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
2020-04-09盛梅
盛梅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40例,采取统计调研的方式,对患者的抑郁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对诸多成因进行分析后,发现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病情。结论: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存在抑郁情绪,造成这一病症的因素较为复杂,虽然其中大多数的患者病情较轻,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临床治疗中针对患者的抑郁治病因素,选择对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女性;不孕不育;抑郁;影响因素;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样的情况下不孕不育的临床情况也日益严重。不孕不育患者中,尤其以女性最为严重,不仅会承受来自传统观念下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会受到家庭的压力,导致患者出现轻度、重度抑郁情绪。患者一旦出现抑郁情绪,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过程会出现孤独感、挫折感等负面情绪,甚至更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探究不孕不育患者抑郁情绪应对措施的研究,我院针对既往病理进行了分析探究,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40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82±7.28)岁,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61例,高中及以上58例,农村患者76例,城市患者64例,所有患者具有正常交流共同能力,其配偶各项检查生殖能力正常,不孕不育因素来自女方,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等脏器馆疾病,患者无既往精神病史,经诊断属于不适宜妊娠人群。经比较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具有临床统计研究意义。
1.2调查方法与观察信息 在本次的临床调研中,主要采取调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户籍、孕史、胚胎移植、家庭因素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統计。
对患者的生存环境调查之外,同时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同时对患者的抑郁等级进行等级划分,小于50分患者,表明处于正常,50~60分,为轻度抑郁,60分~70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本次调查,均由经受过专业护理的人员担任工作,所有受访患者均同意调查。在调查期间,调查员均采用统一指导思路,并介入调查,以促进对调查的任务执行。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56份,回收140份。
1.3统计方法 在本次的临床统计研究中,所有统计数据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达,X2检验,检测结果的多元回归分析,参照α=0.05为基准。
2结果
2.1患者抑郁现状分布 在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临床调研中发现,患者平均得分(54.81±11.37)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抑静情绪,其具体分布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抑郁情况分布
2.2抑郁因素分析在对患者抑郁因素的分析过程中,单一因素中年龄、户籍、妊娠失败病史、家庭因素以及胚胎移植史等,都存在一定变量因素,而其中主要影响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抑郁因素分析
3讨论
造成不孕不育的病理成因较为复杂,但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辅助妊娠措施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但即便如此,患者的心理负担依然较大,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身体、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严重危及到家庭的生活关系。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果的变化,不孕不育疾病的发病比例在逐渐递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分裂的风险。而在我国当今生育率严重下滑的环境下,不孕不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一部分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不能正常生育,加重了我国的人口经济负担H。虽然近年来辅助生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极大提升患者的妊娠率,但由于患者的抑郁情绪对妊娠会有负面干预疗效,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就有了更为积极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的研究中,患者的抑郁自评得分平均为(54.81±11.37),这表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在情绪上多多少少都存在抑郁症状,其中无抑郁患者虽然有32例,占22.86%,但其得分却为(41.72±7.27)分,已经接近抑郁临界,这表明患者长期处于极度负面的生活环境中,对其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随着患者年龄的递增,学历的逐渐降低,所在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家庭环境的恶劣以及曾否接受过胚胎移植辅助治疗等因素,加重患者抑郁的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在针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抑郁情绪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理成因选择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中可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