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奥马查多和鲁迅作品中“路”的意向对比

2020-04-09岳欣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鲁迅

岳欣

摘  要:“路人啊,你们的脚印/便是唯一的道路/路人啊,本没有路/路以铺就,不要驻足”这是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的诗句,在诗中他将人生比作道路,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和所处社会背景也对“路”有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来探究“路”的异同。

关键词:安东尼奥马查多;鲁迅;路;意向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路人啊,本没有路》这是安东尼奥·马查多最出名的诗歌之一,整首诗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对生命的思考。就像诗中所说,人生是一条路,没有任何既定的路标,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去探索,去体验,才能留下我们无数的脚印,确定人生路的目的地。与宿命论观点不同,马查多通过他的诗句告诉我们:生活是我们自己经历的,也是自己创造的,所以最终目的地也是由我们自己掌握。

“ Caminante, son tus huellas

el camino y nada más;”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e hace camino al andar.”

(“路人啊,你们的脚印/ 便是唯一的道路/ 路人啊,本没有路/ 路以铺就,不要驻足”)[1]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开头也是概括,是体现中心思想的诗句。我们的人生不是别的而正是我们当下所经历的瞬间,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拼凑成了我们漫漫人生长路。可以把这幅景象看做是在田野里,是一条宽广的无边无际的大路,人们来来回回踩着自己的步伐,找准自己的方向。我们的人生也是同样,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努力开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 Al andar se hace el camino,

y al volver la vista atrás

se ve la senda que nunca

se ha de volver a pisar.”

(向前行走,便是道路/ 如当回首翘望/ 将会看到那些从来/ 从来不会再重新迈步的小径)[2]

而且我们的路永远是单行道,没有给我们重新再来的机会,我们只能勇往直前去探索,无法退缩,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是崭新的,无法完全照搬之前的经验,而是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永恒的目标就是让生活教会我们,怎样去学习并创造出一条有活力,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不停地前进,经历,燃烧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算我们回头望去,我们也无法回到过去。这条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瞬间,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岔路口,也许会让我们疑惑,踟蹰难行,但最终都会消失,我们还是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我们的人生之路。

这首诗不断要求我们学习、了解、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并且收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通过它的所有经验。我们在路上留下的痕迹是我们所认识的人,我们所做的行为以及我们所开展的活动的后果。如果我们开始了一条路,却不懂如何前进,我们也永远无法在生活里取得进步,无法留下任何重要的东西,也无法和任何人产生联系,而对于我们自己,这些正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所在。

如果想要能够走好这条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停止回顾无谓的过去,克服我们面前的困难,总结所犯下的过错,继续前进。我们每个人都会背着一个包袱,逐渐地里面会装满压力的巨石,我们必须从我们的肩上卸下并清空它,然后从此刻装上信心和希望,带着它继续向前。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所经历的挫折,和我们所承载的荣光,但我们培养能力,从平静和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些。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过去不应该影响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这些都不该是我们生活的负担,我们负重前行,是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无法避免走过某些经历并且做出抉择,不管是对是错,都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要围绕这些时刻展开。我们的人生被时间划上记号,出生,成长,找准自己的道路,努力发展进步,消失,死亡。这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上演的过程,永恒而真实。我们必须决定的是,我们是否想要驻足停留,不再前进,抑或是抓住我们的机遇,开辟新的道路,去经历并且享受不同的人生。做出抉择实属不易之事,但最糟糕的是不采取任何行动,虚度光阴,这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赖以生存。我们人生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我们在任何时刻里都要做出的决定,而这也决定了我们下一条路的方向。

整首诗给我们提供思路,去发现生活新的视野,去寻找新的风景,新的伴侣,新的地方,和新的对人生的思考。最重要的是,不论踏上那一条道路,永远不会知道能够找到什么,但因此就不愿前行,不愿冒险,将生命定格,毫无意义地重复之前的回忆。回忆应该让我们用来避免犯已经犯过的错,永远不要“再踩已经走过的错路”。马查多对我们讲,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走自己的路,而且是带着下定决心的毅力,尽管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也不應该回头,不能退缩。

