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0-04-09王艳
摘要:随着各地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反复出现,各种复杂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开始在全球集中呈现。大气污染物在环流扰动之下已经开始了长距离传输,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点源污染,而是表现出了蔓延速度更加迅速、污染更加复杂的情况,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以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为出发点,对目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对策,希望能推动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82
Abstract:With the recurrence of air pollution problems such as smog in various places, various complex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blems have begun to appear globally. Atmospheric pollutants have begun to transmit over long distances under the disturbance of circulation. It is no longer pur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past, but has shown a situation of more rapid spread and more complicated pollution.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hoping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Key words: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Quality control;Optimization
1 我國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世界瞩目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对能源的消耗在不断攀升当中。另外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在飞速增加当中。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空气当中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氮等大量增加。近年来空气质量已经对我国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依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64.2%。338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1899天次,严重污染822天次,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60%,以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占37.2%,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占3.6%[1]。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特点已经从过去的煤烟型开始逐渐向现在的复合型转变。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和重工业城市,长期持续的雾霾污染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问题。我们以2014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情况为例(见表1),其中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明显超标,污染极为严重。PM2.5甚至超标数倍之多,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刻不容缓。
2 现阶段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2.1 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及规范性有待加强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监测数据的采集不仅是监测活动实施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核心环节[2]。在实施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采集现场存在着随机性的特征,这就使得监测数据在获取上具有不确定性[3]。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数据采集人员在专业技能上存在的不足情况,再加上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和责任心,从而无法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对最终的采样结果产生影响;其次,数据采集涉及设备较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就无法保障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质量,从而导致所获取的监测数据,与实际的大气环境数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具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2.2 监测网络系统不完善
在开展大气监测过程中,如果监测网络系统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极易导致所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无法应用,或进行重复监测情况的发生,从而产生了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对最终的监测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以具有政府性的环境监测机构为例,一般来说区域性环境空气监测任务是由当地的气象部门负责,并以此为主体上报国家气象局。与此同时,当地的环境监测部门也在进行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监测结果上报至各省生态环境厅。但就实际监测而言,由于气象数据与大气污染物数据之间,无论是监测设备还是监测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却并没有独立的部门对此进行区别性管理,在具体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控制,导致大气环境监测效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2.3 监测网点布点数量少
对于数据采集的准确率而言,监测网点规模将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具有着重要的影响[4]。但就当前监测点的布局而言,政府在监测点位设置上,采取以乡镇为单位的布局点设计模式,一般来说每一个乡镇的监测布点数量维持在1~2个左右,导致监测数据获取密度低,无法实现精准化监测。而随着民营企业的布点不断加大,对于监测密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在监测点位的设置上往往是以生产园区为重点,并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从而使得获取的监测数据在可信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大气监测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3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3.1 加强前期准备工作部署
大气污染已经开始呈现出二次污染、复合污染、区域性污染以及城市综合污染等問题。并且大气污染物在环流扰动之下已经开始了长距离传输,超越了过去单纯的点源污染,表现出了蔓延速度更加迅速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收集包括气象、人口分布、大气污染源在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布点。其次是针对监测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法。例如针对大气中浓度较高的指标,采取直接采样法,而富集采集更多的用于浓度较低的采集样本。第三,针对污染物类别的不同使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标准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监测SO2浓度时,使用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进行测定。
3.2 建立更加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
想要使大气环境监测水平提升,就需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监督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首先,针对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明确具体工作职责。相关部门还需要现场监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这样能够使环境监测在整体范围内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不断强化现场采样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意识,现场监测人员应全面掌握所监测的环境与点位布设,弄清楚保存样品的要求和监测方法,充分准备现场监测设备,保证在检定期限内按照监测方法规范操作,并将原始记录第一时间内填写完整,将质量管理融入到现场监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第三,监测过程中采集的所有数据,要由专门人员保留原始数据,方便日后的审核、调整这类数据时有据可依[5]。
3.3 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对于大气环境监测,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成为大气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的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实验室科学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不断加大基础数据信息和数据库整理的力度,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形成更具精准化的监测报告,为有关部门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技术支持。其次是建立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环境监测的专业性。第三,构建实验室管理责任机制,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行明确和强化,以保障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发展。
4 结语
通过不断完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运用更加先进合理的科学技术,加强实验室管理,配套更高质量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加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随着环境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优良的大气环境无疑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条件,增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促使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给人们一个美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72.
[2]张玲丽.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3):25-26.
[3]李培,王新,柴发合,王淑兰,王锷一,胡敏,王瑞斌,严刚,任洪岩,吴玉萍,谢永明.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36(05):8-14.
收稿日期:2019-12-24
作者简介:王艳(1983-),女,汉族,本科学历,环境监测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实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