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的探讨

2020-04-09古丽巴哈提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古丽巴哈提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加剧,必然会引起沙漠化不断加剧、雾霾的日益严峻等问题,一旦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环境便会威胁我们的生存、发展和健康。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可以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当前,社会各阶层都已认识到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有关部门攻克解决。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问题分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指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生态工程是当代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发展的主体方向。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不仅能修复破损的森林植被,还能美化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本文详细讨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力求为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增添助益[1]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森林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承担调节气候、涵养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职能。在自然条件下,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永久性,森林可不断自我修复和循环再生。人类的大肆掠夺破坏了森林的生存规律,使森林无法实现自我修复。天然森林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最快速的人工成林最也要十年时间。

1.1 森林覆盖率偏低

我国境内的森林资源以乔木为主,人均林地面积约0.113公顷,人均林地蓄积量约为7.9立方米,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83立方米。虽总体林地面积较大,但可用面积稀缺,利用率仅为50.05%,与德国、日本等林业发达国家90%以上的利用率相距甚远。我国林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匮乏且缺少建设森林生态工程的基础,分布不均匀也是导致森林效益无法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我国幅员辽阔,急需建设森林生态工程的地区较多,但国家整体资金和人员投入还严重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全面治理恢复[2]。

1.2 经济至上思想严重

在以往的发展中,森林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森林资源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人们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刻意回避生态效益,不考虑子孙万代,缺乏森林保护意识。通常情况下,森林资源远离城市、靠近乡村。乡村居民往往文化基础较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了解多源自口口相传、经验积累,缺少正规的学习,无法理清森林资源对环境的重要作用。不仅当地居民的森林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政府也还保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守旧观念。为追求政绩,对群众乱砍乱伐、偷砍偷伐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国家的建设速度还赶不上民众的砍伐速度,严重困扰林业发展。

1.3 缺少系统性管理,技术能力不足

森林是一个有多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修复建设需要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自主研发技术能力不足,对引进的先进技术使用能力有限。在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建设治理行为缺少规划设计,合理性不足,配套设施设备严重匮乏。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没有设立单独的生态工程监管部門,更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3]。

2 提高森林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附属有机体的总称,包含林木、野生动物、林下植物、微生物等多项资源。从世界角度出发,在1990年至2015年的十五年间内,与全球森林面积锐减相比,我国森林面积增长了近11.2亿亩,林业产值增加了15倍,实现七亿农村人口脱贫。面对可喜的成绩,我们还应继续努力,着力提升森林生态工程建设效率。

2.1 加大财政扶持

国家相关林业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调整财政支出,增大税收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使林业生态建设有充足的资金基础。除增加投入外,还应增加政策扶持和公益林补偿,保障失林农民的再就业问题。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企业踊跃投资。

2.2 科学制定建林规划,大力开展宣传普及

只有增强全体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环保理念。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林业生态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对象主要为林区附近居民,宣传方式可包括开办相关知识讲座、免费发放学习资料,用科学的力量增强地方居民的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地方政府要发扬长期作战风格,以地方生态环境为考量,全力培育新兴森林资源。工作开展计划为先,制定完善的建设计划,严格监管实施环节,做到建立、保护同时进行。做好各项风险应对措施,严防人为开采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确保生物群落布局合理,利用药物清除虫害威胁。海关部门也要做好后勤保障,切断外来物种的破坏途径。

2.3 提升技术含量

科技引领未来,用科学技术作为建设森林生态工程的主要手段。在重点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大力培养森林生态人才,建立健全相关研究部门,夯实林业发展基础,用科技手段规划森林生态建设体系。此外,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建设设备,大力提升建设效率。建设工作要主次分明,科学解决疑难问题,实现科技造林、技术造林[4]。

2.4 完善管理机制

设立单独的职能部门,明确落实责任权利,坚持责任到人、权力到人。制定相关工作规定和监管制度,用法律法规约束森林资源建设行为,提升执法权力,对违规违纪者严惩不贷。

总之,林业生态工程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各级相关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森林资源保护认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普及护林常识。因地制宜,针对性制定建设方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用科技手段复原森林生态系统,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蔡文.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9(50):178—179.

[2]宋蒙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吊证策略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9(12):217-218.

[3]王璐. 张秀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思考[J].础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433-434.

[4]区汉明.广东省生态林业红线划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J].林业规划调查(第四辑),2019:111-113.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