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究

2020-04-09郭燕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郭燕

摘 要 在经济新常态的有效推进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常态理念中,农业生产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实质性的要求是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率和利用率。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劳动力、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而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就要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的标准化道路。不论新常态还是传统农村经济发展,都要依赖转型升级、推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1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时代价值

1.1 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政府对农业经济一直采取倾斜态度,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也日渐提升。面对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传统粗放型经营模式无法有效满足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都极大限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践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维护农业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水资源、土地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何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是维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关键所在,也是为国家创设良好农业经济发展空间打下基础。在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迫使农业经济结构得以重改规划,朝着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1.2 农业生态环境现实需要

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进行,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中部地区各省粮食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40%,尤其是山西、河南、安徽等地是提高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中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生态经济要求下进行,需要依靠现有政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努力建设健康环保的农业产业新家园。现今,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同时追求两个发展目标,一是通过积极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潜在不良状况。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是我国小麦、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大省地位给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结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经济转型目标。

2 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2.1 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证农业生产力供给

保证农业生产供给是推动农业经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力范围极其广阔,最低层次包括物资与资金,较高层次的生产力包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等,本质是通过先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农业经济生态化需要立足群众,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不同地区生产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确保环境能力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可以将农业经济与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相结合,打造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2.2 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水平

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并且要对生态环境的管控优势和管理功能需求予以综合判定。生态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转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随着环保产业的升级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给环保产业注入新动力,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大力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的经济结构,提升农业产品的增值空间。此外,农业发展还涉及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众多农家院、农场大棚等都拓宽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这使农业收入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因此,有效整合农业市场和消费需求能提升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机制的综合水平。

农业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牢牢夯实环境保护的链条才能收获农业和社会经济利益,反之,社会经济和农业经济又作用于生态环境。因此,生态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农业经济,在顺应自然条件的规律下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可承载的能力范围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关键。因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也能提升农业整体利益。

2.3 培养农业人才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不断流失,这不利于农村人才战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者以农民为主,这一群体的现代化农业知识较少,而大部分农业专业大学生选择到大城市发展。政府必须加快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政府可以通过创建农业项目,与高校农业专业达成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工作,培养农业储备人才,让农业人才和农业项目成为招商引资的“资本”。提高农业人才的薪资和福利,让更多农业人才选择到当地发展。

2.4 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

首先,宣传生态农业相关的知识及技术,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其次,要加强对于农药、化肥正确使用的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工作,要将农药化肥的农产品检测具体落实到政府管理部门,提高政府的检查和打击力度,从而提高全社会生态农业重视力度。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农户及生产组织要给予相应的制裁措施,及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再次,在农业发展中,要合理搭配农作物的种植种类,通过农业信息化数据,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调配农作物种植数量及种类,丰富农产品种类,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的产量,确保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保障农产品健康发展,最终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要避免农产品低于成本价,并打击农产品暴力行为,确保农业经济良性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5 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第一,建立农村集中学习站点,开设定期农业培训知识讲授课程,增设图书阅览室、计算机阅读室等相关配套设施,以提高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和思想水平。第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农作物选种,通过搜集优良种子性状,构建分类模型,对种子进行筛选,提升粮食产量。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中的土壤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含钠、钾等可溶性盐分含量进行预测分析,判断当前土地质量,以便农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伴随出现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借助车载传感器、车载摄像等设备的农田除草机器人,通过数据分析对杂草样式进行筛选,借助传感器智能除草,能够减少农药使用对土壤的破坏,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显著作用。

2.6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服务体系

农业产品的产出和输出是完成经济流通的两个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是解决农产品流通的症结所在。在生态农业产出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鼓励生产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方面国家出台振兴农业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农村的生态旅游和休闲领域,并加强对生态农业产品的宣传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样可以让农村看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以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保证农业产品的销售营销方面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起更加系统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推行经济运营项目过程中,要提升其专业化指导水平,有效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步。相关部门也要根据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发展结构,在实施的过程中跟踪调整,促使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的生态农业服务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业经济的鲜活生命力,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小结

农业管理模式生态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模式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理念。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拓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路径,解决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生态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全面渗透到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而在农村有效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獻

[1]黄国勤.中国南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5(1):13-18.

[2]朱薇.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及其对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6):158-160.

[3]孙凤伟.简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6):19.

[4]姜春雷.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方法研究[J].山西农经,2019(17):10-11.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