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译本比较研究

2020-04-09孙乾坤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古都

孙乾坤

摘  要:川端康成是日本近代闻名遐迩的小说巨匠,也是新感觉派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文炳雕龙,创作了100余部小说、随笔、评论等文学作品。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古都》是其获奖作品之一。本文以翻译家唐月梅、高慧勤的两版译本为例,比较分析了人物、景物、文化现象描写的典型例句,归纳出了其各自的翻译特色,总结出了文学翻译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古都》;唐译;高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1.引言

1968年,川端康成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他是继印度诗人泰戈尔之后,亚洲的第二位获奖者。入选的三部小说作品《雪国》、《古都》、《千羽鹤》在世界上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而且,关于川端康成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和发展开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对川端康成的小说进行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古都》以日本京都四季的仪式活动和风景作为背景,围绕双胞胎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命运,描绘了千年古都所蕴含的独特传统美。文中赏花、葵花祭、祇园祭等每年定例的活动仪式以及平安神宫、北山杉、汤波半等地方的名胜古迹、风俗活动、衣食住行的翻译自然对译者而言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2.《古都》译本的翻译特色体现

2.1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人物描写是为了描绘小说中登场的人物,刻画最常见的人物形象所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文学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艺术境界的支持者。因此,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如何进行译介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描写一般侧重于人物的形象、心理和语言三个方面。形象描写多运用视觉化的词汇,诱发读者的联想,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纸面上;心理描写多描绘非常细腻的东西,放大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去推测和理解作者的意图,追求超越文学作品表面的“美的”价值;语言描写多赋予静态的人物以生命力,结合情景和情节进行调和或者使之矛盾激化,从而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2.1.1形象

人物形象一般是通过神态、措辞、举止等具体的要素向读者展示文中人物的性格、内在品质等抽象的要素。人物形象中既有他人的主观视角,也有特定人物等一些客观视角。因此,可以说是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的融合。但不管怎樣,如何更好地重现出原文中的人物形象确实是翻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1:もんぺをはき、前だれをしめ、手甲をはめ、そして、手ぬぐいをかぶっていた。

唐译:下身穿裙裤②,系着围裙;手戴手背套,头上还扎了头巾。(注②:日本妇女在劳动时穿的一种扎脚裤。)

高译:下面是扎脚裤,围着围裙,手上戴着手套,头上包着手巾。

这是对在山里工作的苗子形象的相关描写,与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大小姐不同,苗子从小就一直住在生活环境艰苦的北山,既顽强又有能力的苗子代表着日本地道的女性。“もんぺ”主要是农村妇女劳动时所穿的像日式细筒裤一样的服饰,由于日本传统服饰在中国是没有的,汉语中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汉字词汇。因此,唐氏在翻译时添加了译注来解释说明了此服饰的形状、用途以及特色等,全面地再现了服饰的生动形象。高氏在翻译时则简单地翻译为“扎脚裤”,没有具体地描述出这是日本女性劳动时所穿的衣服这一层意思。

2.1.2心理

心理描写作为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感情变化等,甚至能够探明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有着使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的作用。此外,有时也可能与故事的中心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对人物心理描写进行恰当、合适的翻译是极为重要的。

例2:花の下で生まれたのなら、かぐや姫のように、月から迎えが下って来るかもしれないと千重子は軽いじょうだんを思いついたが、口には出せなかった。

唐译:千重子心想:要是真在樱花树下生的,也许会像赫映姬那样,有人从月宫里下来迎我回去呢。她觉得这种想法有点滑稽,也就没有说出口来。

高译:千重子忽然想开个玩笑,既然生在花下,说不定也会像赫夜公主那样,给接到月宫里去——可是,她嘴上没说出来。

这是有关千重子和养父母说起自己身世,听到养父回答时的相关心理描写。从“月から迎えが下って来る”一句的翻译来看,唐氏的翻译保持着原文的句子结构,不添加任何修饰,采用直译的手法进行了翻译。高氏则意译为“给接到月宫里去”这样的被动句式,使文章更加简洁,意思一目了然。此外,对于“軽いじょうだん”一词唐氏翻译成了“有点滑稽”,而“滑稽”一词本身在汉语中意思是做滑稽动作,与原文优雅清新的语体稍有不符,用来描写千重子内心独白的感觉也就稍有偏差;高氏翻译的“开个玩笑”看起来更为符合人物的语言特征一些。

2.1.3语言

语言描写是创作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自言自语和对话。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有个性化,还要能反映出人物语言的艺术特征。

例3:「はさみはここにおっせ。」と、白川女はそれを鳴らせてみせながら、…。

唐译:“这儿有剪子。”白川女故意弄响剪子,一边说。

高译:“剪刀我这儿有。”卖花女说着拿剪刀空剪了几下。

这里描写的是既亲切又富有才能的千重子在路上与卖花的小女孩白川女相遇,并邀请白川女到自己的家里饮茶,白川女拿起剪子提醒想要剪花的千重子的对话场面。从唐氏的翻译来看,译文的翻译顺序和句型结构都是比较忠实于原文的。对于“それを鳴らせて”这一说法,唐氏理解为“故意弄响剪子”,实际上原文中白川女是想要通过弄响剪子来提醒千重子,加译“故意”一词多少感觉有些唐突和徒劳。高氏则解释为“拿剪刀空剪了几下”,把剪刀摩擦时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剪刀响的声音也仿佛就像在耳边响起一样,对于原文的解读可以很清楚的分辨,也较为符合汉语的习惯。

