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体验潮流下会展业发展新模式探析

2020-04-09张新宇何瑞琚王丹李斌肖鹏程

市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科技

张新宇 何瑞琚 王丹 李斌 肖鹏程

摘要

会展业作为我国21世纪的新兴服务业,能够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促进经济、生活、城市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会展业日益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沉浸式展览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会展业的影响,对我国会展业沉浸式展览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沉浸式展览中存在有沉浸感不足、“不真实感”偶发、忽略内容价值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会展业的发展提出在会展中融入科技、融入生活、跨界融合等建议。

关键词

会展业;沉浸式

国内会展业发展历程

相比于国外,国内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且由政府部门及国有展览公司举办,进入门槛高,举办会展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这严重限制了会展业的发展。直到2004年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国内的会展业才逐渐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国内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49年—1977年)

建国后,在传承解放区办展经验的基础上,会展业取得了初步发展。1951年3月,原政务院贸易部组团参加了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这标志着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开端。后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举办,这是国内历史上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盛会,为会展业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的影响,会展业发展严重受挫。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展会的数量少,且由国家主导,会展业这一行业刚刚萌芽,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程度较低。

2.成长阶段(1978年—2004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邓小平同志的号召下,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伴随着这一趋势,国内会展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1986年中国参加“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标志着中国会展业正式与国际接轨。但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国有企业在会展业的举办中仍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3.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我国颁发了《海关总署、商务部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事宜的通知》,取消对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主办和承办单位资格审批,展会审批制逐渐取消,同时期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如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的《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正式且明确的提出要全面深化会展业体制改革,并积极推动会展业发展。近几年,会展业规模和产值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国内一线城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会展行业蓬勃发展,民营会展企业迅速发展,市场地位逐步提高。

沉浸式展览发展历程

沉浸式展览首先发起于美国,最早是来自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哥伦比亚博物馆的生态环境复刻展览。美国动物学家卡尔艾克里指导设计师用舞台布景的方式还原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的草原环境进行复刻陈列展览。展览的巨大成功在博物馆界引起了轰动,被称之为“如同电影般真实的博物馆展览”。

而在国内最先引起关注的沉浸式展览是2010年建筑师马岩松的展览《感觉即真实》,它利用光影和水雾来为观众营造一个纯视觉的环境,将空无一物的巨大空间化为能给观众带来神秘体验的人工环境,赢得了专业和学术的喝彩。

总的来说,根据观众参与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沉浸式展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时候,展览多通过调动参与者的视觉、嗅觉甚至味觉等感官感受以增加参与感,从而触发其对于艺术作品的多维化感知进而实现“沉浸”。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展览也更多地加入了技术性手段。这一阶段的展览大多运用投影等技术以展览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为主,例如《遇见梵高光影艺术展》等。

以光影展为代表的早期沉浸式数字展在兴起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变得不温不火。新时期的沉浸式展览的重点更强调与观众实现的“交互作用”——观众不仅是被动地欣赏艺术,同时也成为了构成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元素。2015年兰登国际在上海展出作品《雨屋》就是典型。《雨屋》搭建在数千平方米的中央展厅里,通体被黑色帷幕包裏起来,走进雨屋,中间一块地方大雨如注,而观众走进大雨,雨却避开观众落下,至此这一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目前的沉浸式展覽正逐渐的破除着“展览”的观念,更多的是让观众成为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一环节,致力于实现传播从单向转变为双向。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展览从简单的视觉上的扩大到光影技术乃至于今天的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使用,更能实现“次元”的跨越,给予观众更深层次的“沉浸”享受。

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会展业的发展能起到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能汇聚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与商品,故能够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而按照传统的产业模式发展会展业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现当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1.融入科技,智慧的会展业

现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在不断地趋向深入,而网络科技技术的发展就可以为会展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可以在会展展区内为参观者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提供信息推送、地图智能导航等,这样可以清晰地把握会展的人流量、停留时间等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后可以为后期的改进提供数据基础。

2.融入生活理念,会展即生活

在这一方面,会展业可以借鉴2015年台湾文博会首次提出的“城市即展场,展场即生活”的理念,把文化资源、会展资源与现代城市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城市自身就能成为一个生动的展地,同时,这样的理念与做法也可以带动城市居民参与会展的积极性,有利于整合城市中的各类资源,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跨界融合,创意的会展业

笔者认为,会展业在当今时代下依托科技、旅游、金融等进行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可以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科技、旅游以及金融可以推动会展业进行内部创新同时进行更新升级,例如会展业与科技的融合可以推动会展业走向高端、互联、交互等平台,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会展与信息的融合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沉浸式体验在会展业中应用问题

当下数字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无疑为会展业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而沉浸式展览作为一种新兴的展览形式,的确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进行实地走访与资料查询后,我们发现国内部分沉浸式展览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沉浸感不足

部分展览一味追求科技元素,浮夸炫技,而忽略了内容、观展氛围等内容的投入,让人感觉只是在看一场光影秀,而没有领略到展览其核心内容所带来的魅力;而另一部分展览则是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仅利用投影技术就声称沉浸式技术,这与传统的展览并无太大差距,相反会使得观众感觉受到欺骗。沉浸感不足使展览时空感削弱,大部分观众不能真正“沉浸”其中。

2.“不真实感”偶发

就如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时,会因画面中某些内容而感到出戏,当我们观看沉浸式展览时,同样也会因部分细节上的错误,产生“不真实感”。这种感觉的产生同样也可能来源于展览中展品及辅助信息资料的零散、薄弱与联系不紧密,或者是营造沉浸感的相关研究不深入。

3.忽略内容价值

沉浸式展览应是基于展览业丰富内容价值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元素进行技术赋能。而国内较多的展览商无法把握好“科技”与“内容”之间的协调。以为有了科技加持,就忽略了内容的开发与探索,内容上的创新无法跟上技术的创新。例如诸多博物馆中大量出现VR穿戴设备,但是设备内所展示的内容则简单粗糙,这种内容与科技的格格不入,让人不由得怀疑这到底是科技科普还是博物展览。

当前国内沉浸式展览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由于会展商急功近利的原因。沉浸式展览带来的视觉冲击及强烈的感官体验,加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使得沉浸式展览成为“网红”,公众趋之若鹜——拍照,发朋友圈,打卡。一场展览下来收获的更多是照片、视频以及社交平台的点赞,对于展览背后的文化价值却全然不知。只有既能体现博物馆特色,又能提供个性化选择的体验方式,才能尽量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让展览的受众人群触及最广泛的社会群体。

结语

诚然,沉浸式体验的出现为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部分展览长久以来公众与作品之间的隔阂,为公众创造了更多走进展览的理由。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以科技为会展赋能,并不能忘却内容本身的价值。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曾说:“毕竟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不可兼得。有可能你的作品吸引眼球但缺乏深度,我会尽量保持平衡。”科技在改变,公众的口味也在变化,而会展业赖以生存的始终是其内容价值的丰富。如何更好地把握“沉浸式体验”与“会展”的有机结合,这才是留给会展業的巨大考验。

参考文献:

[1]李曦.沉浸式艺术的起源及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9(05):72-73.

[2]王思怡.沉浸在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运用及认知效果探析[J].博物院,2018(04):121-129.

[3]夏松涛.新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16(05):103-110+251.

作者简介:

张新宇,汉族,新疆和田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何瑞琚,汉族,海南海口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王丹,汉族,湖南常德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肖鹏程,汉族,湖南衡阳,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

李斌,汉族,湖北孝感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421036)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科技在线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