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从不乱吃

2020-04-09温鑫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圣贤惠子令人

温鑫

前几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勇敢与坚韧的品格造就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

可是,今年年初,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似乎也与“吃”有关。中国人有“吃”的文化,但有些人还保留着“吃”的陋习。或是贪婪,或是为了追求新奇,人们捕杀野生动物,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最终,人类的愚蠢与贪婪酿成了大祸,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孔子怎么吃?

遥想春秋时期,食物并不充足,可是古代圣贤对于“吃”有着明确的要求。孔子就崇尚简朴的生活。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吃的东西如此简陋,却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所以孔子由衷地赞叹“贤哉!回也!”

而孔子对于自己的饮食有什么要求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吃的东西有着严格的要求。孔子说了很多个“不食”。食物变质了,颜色变坏了,气味不好了,都不要去吃。而且,孔子对宰割方法和蘸料的搭配都十分讲究。

为什么孔子如此看中“吃”?并不是对“吃”很挑剔,而是孔子认为“吃”与一个人的礼仪文化、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孔子后来说: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认为吃的东西只要是洁净的食物,哪怕是简单到“一箪食,一瓢饮”都可以。同时,“吃”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存需求,而不能作为满足一个人内心虚荣与贪欲的手段。如果这个人以“恶衣恶食”为耻,那么他的心思便不会放在学问和道德修养上了。

明朝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却能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由此可见,宋濂的精神境界能与圣贤平齐了。

老庄怎么吃?

对于人们疯狂地追逐口腹之欲,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告诉世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的内心本来是质朴、宁静的。可是社会上的诱惑太多,繁弦急管、美味佳肴……一个不注意,内心就会被慢慢腐蚀。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爽”是损伤、败坏的意思。“五味”指甜、酸、苦、辣、咸。老子说美味佳肴吃多了,味觉就会退化;一个人如果沉迷于物质享受,他就会慢慢走向败亡。一切让人心发狂的贪欲,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眼睛、耳朵、嘴巴。

所以,君子一定会管好自己的嘴巴,杜绝贪欲,从不乱吃开始。古代的这些圣贤君子不仅不乱吃,而且以吃洁净之物为傲。庄子就曾经说过这个故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这个故事已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这两种鸟的格调高低就在于所吃的东西上。鹓鶵是类似于凤凰的神鸟,它的食物只有醴泉和练实。吃这么高洁食物的鸟,它的品性肯定是高洁的。鸱的食物是腐烂的老鼠,这种恶心的食物是鹓鶵所不屑的。鹓鶵对于腐鼠的不屑也就是对鸱的不屑。后来李商隐作诗也化用了这个故事:“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读到这里,你是否感觉到,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很高要求的,包括对吃的东西。你看屈原在《离骚》里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凭着这一句,我们便可判断,屈原一定是一位高尚士也。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我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没有错,但如果不懂得节制,不懂得遵从自然之道,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我们活在一个世俗的社会里,只有像竹子一样,不断拔节而生,才能做到超凡脱俗!

超凡脱俗,从不乱吃开始!

猜你喜欢

圣贤惠子令人
美食无国界品味有共鸣
汉字故事之圣贤的寂寞
可乐
境随心转是圣贤
令人惊喜的均衡与成熟 B&W Formation Bar/Bass
修身
郑合惠子:率真Lady
在那个令人心跳的晚上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
喝茶聊天聊“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