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2009-2019)来《宋书》研究综述
2020-04-09石佳豪
石佳豪
摘 要:南朝梁沈约撰写的《宋书》是一部传体史书。记载了自东晋后期刘裕兴起、刘宋立国至灭亡前后七十多年的历史。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宋书》语料时代明确、语言容量大、口语性较强,适于作为断代专书语言的研究对象。本文对近十年来《宋书》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并加以分析说明,以期理清近十年学术界《宋书》研究成果的现状。
关键词:宋书;十年;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出身江南大族。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齐永明五年奉诏撰《宋书》。他依据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修撰的《宋书》及其他记录宋代历史的书籍,增补宋末十几年的历史。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本纪、列传七十卷,后又续修八志三十卷。沈约撰写的《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与沈约同时或稍后,南齐时有孙严著《宋书》六十五卷,王智深著《宋纪》三十卷,梁代裴子野著《宋略》二十卷等,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关于刘宋一代的史书,比较完整的现在就只有沈约的这部《宋書》。
纵观近十年学术界对沈约《宋书》的研究成果,研究角度大致可以从语言词汇、校勘、比较文学、文学、等其他领域进行分类。
一、语言词汇研究
从汉语史发展上看,魏晋南北朝是上承秦汉、下启唐宋的关键阶段。《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合词的重要语料,这一时期语言和词汇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词语衍生和发展也体现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水平的提高,揭示《宋书》发展规律自然成为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李勇娜硕士论文《<宋书>比较句研究》,首先阐明《宋书》作为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断代书目,是此论文选取其为研究对象的原因。该文以比较句为出发点对《宋书》进行研究。先是将比较句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通过几个语义类别,如平比句、差比句等描述《宋书》的比较句概况,最后总结出比较句嬗变的考察分析,勾勒出《宋书》比较句的研究面貌,为比较句在中古语言历史上的发展提供了语料和理论依据。任湛明硕士论文《<宋书>词缀研究》选取了几个常见的前缀、后缀,从共时、历时多方面进行观摩。任湛明将前缀、后缀划分的极为细致,同时与《三国志》的词缀研究进行比对,反映了附加式构词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的探究了中古时期的词缀发展状况。雷小芳硕士论文《<宋书>称谓语研究》正文主要从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板块展开,条理清晰,分类明确。不仅体现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更有助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第一部分先对双音节词的研究价值做了论述,然后对《宋书》里双音节副词进行分析,包括时间副词、情状副词、程度副词等。同时将《宋书》里副词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考察。
张伟芳《<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语用特点》一文认为复音形容词的连用、对用是《宋书》里复音形容词最主要的语用特点。还将《宋书》中的复音形容词在文中的具体形式进行分类举例,品评复音词的语用特点和语用模式。次年张伟芳发文《<宋书>联合式复音形容词研究》。拟从语义、词性和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与发展趋势,和产生原因四个方面对《宋书》加以分析。引用大量文本论证复音形容词衍生的因素。张伟芳又撰《<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式》一文。在中古时期,复音造词成为汉语主要的造词方式。该文将复音形容词的衍生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联绵法、叠连法和复合法,探讨《宋书》复音词的产生方式,发现复音形容词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张伟芳的三篇文章都是从《宋书》复音形容词为出发点,以期对《宋书》中复音词做全方位的研究。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宋书》词汇学方面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但关于特色词汇的系统研究仍然缺乏。另外词语考释也是词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词语考释角度研究《宋书》的成果如下。
张徽《<宋书>语词选释》选取了《宋书》中四条词语进行考释。这四条词语为“枭首大航”“瞻谢”“解故”“簿”。张徽搜罗众多资料论证并丰富自己的考释观点。次年张徽在《<宋书>文化词语考释>》一文中对《宋书》里三个与六朝行政制度相关的词语进行考释,确析其语言意义,并试图解释该词所涉及的一些行政制度。这三个词语是“白衣领职”“通恤”“房任”。这两篇文章对《宋书》中一些尚有阙疑的词语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论据充足,文本可靠。其他相关成果还有周典富的《<宋书>语词考释》,考释了七个复合词:“號感”“改创”“掩藏/藏掩”“卹赡/卹澹”“揖禅”“耆生”“交物”,为《宋书》的词汇研究和《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做了基础工作。近十年来《宋书》词语考释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有了这些注解,使后世更加容易通读和了解《宋书》内容。
二、校勘研究
十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宽和校勘材料的不断完善,学术界对《宋书》的校勘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是成果较少。
李森在《<宋书>勘误一则》中指出“安水”实系“女水”之讹,认为错讹原因是字形相近。时隔两年李森又发表《<宋书>订误一则》,说明“杨水”实为“阳水”之讹。这两篇文章历史语料充足,综合史学、地理学知识为其观点进行了强有力论证,加上自身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推动了《宋书》校勘的一大进步。李正君的《<宋书>勘误三则》认为《宋书》中有三处与史实不符的抄写错误和记载错误。通过《三国志》、《梁书》等史书与《宋书》进行对比,分析致误原因。对《宋书》的校勘工作仍不能停止,在对前人校勘工作进行整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去完善资料,对《宋书》的校勘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其更加全面精确。
三、比较文学研究
