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外交视角下陪同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4-09凌莉

公关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对策研究澳大利亚

凌莉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就为广西各高校翻译人才的培训、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本文以笔者于201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担任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艺术代表团陪同口译的实践为例,总结在陪同口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探讨应对措施,希望借此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为之后的陪同口译人员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 陪同口译 澳大利亚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是由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主办,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办的,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对话活动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自2004年起,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每年东博会期间,来自各国的政要、代表团、参展商、演出团、参观团齐聚南宁,共襄盛举。为保证东博会的顺利召开,每年会期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近年来,随着东博会的参展人数、层次、规格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以及中外交流不断深入,东博会对广西区内的翻译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陪同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除了要求译员具备外事接待所需的较高的翻译水平、良好的表达能力、得体的接待礼仪、扮演好译员的角色之外,还要求译员陪同外宾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参观、游览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甚至是外宾的行程安排、日常起居等也需要译员的参与协助。所以,一名合格的陪同口译员,往往还要扮演导游、接待员等多重身份,才能确保陪同口译的任务能够顺利的进行。

2018年9月12日至9月15日,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广西南宁召开。博览会期间,来自广西各大高校的研究生积极担任志愿者,协助开展外宾接待活动以确保会议圆满举行。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区内唯一一所211院校,每年都会输出大量的翻译人才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笔者有幸在此期间,为来自澳大利亚的班达伯格市艺术代表团担任陪同口译。因此本文将以此次口译实践为例,分析笔者此次博览会期间所承担的陪同口译工作,指出陪同口译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并研究对策,旨在为此后的陪同口译提供经验。

一、背景分析

(一)公共外交

何为公共外交?根据新公共外交论者的观点,旨在提高一国国家形象、美誉度,增进他国民众对本国了解的涉外活动都可看作公共外交的内容 。公共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外交一起构成国家的整体外交。其目的在于从各种角度向对象国的民众传达本国的政策,改善对象国民众对于本国的态度,构建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而影响外交政策,让公共外交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的补充。

过去的数十年里,广西壮族自治区充分发挥东博会的平台作用,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以“10+1”為基础,以“10+3”、“东亚峰会”等区域合作机制为延伸,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融和互通,提升了中国在东盟区域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公共外交的“广西模式”。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公共外交也一直是其发挥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一直重视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且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公共外交的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

国际友城是一个城市扩大对外交流、深化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班达伯格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与南宁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20年来,双方共享机遇,共迎挑战,积极推动务实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笔者所接待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州立高中的艺术代表团。他们作为友城的代表来到南宁。此次来访,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与各个姐妹学校进行音乐方面的交流探讨,参加一系列重大的会议活动以及演出,还会参观南宁的著名景点。代表团共有13人,其中包括了该高中的校长、一名音乐老师以及11名学生。学生年龄在13-17岁之间,正处于活泼青春的年纪,对于中国的新兴事物以及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译员在服务过程中的用语不能过分刻板,在向代表团成员们介绍中国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措辞,注意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二、陪同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一)英语语音差异造成的障碍

在世界五大英语分支中,澳大利亚英语是南半球最主要的英语变体,其在继承英国英语词汇的同时,又与澳大利亚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产生了区域性的变体。而此次笔者所接待的演出代表团英语也有其特点,总结如下:

第一,鼻音较重,常将音段溶合,因此在讲话时会出现许多省音、连续等现象。如,将afternoon念成/a:rftu:n/。第二,喜欢使用词缀 -y或者- ie 结尾来简称单词。如,将班达伯格Bundaberg简称为Bundy,将澳大利亚Australia简称为Aussie。第三,常常将but用在句尾。如:At this point in Australia everyone is already asleep. In China it is still ablaze with lights but.第四,常将双元音的[ai]读成[?i]。如,highway /ha?we?/ ,读成/h?iwe?/ ;又常常将双元音的[ei]发成[ai],如 break/bre?k/ ,读成 /braik/ ,将 day /de?/ 读成 /dai / ,shade /?e?d/ 读成/?aid/,main /me?n/ 读成/main/,take /te?k/读成 /taik/。第五,词尾音 /?/,发音时往往发成 /ɑ/,开口较大。如“I have ever gone to Nanning”中,ever /ev?/ 的发音会发成/evɑ/。

在实践过程中,当听到这些具有特色的英语语音的时候,译员心理上会不自觉产生消极的态度。口音也会造成译员听力、理解上的困难。这些都对笔者的陪同口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在对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外语翻译服务和资料翻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里,受调查的外方人员中,认为由于跨文化方面产生误解或口、笔译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好的,占70%~83%。根据外宾的反馈,沟通交流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与中方翻译人员交谈时出现障碍。而这不是由于翻译人员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等造成的,而是因为文化差异过大。接受调查的外方人员认为,中方翻译人员对源语、目的语的文化理解较浅,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而对更深层次的内涵却了解得不够深刻,导致双方在沟通理解时非常容易出现障碍。

在此次陪同口译过程,笔者同样也遇到了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首先,双方政治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一个执政党,执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党派联盟组成,实行联邦制,每届政府任期三年。国内党派众多,通过澳联邦大选来选出执政党。

