,这些知识与之前初中,甚至是高一所学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联。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明白,高二数学是一个需要重新开始的地方,也是一个帮助自己构建高阶思维的重要环节。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了解,并且要及时的对学生展开文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地心态。
二、训练学生计算能力
很多学生在参加高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都表示,有部分知识点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计算,但是自己的计算能力却无法跟得上其节奏。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质量。
例如: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知识内容,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效果。如,教师可以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公式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将公式熟记于心,然后再带入各种数字进行计算,此时学生便会在公式的带入模式下将零散的计算数据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因为对公式的理解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困生进行等比数列以及对等差的计算训练,以此使其能够牢记通项公式和前N项公式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原则。这样,学生将来不论在面对什么样的难题时,都可以利用公式的计算方式将之带入,进而求出最后的结果。当然,突出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对公式的生搬硬套,而是在套用公式的基础上要学会灵活掌握。如,教师在讲解到“等差数列——S3=216,且需求Sn的最小值”这一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计算的演示,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①通过直接套公式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计算:∵,S3=a1·3+(3×2)/2d=s16=a1·16(16×15)/2d;∴a1+9d=0。②可以应用a4+a5+a6+a7+a8+a9+……+a16=13a10=0的方式来验证a10是否等于0。③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函数对称性对其进行分析与计算,如,S3=S16,那么,此时,此时的二次函数Sn的对称轴就是n=10。通过以上方法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但可以让学生的计算水平的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日常的课堂教学,还是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课后自主复习等,都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做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并且要采用强化引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带入与帮助。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个人逻辑的建立方式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逻辑思维的构建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进行高二数学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个自主探索与自主发现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让学生对课本上的问题以及个人发现的问题作出深度的思考与衡量。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强化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进行培养,并且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抽象性概念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才会逐渐提升,且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中所隐藏的内容才会挖掘的更深入。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等比数列教学的时候,可以针对应用公式当中的不同元素对学生进行展开教学。如,元素a1,元素q等,这些元素通过两个方程可以求证其未知量,进而反映出方程式的中心思想;且数列是一种函数形式的存在,在对等差数列的sn最值进行求证的时候,可以有效反映出函数的思想和概念;若在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灌输在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基于“数”和“形”的转化与归结对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的研究。以此为法,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这对于改变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高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良好的师生沟通,有效的能力训练,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家庭因素,智力因素,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有效沟通,加强能力训练,高二将是数学学困生的新起点,重塑学生信心,有效控制分化。
参考文献
[1]苏连枝.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有感[J].福建中学数学,2016(12):25-27.
[2]刘丹丹.研究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缺失[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101.
[3]黄秀和. 浅谈“逻辑性”教学于高中數学有效性学习的重要性[C]. 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协会.探索科学2016年5月学术研讨.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协会: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协会,201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