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氏菌感染患者的病例回顾性分析

2020-04-09张军民付杰邓曦

人人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

张军民 付杰 邓曦

【摘要】目的:分析布鲁氏茵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情况。方法:实验选择2010年至2019年被确诊的62例布病患者病历资料开展研究。在此其中内容包含患者治疗状况、辅助检查、临床特征、发病时间、民族、年龄、性别等等,分析结果。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男性为主,汉族和蒙古族人数比例为2:1,首发以及主要症状为发热,血常规计数降低为血常规异常者的主要表现类型。经肝脏功能检查证实,以白蛋白降低为主要类型。在所有患者中,血细菌培养阳性24例,布氏杆菌阳性34例,脑脊液细菌阳性2例,骨髓细菌培养阳性2例。患者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布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在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应当结合其自身特征完成诊断,早期开展细菌学检查,在此同时实施联合足量足疗程的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关键词】布鲁氏茵感染;流行病特点;临床特点

所谓布鲁氏菌病,主要指的是布氏菌细菌体入侵机体所引发的人兽共患类传染病。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肝脾肿大、关节炎、多汗、发热等等。疾病有着容易反复发作。同时还会引起神经损害以及较为严重的肝损伤,人类受感染源主要为狗、猪、牛、羊。从传播途径来讲,一般为经皮肤接触或者进食没有煮熟的肉类产品而发生感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就有了人畜布病的案例。这一点对于畜牧业以及社会进展来讲,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结合实际,本文全面分析布鲁氏菌感染者病历资料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

实验选择2010年至2019年被确诊的62例布病患者病历资料开展研究。在此其中内容包含患者治疗状况、辅助检查、临床特征、发病时间、民族、年龄、性别等等。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开展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利用构成比全面描述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结果

(1)年龄分布情况

患者发病年龄区间为18.52~75.26岁,平均年龄为(52.25±1.25)岁。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详细见表1.

表1.62例患者年龄分布详情

(2)性别、民族分布详情

所有病患中,女12例(19.4%),男50 (80.6%)。汉族42例(67.7%),蒙古族20例(32.3%)。汉族和蒙古族人数比例为2:1。

(3)首发症状

发热34例(54.8%),腰痛12例(19.4%),乏力6例(9.7%),关节疼痛4例(6.5%)。下肢疼痛2例(3.2%),腹痛2例(3.2%)。

(4)主要症状

发热44例(71.0%),乏力28例(45.2%),腰痛22例(35.5%)。下肢疼痛18例,关节疼痛18例,均为29.0%。脾大16例(25.8%)。咳嗽16例(19.4%),咳痰16例(19.4%)。头痛10例(16.1%),上肢麻木以及颈部疼痛均为4例,发生率为6.5%。另外,血尿、胸背部疼痛、腹痛、呕吐各2例。发生率均为3.2%。

(5)肝脏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

血常规计数降低为血常规异常者的主要表现类型。经肝脏功能检查证实,以白蛋白降低为主要类型,共计48例,占77.4%。接近半数受试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酰转肽酶表达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6)病原菌检查

在所有患者中,血细菌培养阳性24例(38.7%),布氏杆菌阳性34例(54.8%),脑脊液细菌阳性2例(3.2%)骨髓细菌培养阳性2例(3.2%)。

(7)患者转归情况

被确诊的案例中,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链霉素或者四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取得了满意成效,预后情况良好。

3.讨论

该疾病在全年均可发生。相关报道证实,春夏之际为疾病发生的好发阶段。本组资料中,以5月~8月病例数最多。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考虑很可能和动物的产羔期存在关联性。本组资料表明,相对于女性,男性发生数量明显更多,该疾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占据总发生率的54.8%。证实疾病发生主要以男性壮年为型。引致原因可能为:男性主要从事畜牧业等生产活动较多相关,就此接触传染源的概率也更大。另外,其也和男性卫生习惯以及预防疾病意识比女性低有关。

研究证实,由布病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发生概率较小,大约在13%以下。一般会体现为脊髓炎、脑膜炎、脑炎等等。本组中共计10例患者出现了头痛现象。2例合并脑膜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考虑和细菌直接感染以及内毒素引发变态反应存在相关性。所以说,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

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证实,该疾病患者大都血常规检查正常,但肝酶均表现出了上升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患者疾病进展。绝大部分患者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所以说实验室检查所得出的结果,仅仅可以是为参考性资料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而实施有效的细菌学检查才是诊断不变的金标准。

另外,本组实验也证实,骨髓以及血液培养最容易分离出。布氏菌血液培养对于疾病的诊疗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临床应当开展采血培养工作,该类菌种生长速度较慢。布氏菌凝集试验具备了较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本组内共计34例受试者接受了,布氏菌凝集实验,结果证实阳性率为54.8%。

总而言之,布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在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应当结合其自身特征完成诊断,早期开展细菌学检查,在此同时实施联合足量足疗程的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