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格林童话》中动物形象身上的幻想色彩

2020-04-09何逸凡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拟人化变形

何逸凡

摘  要:《格林童话》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形象,它们在文本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这些动物形象的身上体现着非常浓厚的幻想色彩,奠定了整部童话的风格基调,也因此吸引了无数儿童读者。论文将从拟人化、超自然力量以及幻想中的动物三个方面,同时结合对童话文本的细读,具体探讨《格林童话》中动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幻想色彩。

关键词:格林童话;动物形象;幻想色彩;拟人化;变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引言:

《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瑰宝,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讲述着那些动人的奇妙故事,创造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童话世界。而在这童话世界之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形形色色的动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感染着众多读者,使我们印象深刻。时至今日,“狼外婆”、“青蛙王子”等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级”形象。《格林童话》的大多数故事里均有动物的出场,并且表现非凡。毫无疑问,动物形象对于《格林童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童话是本就是充满幻想的故事,天真烂漫的孩童也正因此而为之着迷。在童话的世界里,现实里的那套法则或逻辑未必行得通,只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唯一的基础与源泉。而这奇幻的想象与孩童眼里可爱活泼并对其产生强烈好奇心的动物结合起来更是显得毫不突兀。从《格林童话》的诸多动物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极为浓厚的幻想色彩。

一、拟人化

拟人化是《格林童话》中描写动物形象时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而这也正是童话特有的想象力的充分体现——故事赋予动物们以人格,让他们说人的语言、做出人的思考和行为,以此实现同物种及跨物种之间,包括不同的动物之间和动物与人之间的交流。只不过它还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纯粹的动物故事,类似于寓言,出现的形象皆为拟人化的动物,譬如《兔子和刺猬》,讲述刺猬和兔子打赌赛跑最终凭借计策将兔子跑死的故事;又譬如《狐狸太太的婚事》,讲述许多动物上门向丈夫将逝的狐狸太太提亲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具有教化、讽喻意义,动物在其中其实就是取代了人的位置,更接近于“有着动物外型的人”。第二种则是人与动物共存的童话故事,而动物同样具备人的语言及思考能力,能够与人交流互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脍炙人口的《小红帽》,文中是这样描述小红帽和狼的相遇的:“‘你好啊,小红帽?狼说。‘谢谢,狼先生。‘这么早出村干吗来啦,小红帽?‘去看奶奶。‘你那围裙下边拿的什么来着?‘蛋糕和葡萄酒呗。昨天我们烤了蛋糕。奶奶病了,身子虚弱,吃了有好处,身体会健康起来。”[1]整个对话显得非常自然,仿佛是小红帽在和隔壁邻居拉家常一般。而狼一样会像人一样进行思考,此时心里正盘算着如何将小红帽和她的奶奶一网打尽。实际上,这样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正体现出一种人与动物地位平等、共生共处的原始思维。

此外,当然还有人和动物语言并不互通的例外,就比如《好买卖》中农民将青蛙的“呱呱”声听作是数字的“八”,从而闹出笑话。而在其他一些故事里,尽管本身动物并不掌握人的语言,但主人公却通过别的方法能够实现人与动物的语言互通,例如《白蛇》中的侍从因为吃了白蛇肉而获得通晓鸟兽之语的能力,以及《三种语言》里的小伙子分别学会了听懂狗叫、鸟语和蛙鸣的能力,从而最终帮助主人公走向成功与幸福。当然,人反过来精通兽语一事也不符合常理,可以说这也算是《格林童话》幻想色彩的体现了。

并且,在动物形象被人格化的同时,他们不仅能够说人话,有时甚至具有了超越常人的智慧。《两兄弟》中的小兔子,在主人遇难后说:“我知道一座山,山上长着一种草,谁把这种草衔在嘴里,他的一切疾病和伤口都会好。”[2]之后它便弄来了草药,复活了自己的主人。又如《十二个猎手》中的狮子,智慧过人,能知道一切隐秘的事情,早早地察觉了国王手下的十二个猎手其实都是女孩子,国王却始终不相信它,故事的最后才察觉真相。

然而,另一方面,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既被赋予了人性,也保留了一部分动物的天性,实现了人性与兽性的统合。如同《猫和老鼠》里描述的一般:猫和老鼠交了朋友,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最终老鼠还是难逃被猫一口吞食的命运。《小弟弟和小姐姐》中同样如此:小弟弟受到了继母的诅咒,变成了一头小鹿。一天,国王来森林围猎,号角声让小鹿坐立难安,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想出门奔跑,它说道:“一听见猎号,我就觉得自己的心已经飞出去!”[3]尽管此刻它能说话,还保留着人的思想,但仍然压抑不住身为动物的本能或者说天性。