而对于马查多,他的“路”到底是什么?安东尼奥·马查多于1899和1902年先后赴法国旅行,并见到了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大师卢文·达里奥,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期间,他又结识了乌纳穆诺、巴略·因克兰、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等人。1907至1912年在索利亚中学任法语教师。1909年与莱昂诺尔结婚。1911年赴法兰西学院进修。1912年,妻子的去世使他痛不欲生,在心灵深处给他留下了难以摆脱的阴影。后来(1912-1919)他又在巴埃萨任法语教授。1919至1932在塞戈维亚人民大学任职。1927年,他成为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院士。后又在马德里任中学教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站在共和国一边,谴责法西斯暴行,歌颂人民的斗争,后跟随著名的共和国第5团转移至巴伦西亚。1938年4月去巴塞罗那,1939年1月流亡法国,同年2月22日在科利尤尔病逝。[3]

他在他的诗歌里经常会用到“路”这个意向,他对“路”也赋予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供他消遣娱乐的地方,让他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大自然,享受当下,享受人生中的美景;另一方面,“路”代表了人生的阅历,它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选择生活的方向。诗人的经历丰富的一生,给了他许多时间去思考,并且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去分析真正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如何去抓紧每一个时刻去创造价值,如何看待时间的流逝,如何去面对不论是荣耀还是荆棘。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使西班牙腐朽没落的君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使它失去了最后残留的海外殖民地,使它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忧虑,激发了年轻一代的作家。他们主张引进欧洲的先进思想,决心使自己的国家在文学上得到振兴,马查多对于“路”的思考,不也正是号召西班牙民众甚至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生活真正的方向,解放处在混沌中的自己,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安东尼奥·马查多用他的诗歌表现西班牙的大好河山,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来寻求治国之路。他的作品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宏观地把握人生、感悟历史,从而拥有了深远的意义。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小说《故乡》的结尾部分,是我们很熟悉的作品,它原载于 1921年 5 月的《新青年》第 9 卷第 1 号,后被载入小說集《呐喊》。[4]它虽然是一篇具有记叙性质的作品,但它的重点不在于记叙故乡的风景,而在于抒发悲情、抨击“吃人”的现实、从信仰观照人的精神家园,表达对真善美的期待与追求。就两位作者身处的年代来看,马查多和鲁迅无疑是相近的。还有一点相仿的是作为西班牙“98一代”的先驱,与鲁迅先生一样部分作品也创作于战乱背景之下。

路是和希望一样,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那也就是说路也是无所谓无,无所谓有的,这就是对“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一种否定,即路并不以走的人的多少而有所改变,因为路的性质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好和前文的寄希望于孩子们又否定这一希望形成了呼应,表露了作者给予希望又否定希望的绝望感觉。可是,明天的路在哪里? 果真有路吗? 如果世界上根本没有路,我们又该如何追寻?鲁迅描写了自己的虚无和伤感,作者在这里表现出来的绝望既有对于外在世界的绝望,也有对于自身的绝望。而作者对于记忆中故乡的打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现实故乡客观存在的肯定。最后作者选择再一次离开故乡,可以理解为在看到故乡的现实之后而刻意选择疏离,所以离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于现实故乡的一种拒绝,而走无疑表达了作者绝望之后新的奋斗。鲁迅作品中体现的绝望反抗与他现实生活的经历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之后,鲁迅认识到了启蒙的艰难性,但是在文学革命到来之时,他还是企图用文艺唤醒大众。他在作品中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揭露国民的劣根性,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

不论在马查多的诗中,还是在鲁迅的小说里,“路”这个意向被他们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觉醒意识的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笔触唤醒大众,选择一条自己无悔的人生之路。马查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生的路没有规定好的终点,而是要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放下过去并汲取经验,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无法重来,要慎重抉择,为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并不断反思继而成长。而鲁迅则更多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力感,但是依旧不能放弃拼搏,要更加坚定地走,找寻希望的出口,虽然困难重重,前路迷雾漫漫,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也应该心怀希望,积极奋斗,敢于行动,为中国的独立和尊严而战斗,带领大家走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注释:

[1]赵振江编译.安东尼奥·马查多诗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赵振江编译.安东尼奥·马查多诗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3]赵振江. 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诗歌与安东尼奥·马查多——献给西班牙文化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7.

[4]荀泉. 觉醒与抗争的希望之路——鲁迅《故乡》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鸡西大学学报,2013.

参考文献:

[1]赵振江编译.安东尼奥·马查多诗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2]赵振江. 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诗歌与安东尼奥·马查多——献给西班牙文化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7.

[3]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荀泉. 觉醒与抗争的希望之路——鲁迅《故乡》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鸡西大学学报,2013.

[5]陈凌子. 鲁迅文本中“路”的意象.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
鲁迅虚拟(外一首)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解读鲁迅《呐喊》内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