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化教育视界下的体验教学

2020-04-09王绮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王绮琴

生命化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育以生活世界为教学基点,以生命体验为教学手段,以生命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它强调主体性、交往性以及动态生成性。体验式教学为生命化教学理念打开了一扇天窗,体验式的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教学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唤醒学生的道德萌芽。小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生活,然后体验、感知,产生理解和反思,促成知识的生成、形成和内化,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一、结合实际,在生活中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科目,其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与现实的生活的道德规范、法治事件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法治的观念,从而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世界观。陶行知先生曾明确的提出:“最好的教育是运用生活进行教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比较的枯燥,学生常常会觉得乏味,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要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觉感悟。

例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紧扣身边日常生活的案例进行本节课的导入:“‘无规则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即使是日常的游戏,也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大家平时常玩的游戏有哪些呢?”这时学生都踊跃的回答:“石头剪刀布”“两人三足跑”“抢椅子”“端球跑”等。这时教师让同桌之间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总结该游戏的活动规则。学生对生活常见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生活的规则”这章节的内容和知识,从而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到了一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营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生活认知的体验。

二、创建情境,在情境中体验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相对难学的课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塑造一颗“好果实”。另一方面,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使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基于这种条件,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知识进行情景设计,创建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其中的思想,增强自身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我和大自然》(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进入该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体验。首先,教授用多媒体放映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可以包括自热的风景、动物等,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放映一些关于赞誉风景、赞赏大自然的歌曲,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体验自然的美好,增加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和品质。

三、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因此,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中,创设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创造潜能的开发。结合教材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在观察活动中学;在情境体验中学;在竞赛活动中学;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在角色互换活动中学;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在比较辨析活动中学等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成功与失败,体验道德与法治的思想、内容。下面以在游戏活动中学为例谈谈:

游戏是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可根据儿童喜欢玩,喜欢游戏的特点来设计学习活动。如用“课本剧表演”“儿歌表演”“角色表演”“即兴表演”“猜谜语”等游戏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德观点。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时,教师可以开展模仿游戏,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做饭、吃饭、洗碗等步骤,让学生了解原来这么多步骤后才能吃到饭,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行为。只有这样,学生在自我体验、感知下,规则潜移默化地生长在学生的行为中,从而落实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四、激励发展,在评价中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學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以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和评价行为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体验。在具体的评价学习环节,教师应基于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中体味赞美的快乐。除了教师的语言评价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智力发展。学习伙伴之间的一阵掌声、一句赞美,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正确及时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使学生在体验的情境教学中升华能力,促进发展。

例如,在学习《课间十分钟》(一年级上册第7课)时,课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你们会干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好的行为,进行表扬的评价,加以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的好胜心会被激发出来,然后不自觉地模仿那个学生的行为,想要超越他。对此,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在干什么,以身作则,避免课间十分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这样一来,学生的纪律性得到自觉地增强。

综上所述,在生命化教育视界下,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激活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了个人的道德素养及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