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在改革中变样

2020-04-09

青年文学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海涛文学创作龙江

主持人(张兆阳):祁老师作为我们黑龙江金融作协的主席,我想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之中,肯定是与我们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那么在你的这个文学创作过程当中,您能不能简单的说一下,在我们整个龙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给你这些文学创作注入了哪些新鲜的活力呢?

祁海涛: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我搞文学创作断续三十几年吧,始终扎根在改革开放肥沃的土壤上,获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咱们黑龙江这片改革的热土,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们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的素材。

主持人:那么我看到了祁老师准备出版一本自己比较得意的作品,被称作“闯城三部曲”,第一部叫做《鹅头山下》。其实提到这个地名我想很多的黑龙江的听众还是挺陌生的,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鹅头山是不是就是您的家乡。

祁海涛:其实鹅头山知道的人非常少,就是我们当地这个山民知道这个山峰。它是小兴安岭余脉在我们老家附近有座山峰,形状像鹅头,当地山民俗称为“鹅头山”。这还是我很小的时候跟父母进山的时候听大人讲的。后来我编织改革初期,农村分田到户期间发生的故事的时候,我经过几番的变化吧,就把这个小说名定为了《鹅头山下》。其实开始的时候叫《闯城记》,《闯城记》之前还曾叫过《恋爱大队》。这个小说最开始草拟于1987年,就是我在县城文化馆学习创作的时候,当时就萌生了写这个故事的念头,因为进城工作以后文学创作中断了十五年,后来再接续完成的时候小说名就变成了《鹅头山下》,并作为“闯城三部曲”的第一部。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听众朋友简单分享下这部书它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主题。

祁海涛: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也就是1984年咱们正式分田到户,1983年的时候全国基本分开了,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思想上还是有顾虑的,但是生产力始终调动不起来,人民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是当时制约咱们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咱们的思想很落后,偏僻的山村就更加的落后。我们的村子甚至一个自由谈恋爱的人都没有,没有这样的故事,但是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偶然陷进了这么一个两对儿青年男女交织一起的爱情故事。

主持人:祁老师还是跟我们说一说最初啊您是用这个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作为一个小说的切口,描绘我们整个鹅头山改革开放的变化吗?

祁海涛:是这样,这个落后的小山村萌生了自由恋爱的春芽,在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中,恋爱中的男女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浪漫而又残酷的现实触碰了我这涌动的青春吧。不知不觉中,就埋下了当作家的种子。当年呢也是文学热,很多人都想当作家,我也想当一个作家,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农村的这种愚昧写出来。当初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后来我就参加北方文学函授创作中心、再后来到县城学习去了,学习的目的就是将来把农村这个愚昧落后写出来,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主持人:那么在您的小说创作当中大概所描绘的时间背景、跨度应该有十几年吧?

祁海濤: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一直到1984、1985年,七八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呢,正好赶上了农村土地改革,1983的互助组,1984年的分田到户,就是正式都分给个人,我也是这两年经受了这个过程,农村改革开放这个过程。

主持人:那么在农村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啊,以您切身的体验感受到,给我们的农民朋友带来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呢?

祁海涛:我记得很清楚啊,就是1983年第一年互助组之后,咱们的小麦亩高产达到了六百多斤,三麻袋,第一年获得了大丰收,为农民整个参与到分田到户的改革当中去,坚定了信心,当时有人总结,叫: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主持人: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全了。

祁海涛:对!有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天再帮忙,农民有了盼头,看到了希望,干劲就上来了,1984年的时候,春天一鼓作气,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咱们黑龙江土地就全都分到个人手了。就是这么开始的,当时是15年不变吧,后来可能又延长到30年不变,有这个说法。

主持人:当时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农村都实行了这个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我们所有农民朋友的积极性,使我们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实祁老师啊我是一个比较远离我们农村的人,因为我是从小生活在城市当中,所以对于这种黑土情结,我是不太深重的,所以我特别喜欢向祁老师这样的文学作品当中汲取一下我们龙江这个黑土文化。黑土文化在改革开放当中,其实也发挥了一个极大的作用,像我们的北大荒啊,包括我们的林场啊,农场啊,在国家建设当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在您的工作应该是跟金融有关是吧?

祁海涛:这个非常巧合,一个农村青年因为文学梦进城漂泊五年后,县委、县政府因为我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绩,1990年在历史上头一个给我破格录用,“农转非”安排工作,开始安排文化馆,后来安排到粮食局。我爱人当时在县城工行上班,我们俩都是文化馆业余文学班的同学。我参加之后呢,我又考到县农行,再后来农行和农发行1996年分家,我又调到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银行工作,这个期间呢,是粮食局也好,之前当临时秘书的县农业局也好,再后来的农行也好,到现在的农发行也好,始终和这个“农”字,“三农”没有分开。特别是金融部门,可以说,咱们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咱们经济的变化,民生领域各个方面的变化,是跟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金融是咱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咱们输血的一个动力行业,一个部门。从2016年4月份开始我兼黑龙江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之后,我们金融作协的口号是壮丽的金融事业需要记载和讴歌!就是说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事业当中,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和支持,龙江发展同样离不开几十万金融员工的努力。

主持人:在2017年的时候,您获得了全国金融作协首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而且也是黑龙江金融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其实我觉得看到“德艺双馨”这几个字,真的是觉得挺可喜的,因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啊,包括我们作为拿起笔来,可以去书写历史的这一部分人,这个“德”其实应该放到很重要的一个位置。而在整个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进程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往往的都要推动着社会的一种道德,一种评判标准。而以您的角度啊就是我们龙江人,我们的精神上,或者说我们的思想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向全国人民去宣传的一种龙江力量和龙江精神呢?

祁海涛:我觉得首先应该宣传我们龙江的奉献精神。咱们黑龙江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说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为全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像粮食生产有“北大仓”的美誉,供养全国人民十分之一的饭碗。习总书记讲,把中国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装着我们自己的粮食。咱们黑龙江粮食产量所占份额非常大。黑龙江的这种奉献精神,在我们龙江精神里,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一个“德行”。

主持人:因为我们知道作家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一些知名作家或者说自己喜欢人的影响,那么在您的创作生涯当中,有没有一些你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作品和作家?

祁海涛:我喜欢的作家著作,主要有这么三本。一本就是柳青的《创业史》,它写了当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村土地改革的过程;第二本就是《平凡的世界》,它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代表了我们那个时代很多农村子弟当时整个生存生活的一个境遇,这样我在写作当中很多地方都向它汲取营养和路遥的创作精神;第三本书就是《白鹿原》,《白鹿原》也是这个情况,它以一个村庄上百年两个家族的历史,来缩写中国乡村的变化史。我给你介绍这三本著作主要都是以农村题材、乡土题材为主,这与我的出身背景和经历有关。

主持人:那其实在节目的最后还是希望祁老师能够以自己个人的角度向我们广大听众朋友去全景的展现一个龙江在改革40周年在你心目当中它最大的变化和发展是什么呢?

祁海涛:我的感觉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们以前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用的是“粮票”、“布票”,骑的是自行车,现在家里有轿车,鱼肉副食品都非常丰富,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我最大的感受。特别像我们金融文学,原来是我不敢想象的,大家为了完成工作,之后业余生活很枯燥,现在我们金融部门成立了文联,文学、摄影、书法、美术、舞蹈、音乐,各项业余文艺事业都发展起来,大家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大的变化,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发生到一定程度,精神生活达到一定高度,那才是真正的富有。

(根据2018年11月9日播出的访谈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海涛文学创作龙江
罗海涛作品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图读龙江经济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