《宋书》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学材料,学者将其与其他的史书进行比较,通过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去考察,也是一个常见的关注角度。
杨霞《<汉书·礼乐志>和<宋书·乐志>》运用音乐史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二者的文本及其反映的音乐思想进行对比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乐志形成的定型期和多样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参考比照其他正史乐志,从而为研究乐志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进一步探讨乐志记史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同时标明《汉书·礼乐志》和《宋书·乐志》在成书体例、乐志体制、记载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论题做进一步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期在学术上有所推进。杨康《<宋书><南史>互堪讹误举例》一文之所以选用《南史》作为对比文本,是因为《南史》的宋代部分以《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原文,因此可以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该文指出了十四处《宋书》和《南史》的不同。这篇文章立足点新颖,利用史书中的交叉内容对《宋书》进行校勘,同时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幽亚雪硕士论文《<南史>研究》以《宋书》为比较主体,较之《宋书》的特色和价值研究剖判《南史》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方法。从两书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宋书》较之《南史》的缺点和不足。陈虎在《<战国策>与<宋书>副词使用比较》一文中将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副词相比,总结出副词呈现简化规范趋势的结论。《战国策》与《宋书》在副词用法上无明显区别,表现出副词语法特征的稳定性。该文先对副词界定概念做了一个综述,然后从形式、语法功能、和双音节副词整体特点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为南北朝时期的副词使用情况和战国时期相比,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产生大量新的副词,并出现了明显的复音化趋势。但是在副词用法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副词的语法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该文在研究上古和中古汉语之间的发展演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四、文学研究
《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学者的关注焦点多在于它的史学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宋书》里所体现出的文学观还有其作为史传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对《宋书》进行校勘学和语言学研究以外,还要进行文学研究。近十年来,从文学角度研究《宋书》的论文共两篇。
谭青青《论沈约宋书的文学意义》先是阐明沈约在《宋书》中所持的文学观,继而写《宋书》中体现的时代文学观。然后写《宋书》作为史传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以多元化和小说化的叙事方法增进《宋书》文学趣味,以独特变幻的叙事角度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该文是对前人进行《宋书》文学性研究上纰漏的补充,给后来人进行《宋书》文学研究提供典范。王尔阳《<宋书>文学研究》虽同是从文学角度研究《宋书》,但是这篇论文的角度略向体例和手法偏斜,用大量的笔墨来叙述《宋书》虚实相生、直曲交替的纪传笔法,且对《宋书》史例、结构整体进行整理分析。逻辑上的审美感、直入人心的批判、论证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带有温度的笔调都促进了沈约的自我塑造。最后在对编撰结构进行探析的同时,也指出《宋书》中表述的模糊处。该文对《宋书》文学价值的研究从以往所认为的正史文本上升到承接先秦两汉传统的史传文学层面。
五、其他研究
近十年关于《宋书》研究,除了上述角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涉及。
闫宁《<宋书·礼志>编纂体例初探》从编纂体例角度出发进行《宋书》研究。认为《宋书》的编纂未依循常见于同时期礼书的模式,而在沿用《后汉志》分卷体例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修改,形成了独特的编纂体例。周典富《<宋书>异文研究》通过《宋书》的不同版本來挖掘异文现象,还利用其它著述对《宋书》的引用部分来进行《宋书》的异文考察。揭秘《宋书》异文同语言文字还有辞书编纂之间的关系。为中古汉语研究和《宋书》文献的整理工作提供了帮助。杨颜畅《<宋书>所载文人交往活动考论》对《宋书》中所出现的文人活动分门别类的进行叙述,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文本考察,从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窥探刘宋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特色,还有助于整理和补充刘宋文学研究的资料。刘晓春文《<宋书·符瑞志>初探》分析《宋书·符瑞志》成书原因、历史价值和史学价值,理清祥瑞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演变脉络。《宋书·符瑞志》是刘宋之前中国符瑞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探究了祥瑞现象及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该文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当前对《宋书·符瑞志》的研究空白,更好的解读了中古时期及以前的符瑞文化。
以上是对近十年《宋书》研究成果的大致回顾。《宋书》是汉语史研究中的宝贵语料,同时也是研究中古文化的重要典籍。对《宋书》进行细致研究可进一步推动人们对中古文化和汉语词汇的认识。相信随着后来研究者们的进一步探索,会有更多研究《宋书》的著作出现,更好的帮助人们探索中古时期的语言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杨霞. 《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张徽.《宋书》文化词语考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92-93.
[5]解芳. 《宋书》偏正式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7.
[7]李正君.《宋书》勘误三则[J].中国史研究,2014(04):44.
[8]王尔阳. 《宋书》文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2.
[9]谭青青. 论沈约宋书的文学意义[D].华侨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