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4-09李素荣王轶虎
李素荣 王轶虎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知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复发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分量表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干预;自知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02-0107-04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self-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LI Surong WANG Yihu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u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self-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above treatment. The self-knowledg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quality of lif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self-knowledge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 the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s(SQL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store the self-knowledge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disease recurrence.
[Key words]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elf-awareness; Quality of life
精神分裂癥作为一类重性精神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认知功能、情感等多方面障碍,其中以认知缺陷的发生率较高,约占85%,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衰退。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1,2]。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用药原则[3,4]。但临床工作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与服药依从性水平有关,而服药依从性水平又与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关系密切[5]。但由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初次发病,普遍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往往治疗依从性较低,造成预后不良。目前,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临床学者的关注,其中认知行为干预的研究较多,多集中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而关于认知行为干预对其自知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6]。为此,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1)纳入标准:符合《ICD-10》[7]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首次发病,入院前未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病程≤5年;年龄18~50岁,受教育年限≥6年。(2)排除标准: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因器质病变、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等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既往有影响认知功能的躯体疾病者;吸毒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1~48岁,平均(33.67±6.33)岁;住院天数52~110 d,平均(80.53±14.25)d。观察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9~47岁,平均(33.58±6.26)岁;住院天数50~108 d,平均(80.34±14.1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奥氮平治疗,起始剂量为5 mg/d,1次/d,经过临床评估后,剂量可增加至10~20 mg/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药物剂量。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干预,即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危险因素、预后等,告知家属治疗期间护理要点,并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1)认知干预:入院后每天组织患者学习精神分裂症知识,并通过发放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和观看相关视频,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并在课后抽查患者掌握情况,对于学习良好者给予表扬和奖励。(2)心理干预:心理诊断阶段,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并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性格特点、语言特点、思维内容、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根据收集的资料判断患者的心理抵抗能力、心理康复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认知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良情绪及其产生原因。①领悟阶段:采取列举案例、组织辩论会、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并认识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疾病的影响。②修通阶段:采取自我提问、信念辩论等方法,改变不合理情绪。③再教育阶段: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主动应对,采取放松技术、暗示疗法等方式,消除负面情绪,并教会患者情绪的调节方法,维持情绪稳定。(3)行为训练:口头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训练,即患者随意躺在床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闭上双眼,跟随护士指导语放松肌肉,每次20 min,可在心理干预后进行。(4)阅读疗法:推荐一些书籍如《大众心理学》、《站起来》、《命运》等,并嘱咐患者自行阅读,并写阅读笔记。干预频率为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共6次;患者如出院应通过家庭访视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1.3 观察指标
(1)自知力。于干预前及干预6周采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8]评估两组患者自知力,问卷共11个项目,每个项目依次赋值0~2分,0分表示没有认识,1分表示部分认识,2分表示全部认识,总分2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知力越高。(2)临床症状。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9]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量表共30个项目,分为3个分量表,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各项目均采用1~7级评分法,无症状计为1分,极重度计分7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3)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10]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30个条目,分为心理社会、精力/动力、症状/不良反应3个维度,各条目采用0~4级计分,0分表示从来没有,4分表示总是如此,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4)复发率。随访6个月統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复发界定标准:患者经系统的药物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阳性和阴性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随访期间患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重,并且影响社会功能或需住院治疗,则判定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两组患者ITAQ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两组患者PANSS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ANSS各分量表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SQL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QL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两组患者SQLS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QLS各维度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复发率
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2.22%(10/4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67%(3/4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科疾病之一,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1]。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因受到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容易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不仅给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还可能造成患者精神残疾[12-14]。李春阳等[15]研究中,对118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约有56.8%的患者存在服药依从性较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服药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和自知力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为此,如何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控制临床症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临床学者逐渐将研究焦点集中于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曹九英等[16]研究中,通过追踪调查发现,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知力,提升生活质量。由此说明,给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最先在英国开展起来。该疗法是建立在患者自我康復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干预措施,不仅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改变其不合理思维方式,还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17]。方文莉等[18]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自知力,增强认知功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TAQ评分均较高,PANSS各分量表评分较低,说明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提升自知力,减轻临床症状程度,这与李娜[19]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认知干预,即组织患者学习精神分裂症知识、发放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处方和观看相关视频等措施,可纠正患者错误认知,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促使患者严格执行遵医嘱服药,利于减轻疾病临床症状;通过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4个阶段,可使患者明确不良情绪的负性影响,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情绪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同时通过行为训练和阅读疗法,能进一步放松患者情绪,有利于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配合度。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说明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这与王长虹等[2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纠正患者认知、改变不合理思维、全身肌肉放松训练等措施,能明显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建立正确、积极的治疗态度,进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有效预防疾病再次复发。
综上所述,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1] 李丹,窦娜,陈长香,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96-1199.
[2] 卢瑾,鲍纪雪,许秀峰.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及其与睡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115-120.
[3] 刘鹏,陈宽玉,唐小伟,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1):45-47.
[4] 陈领,王克永,孔晓明,等.共情能力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 24(6):525-527.
[5] 余亚珍,武宁强,杨桂菊,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77-779.
[6] 谭菜军,叶会连,黄美莲,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36-38.
[7] 杨朝晖,索冠伟.最新国际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精神症状评定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44(1):55-57.
[8] 袁勤,陆红英,陶丽,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2):930-933.
[9] 李海玲,刘玲,朱相华,等.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与ERP观察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1,20(4):225-228.
[10] 骆宏,罗南,王义强,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检验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72-174.
[11] 陈姬,韦娟娟,张毅,等.健康管理随访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5(4):403-406.
[12] 张云淑,严保平,栗克清.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7): 657-659.
[13] 江文庆,刘文文,姜凌霄,等.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 49(3):154-159.
[14] 温亚平,郑克,刘洪杨.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2-15.
[15] 李春阳,梁烨,莫翠英,等.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77-78.
[16] 曹九英,朱建忠,许律琴,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追踪调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4):297-299.
[17] 唐肖彦,邹杰,路秀娥.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588-590.
[18] 方文莉,陶华,季卫东,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J]. 上海精神医学,2010, 22(1):26-29.
[19] 李娜.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促进作用[J]. 中国医药导刊,2015, 17(2):127-129.
[20] 王长虹,李晏,赵峥,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3):200-202.
(收稿日期: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