2.2景物描写

文学描写的对象有人物和景物两个侧面。景物描写主要是栩栩如生地展示人物的活动环境,让读者一读就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描写景物的时候困难的不是华丽的措辞,而是如何描写出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翻译文章的时候亦是如此。翻译之前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原文想表达怎样的风景和情感,想创造怎样的境地,不能抓到一点线索就随意发挥。在《古都》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日本文学传统中“四季感”的艺术手法,以春之花、夏的节日、深秋的姐妹、冬之花为主线,随着四季的轮回变化描绘出了京都的四季各时之美。

例4:さびしげな空の色ではない。ほんとうに盛んな炎が、空にひろがっている。

唐译:还不是一抹寂寞的天色。上空燃烧着璀璨的红霞。

高译:天色颇不单调,一忽儿便染成一片火红。

“さびしげ”原意用来形容缺少本该有或是希望有的东西,没有填满的闲寂的心情。“さびしげな空の色”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没有什么变化且单调的天空状态。唐氏翻译的“寂寞”在汉语中是指人类的寂寞或是没有声音静悄悄的气氛,而天空是不断变化的,“寂寞”一词意思上不免有些偏差;高氏翻译的“单调”一词与原文的“さびしげ”意思相吻合,“颇不单调”用来形容傍晚变化着的天空颜色,更符合原文的意境一些。此外,关于晚霞的描写,唐氏在翻译时使用了“璀璨”这一说法,其在汉语中是形容珠宝闪闪发光的状态,在这里用来描绘晚霞这一自然现象稍微有些不太合适的感觉;高氏翻译的“染”表现出了晚霞在空中弥漫的样子,“一忽儿”一词也表现出了晚霞真正浓厚的颜色,传达了一种无法形容的美,具有表现力。

2.3文化现象

《古都》是一部充斥着浓郁日本传统文化气息的作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部风土人情小说。通过对古都的名胜古迹、传统节日风俗等的描写再现了京都的古风名胜,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传统文化之美的欣赏和深入骨髓的眷恋。书中除了描写平安神宫的樱花、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等京都的各处名胜,还有葵祭、鞍马寺的伐竹祭、祗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京都的多个传统节日盛况,其中专业术语使用颇多,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易理解。因此,译者在作品汉译时,加译了许多相关的文化背景。

例5:八月十六日の大文字は、盆の送り火である。

唐译:8月16日的“大字”,就是送神的篝火。

高译:八月十六日的“大”字篝火,是在盂兰盆会为超度祖先亡灵而点的。

“大文字”是指在京都的大文字山上用柴火摆出“大”字,用火点燃类似焚火的仪式。“盆の送り火”一词唐氏简洁地翻译成了“送神的篝火”,中国的读者读起来很容易迷惑,究竟是想说“送哪位神?”还是想说“是个怎样的祭祀活动呢?”。高氏则翻译成了“在盂兰盆会为超度祖先亡灵而点”,说明了这是为送祖先亡灵到彼岸而进行的一种仪式,中国的读者读起来,马上就会对这个日本的传统节日有个大概的了解。在进行专业术语翻译时,一定要重视这个术语背后所潜藏的文化要素。如何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要素不仅影响原作艺术形象的再现,而且也是译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3.小结

《古都》描写了京都及周边的自然景物、朴素的人们和传统的美,作为战后川端文学的特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很文雅的作品。本文以唐月梅版译本和高慧勤版译本为例,从人物、景物以及文化现象三方面对两版译本的翻译特色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唐氏译本较为忠实于原文,有着与原文保持一致的倾向;高氏译本较为注重主体性,常常突破原文句子结构的界限。此外,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要结合原作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要考量译者个人风格对原作感情、主旨准确传达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理解原作的文章脉络,进而以求准确、恰当地传达作品中的感情和灵魂。

参考文献:

[1]杉谷健,川端康成作品論『美しさと哀しみと』·『古都』の比較分析[J],福岡大学日本語日本文學,2014(24):25-36。

[2]広島喜子,川端康成『古都』論:エーリヒ·ケストナー『ふたりのロッテ』との類似点[J].京都語文,2016(24):272-287。

[3]黄圆圆,“但闻其声,如见其人”——高慧勤日译汉人物语言赏析[J].东方翻译,2014(5):68-72。

[4]潘小多,论《古都》中文化现象的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4):52-57。

[5]俞志红,浅析唐月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金阁寺》的中译本为例[J].安徽文学月刊,2017(11):88-89。

猜你喜欢

古都
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下“绣花”功夫:让古都洛阳换新颜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神盾局办公室”古都中的百万级家庭影院
关于大古都分布的宏观认识
古都建设应保护优先、科学规划
关于大理、赤峰、银川等古都城市“中国大古都”历史地位的讨论
洛阳古都文化虚拟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