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语文的教学理念
2020-04-09陆江姐
陆江姐
经过新教材培训以及教学实践研究,对于新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一、变“主讲”为“主导”有了些初浅的认知
一是新教材的编写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都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在语文学习中。
二是新教材的编写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语文学习规律、方法、习惯、积累和感悟等要求老师转变理念,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是新教材编写要求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学生的语言与思维、阅读与鉴赏、策略与方法、表达与交流等,使得老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去积累、整合、反思、探究、品味。
二、改变教读方法,教读课文变“教本”为“范本”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重在设计阅读方法
教师在教学设计不能只着眼于单篇文章的阅读,而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的讲解与引导。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记叙事件发生过程的文章,它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阅读这类文章,主要设计一些复述类的问题:这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过程如何,最后的结局怎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重在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用较多方法有“故事法”“悬念法”“类比法”“激将法”“比赛法”等。
三、转换阅读空间,课内课外相辅相成
语文学科的大容量性要求我们的阅读空间不能只放在课堂上、教材中,而应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积累拓展”都设计了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仿照《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中描写日常细节、场景等以小见大的方法,为你所熟悉的亲情真情实感的表达出来”。善于运用文后的“积累拓展”,持续进行阅读的推荐、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就一定喜欢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若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做到了这六大解放,也算是初步掌握了新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方略了。在课堂教学上更好地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务必在充分了解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因为“用教材教”更注重教师对学情的关注。学生的知识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长久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拓展。统编教材更加清醒的告诉我们,仅仅死抠课本而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统编教材带来了更新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综合运用。依据统编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要求,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是“用资源教”。要让学生学生充分的查找资料,从资料中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一切资源,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这需要教师具备整合运用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统编教材用好,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依托教材,立足课堂”的阅读指导,才得以课外阅读的高效。
运用《新语文主题阅读》方法对提高学习语文能力有显著地效果。“批注阅读”是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这一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朝康熙皇帝从不把自己看过的书送给别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书上做了记录。毛泽东读过的《二十四史》批注得密密麻麻。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每个人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书,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也都自觉不自觉地画上了一些记号,或者发一通议论,批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如学生在读《大禹治水》、《虎门销烟》时,也许没有能力批注出准确的主题,也许还不能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概括出历史英雄怎样伟大,但是学生在自己的圈圈点点中,欣赏崇敬大禹、林则徐这样的人,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阅读的初步意义就实现了。具体说,就是无论我们读哪些内容,读哪本书,围绕一个主题总比毫无目的地泛读要好。主题式经典诵读法就是把经典“吞”到肚子里。首先是选文经典,经典内容注重了教育与文化的共生。在主题式-经典诵读教学上,我们需要努力选那些经过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经典作品。学生在童年时期若能把它们背诵下来,将终生受益。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全是诗词、韵文,这些诗文语言精炼,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音乐美,为儿童所喜闻乐见,适合诵读。用“诵读”学习语言,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在“主题式经典诵读”中,可以采用3种方式:一是“鲸吞诵读法”,即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二是先理解再诵读的“蚕食诵读法”。这种方法适合那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篇目。如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三是“鸟鸣诵读法”,即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哪些篇目,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三种类型的诵读方法,適用不同的文本,让学生诵出精神,诵出语言的魅力。
总而言之,新教材的编写理念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理念,由“主讲”转向“主导”。学习规律、方法得以很好地掌握,引导学生去探究、实践,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