二、超自然力量

《格林童话》中绝不乏超自然力量的展现,从女巫的巫术、诅咒,到上帝、圣徒等施展的神力,无不体现着民间集体智慧之中饱含的惊人想象力。而童话中的动物形象很多也与神奇的超自然力量有所关联。这大致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些动物本身就具有神奇的魔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两兄弟》以及《老母驴》中有一种神奇的鸟,人吃下它的心肝,第二天早上竟然能在枕头底下发现金子;而在《渔夫和他的妻子》以及《金娃娃》中,都描写了一种会施展魔力的鱼,能够给人带来财富与幸运,只不过两者的故事大相径庭——前者因为人无底线的贪婪,最终让渔夫和妻子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后者甚至让金鱼牺牲自己,赠予渔夫以金百合、金马和金娃娃,最终获得大团圆的结局。《三片蛇叶》里,由蛇带来的三片叶子甚至能使人死而复生。除此以外,动物不仅能给人带来神奇的馈赠,也能够在一些场合下给人以小小的惩罚,就好比《金鹅》中小傻瓜在树根里发现的金鹅,全身羽毛都是纯金的,引得旅店老板的女儿们想偷它一根羽毛,谁知手一触碰便粘牢在上面,挣脱不得,最后以至于金鹅身后跟着长长一串的七人队伍,引得人啼笑皆非。

还有一类即是变形。人因为一些超自然的力量而变形为动物,这是《格林童话》中极为常见的母题。在其中的通常来说,这种变形多是因为被诅咒,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而存在着的。换句话说,既然人被变为动物,即使在童话世界中变化后的动物形象仍然具有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依然被视作是一种惩罚。这从某方面可以说明,在童话的观念里,人和动物仍然具有等级之分,人作为高等动物的地位毋庸置疑。《格林童话》的故事中充斥着大量“变形惩罚”的元素,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那整部童话的第一篇故事——《青蛙王子或名铁胸亨利》。可以说,这个经典的故事为整部童话奠定了基调,它的第一句话就使得我们浮想联翩:“在愿望还能变成现实的古代,有过一位国王。”[4]而通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格林童话》中的动物乐于帮助人类(青蛙为公主捡回了心爱的金球);动物竟会开口说话(青蛙向公主提出种种要求);人会变形为动物,也会再变回人类(公主将青蛙摔到墙上,青蛙竟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原来他是被妖婆施了魔法才变成青蛙的)。由此将读者引入了《格林童话》的幻想世界。

另外,在《格林童话》中的变形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诅咒,一种惩罚。它也可以反过来作为一种主动施展的技能,依靠变形来战胜邪恶、脱离险境。《骗子和他的师傅》就是鲜明一例——故事中的父亲让儿子去学骗术,而这里的骗术实际上就是指变形为动物的能力,最后小伙子与他的师傅斗智斗勇,变形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师傅。同时,变形为动物还可以隐藏自己,化险为夷。《格林童话》中有这样一种固有模式:一对男孩和女孩,为了逃避来自或是父母,或是女巫,或是妖怪的追捕,主动变形为某种动物而化险为夷——《两个国王的孩子》里女孩变成了游鱼,让王后无功而返;《鸟弃儿》里小勒妮变成了鸭子,把老巫婆拖入水里;《水妖》里的小兄妹则变为两只鸟儿,飞出水井,逃离了水妖的魔爪。

三、幻想中的动物

《格林童话》中同样出现了一些仅存于人们幻想中的动物,这些动物在现实里并不真实存在,却又在童话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并且本领强大,显示出《格林童话》奇特的想象力。比如《勇敢的小裁缝》中国王要求小裁缝捕捉一头独角兽,并称它“危害不浅”,最终小裁缝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降伏了这头独角兽。

龙一直是西方文化里代表凶恶的幻想动物,《两兄弟》里就描写了这样一头七头凶龙,它要求国王献祭公主给它,主人公决心拯救公主,带上了他的动物伙伴们与凶龙展开了战斗。龙挥舞着七个脑袋,口中喷吐火焰,凶恶异常,而最终还是被勇敢的猎手斩杀。像这样的屠龙勇士的故事,恐怕也是受到了德国民族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影响——这部史诗的上部中就讲述了齐格弗里德杀死巨龙的英雄事迹,而《尼伯龙根之歌》也被看作是德国文学的源头。

此外,怪鸟格弗莱也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幻想动物形象。在《怪鸟格弗莱》里,它被描述为一个无所不知的神鸟,并且脾气古怪,与基督徒水火不容。而最终,主人公汉斯还是在格弗莱妻子的帮助下,间接让神鸟为他解答了各种难题,并取下它的一根羽毛,顺利完成任务。

《格林童话》中对于幻想中的动物的描写,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诸多欧洲本土传说的记录和缩影。

注释:

[1][2][3][4](德)雅各布·格林,(德)威廉·格林著;杨武能,杨悦译.格林童话全集.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89,206,38,3.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拟人化变形
一词拟人化
谈诗的变形
拟人化研究综述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我”的变形计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过期”的《格林童话》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