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是如何防疫的

2020-04-09

华声文萃 2020年3期
关键词:粉尘抗生素防疫

在我国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中国救荒史》中记载了一些朝代发生疫情的次数,其中周代只有1次,秦汉为13次,魏晋为17次,隋唐为17次。到了宋朝时期,疫情明显增多,南宋北宋共发生32次。到了元代,疫情次数明显减少,为20次。但是,到了明代和清代时期,疫情次数成倍增多,明代为64次,清代74次。从数字上看,周代最少,清代位列第一。防疫抗病重在“防”,面对疫情,历朝历代是怎样防疫的呢?

在古代,医疗水平和科技远不如现在发达,且缺医少药。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也就是说,13世纪初,口罩只是用于宫廷,平民百姓是接触不到口罩的,口罩只是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但是,并没有作为医用品。到了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医护人员开始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

口罩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口罩是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那么,古代人没有口罩,没有抗生素,人和人之间是怎样防疫的呢?古代有古代人的办法,出现疫情后,首先采用的也是隔离观察治疗。《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在古代还有六疾馆的记载,六疾馆就是用来专门隔离病人的地方。隔离是古人防疫抗病的有效手段。在古代朝廷的官员如果被传染,不得上朝,要在家隔离数日。晋朝就有官员被感染,百日之内不得入宫的说法。

除了有病之人隔离,没有被感染的人出来,遇到熟人怎么办?这个办法就是作揖,作揖就算打招呼了,这样,就防止了飞沫传染。除了人员隔离和作揖外,古代人也重视环境治理,南宋时,出现疫情后,开始治理环境,采用的就是“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古人知道“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的道理,对环境治理上也下了功夫。

疫情期间,对尸体的处理,历朝历代一般采用深埋,减少由尸体繁殖传染病毒细菌的机会。

据了解,自东汉张仲景名著《伤寒论》问世后,到明、清时期,有关治疗瘟疫的专著就有很多。治疗疾疫的药物,不像现在有抗生素。在古代没有抗生素,是怎么治病的呢?古代的医生都是中医,出现疫情后,各有各的办法,一般采用中药治病。其中有验方和偏方。例如,苏轼的《与王敏仲书》记载,治疗瘴疫方是:“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宋史·外国·吐蕃》记载,六谷吐蕃的铎督部族发生疾疫,朝廷提供了治疫药物为白龙脑、犀角、硫黄、安息香、白石英等76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治疗疫情的藥方,例如,瘴疠(疟疾)方一:大黄、附子或肉豆寇煎汤服;方二:葱、蒜;烧酒同食;方三:槟榔、乌梅同食;方四:食用猪血。《靖康纪闻》中也有黑豆汤为治疫药方记载。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有一个剧情,就是出现疫情后,喜来乐采用中药治疗,将中药投放井水中用于防疫,有效控制了瘟疫的传播,受到朝廷奖赏。

(摘自《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粉尘抗生素防疫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粉尘太多
抗生素
美国MSHA 矿山防尘规定第二阶段成绩显著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抗生素不是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