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2020-04-09徐洁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倍数创造性数学知识

徐洁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撷数学信息,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对数学认知感性材料的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借助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看、听、想、说中得到丰富的表象。

1.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

周围事物的运动都蕴藏着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节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蜻蜓、树叶等实物,找到其共同的特征,明确它们都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再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这样就把对称图形的特征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同时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让学生在听说中感悟

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是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例如: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用数学语言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爸爸今年35岁,全班共有71人,一条裙子80元等等。通过这些素材,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又如:走进工厂,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今天的加工任务,由于我们努力地干,结果提前1小时完成了任务;前几天,由于大家干活不够努力,结果推迟了半小时才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从这些议论中领悟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巧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即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寻求新关系,探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入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具有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我在教学中巧用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努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我在教学“求相差数”应用题时,我就利用本班学生中男生40人,女生31人这一素材,向学生提问: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可以提出一些什么问题?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讨后,学生汇报可以问: ① 男生比女生多几人?② 女生比男生少几人?③男生和女生相差几人?④女生人数再加上多少就和男生人数同样多?然后,请学生根据这四个问题列出算式。学生惊奇地发现这四个算式都是40-31=9,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要求两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我在教学整理最大公約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节内容时,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这里有一个电话号码,但各个数字都设置了密码,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破译这个密码,写出这个电话号码。号码为:A、B、C、D、E、F、G、H、I、J、K(其中E=I,它们都是最小的自然数)

A: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3、6和15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C:C=D,3和9的最小公倍数;

F:2、4和8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G:G=H,它们都是最小的质数;

J: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

K:2和3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通过思考,破译出这个密码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如果以后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徐老师会很乐意为你解难的,此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我又提出要求:你能把你家的电话号码也设置成密码的形式让其他同学来破译吗?学生会觉得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考考其他同学。通过这个练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因此,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了土地测量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教室,自己的房间,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并让学生想办法算出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又如:在学习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安排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有关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数据自编应用题。结果他们编的题目内容生动,题材多样,有的测量了数学书的长、宽、高,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有的测量了金鱼缸的长、宽、高,求需配多少玻璃;有的测量了家中电冰箱的长、宽、高,求出里面最多可以放多少物品等。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这样“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犹如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公倍数创造性数学知识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