此次笔者在担任陪同口译过程中,所接待的演出代表团中,曾多次有学生问及“为什么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什么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政党制度、经济结构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产生困惑甚至是质疑的情况。

其次,双方的饮食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中国位于亚洲,而澳大利亚虽然与亚洲非常接近,但澳大利亚的文化受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文化观念上更趋向于西半球的西方文化。其饮食文化亦是如此。在陪同本次代表团参加晚宴或是进餐时,代表团的师生们往往会觉得大家一起分享菜肴不卫生,所以在一开始会很不习惯;且他们对所准备的饮食的数量瞠目结舌,认为这是一种铺张浪费。

第三,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个少数民族共存,每个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因此,艺术代表团在参加表演时,一方面会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许多民族文化在外宾的眼中,是无法理解的。而这都对陪同口译员提出了挑战。

最后,某些具体的文化意象在双方的文化里的内涵大相径庭。在此次艺术代表团的参观过程中,去到了姐妹学校参观其学生的手工制品。所参观的手工制品中有十分多的“龙”。而“龙”,在双方的文化中的表意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里,龙,作为皇权的象征,常常出现在与皇权有关的各种事物上;并且其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往往代表了权威、雄伟和刚毅。而笔者在向代表团的成员们介绍这些相关的知识时,他们则十分诧异,因为龙在该地并不具备这些意义。所以,诸如此类的例子,就会对双方的沟通造成障碍。

(三)陪同口译经验不足造成的障碍

此次是笔者MTI入学后第一次担任陪同口译员,是笔者的第一次口译实践经验。因此在此次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问题。

1.译前准备不够充分。

第一,在得知所接待的是來自澳大利亚班达伯格的艺术代表团之后,并未充分了解该代表团的背景。导致在接到代表团之后,一方面花了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其英语语音特点;另一方面,对其所谈及的与音乐、乐器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一度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

第二,对所要前往的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的景点的特色了解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在参观游玩过程中无法进行很好的翻译。此次的代表团前往的其中一个景点是南宁的青秀山风景区。在导游的讲解中出现了较多的与植物、花卉以及滴灌等有关的知识。而中澳双方在此类知识以及词汇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由于译前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在口译过程中出现了障碍。

2.沟通不当导致陪同口译过程出现问题。

在笔者的陪同口译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由于沟通不当而出现问题的情况。一方面,与主办单位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导致在接待外宾之前对外宾的信息了解较少;在接待过程中,也发生由于无法及时了解行程的变动而出现问题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与第三方的沟通不及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去姐妹学校交流学习时,笔者所接待的演出代表团是与班达伯格政府代表团一起前往的。因此当时在场的有多名翻译。而由于译员之间的沟通不当,导致了双方代表团、姐妹学校负责人在讲台上发言时,出现了多名翻译在场却没有人进行翻译的情况,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三、应对措施

第一,在面对别具特色的英语语音的时候,陪同口译员能否灵活适应、听懂理解并进行翻译,在服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一方面,译员在得到接待的代表团的信息之后,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做好译前准备,搜集代表团所在区域的英语语音的特点,并且寻找相关的语料进行训练,以便能够迅速适应代表团的语音特点。另一方面,根据行程安排和代表团的相关信息,事先搜集即将前往的目的地的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合理的预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当听力以及理解出现障碍时,保持沉着冷静,不可急躁。陪同口译是一个双向的、可以与外宾沟通的过程。因此,在陪同口译过程中,译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对接收的信息不确定或者存在怀疑时,可以再次向外宾确认自己所理解的信息与其想要表达的信息是否一致;当双方的信息存在差异时,也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寻求解决办法。最后,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专业素养是关键。作为一名口译员,要多加练习,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而在广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的背景之下,还要多涉猎各种变体英语,不能单一地只学习标准英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第二,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所引起的障碍,译员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开的或者是已经暴露的文化上,而是要更多地学习和理解隐形文化,即软文化或精神文化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建立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驾驭目的语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译员应多学习中国文化,广泛涉猎,对中国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由于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自治区,所以还应当充分了解广西各民族的文化,深入了解广西的旅游景点、饮食文化、特色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政治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予以格外关注的重要内容 。由于中外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外宾有可能会在理解中国所实施的政策措施方面产生障碍。在面对外宾所提出的相关的问题时,译员要机智地应对、回答。“外事无小事”,作为口译员,除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之外,还需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纪律性,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还应当充分了解、研究所接待外宾所处地域的文化特点,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避免这些差异对陪同口译过程造成障碍。我们应当意识到,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分优劣。陪同口译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文化双向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所以译员不能单一地站在异国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而是应当充分考虑双方文化,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的特色,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外宾和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另外,在陪同口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也会有许多东西是超出口译员的准备范围以及知识层面的。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译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与主办方、接待方以及第三方进行沟通,核实相关情况,灵活地应对各种出现的情况,力图做到最好。

结语:

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各个高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的平台。因此口译专业的学生要抓住机会,多参加实践。口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更是对译员专业水平、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此次实践经验,对于笔者今后的口译学习来说,非常的宝贵。不仅让笔者对陪同口译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还让笔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了进行改进和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斌兰.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翻译质量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80-82.

[2]周琛.从澳大利亚总督辞职谈多元文化观念差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0):87-90.

猜你喜欢

中国对策研究澳大利亚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行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