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时期美苏合力消灭天花

2020-04-09魏云峰

环球时报 2020-04-09
关键词:天花世界卫生组织苏联

魏云峰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百名美国学者近日在《外交学者》网站上发表公开信,呼吁中美“求同存异”,学习美苏在冷战时期携手消灭天花的做法。在长达20多年的岁月里,尽管美苏关系在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越南战争与中东战争等冷战风云事件中反复摇摆,但在富有远见的专业人士推动下,双方合作推广天花疫苗接种的事宜却从未停止过,最终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消灭了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

苏联提出“五年消灭天花计划”

作为历史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导致无数人间惨剧。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难以逃过它散布的死亡阴影。天花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和致死率非常惊人,严重时它足以杀死1/3的感染者,幸存者们也会毁容甚至失明。

尽管早在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就发现接种牛痘可以对抗天花,但因各种限制,直到20世纪初,这种烈性传染病仍在许多地方传播。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相关统计显示每年有多达5000万人感染天花。由于这些疫区往往处于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带,外界很难确切知道到底多少人因此丧命。粗略估算认为,20世纪死于天花的病例多达3亿,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同期死于战争和武装冲突的人是1亿。

依靠广泛接种疫苗,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的天花发病率已经下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但西方国家战胜天花依靠的是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一些缺医少药,甚至笃信巫师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这些经验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相比之下,地域广阔、环境复杂的苏联战胜天花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不同于工业化程度较深的其他欧洲国家,沙俄时代仅有少数人接种天花疫苗,这种现象直到十月革命后才得到改变。列宁于1919年颁布的公共卫生方面最早的法令就已明文规定,所有人必须强制注射天花疫苗。依托高效的行政管理措施与全面的宣传推广,这一政策迅速得到落实。苏联天花感染人数从1920年的12.6万人飞速下降到1930年的3800人。天花疫苗效果的立竿见影,反过来又助推了民众对接种的积极性。1936年,苏联政府宣布已经消灭了国内的天花疫情。

苏联在短时间内战胜天花病毒的成功经验,促使苏联卫生部副部长、流行病学家维克多·日丹诺夫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这种传染病,“苏联能做到的,没有理由其他国家做不到”。他的想法也得到苏联高层的认可,并希望将苏联战胜天花的成功经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向全世界宣传。

1958年5月,日丹诺夫前往美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年度最高决策会议——世界卫生大会。这是自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与西方“和平共处”的新政策以来,苏联代表团首次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大会。不仅如此,日丹诺夫在大会上一鸣惊人,号召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一次消灭天花的行动,以期彻底根除这种古老而致命的疾病。

日丹诺夫的演讲非常精彩,他在演讲中一开始就引用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806年写给天花疫苗发现者琴纳的信:“您已经将人类最深重的苦难之一从日程表上擦去,未来的人们只有读史才会知道天花这种可恶的疾病存在过并且已经被您消灭。”

面对150多年后天花依然猖獗的现实,日丹诺夫号召人们用苏联的办法,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为说服已经消灭了国内天花疫情的西方国家也参与这项超级工程,他特别强调“没有国家能在传染病全球传播时代独善其身”。日丹诺夫以苏联的遭遇为例说,“尽管苏联国内已经消灭了天花疫情,但仍无法解决天花病毒从伊朗和阿富汗等邻国传入的困扰,每年都有数百人受到感染。此外,随着航空旅行不断增多,即便是不与任何感染地区接壤的北半球国家,也不得不为防止病毒入侵而维持昂贵的疫苗支出。”

日丹诺夫推测,相较于持续的疫苗投入,统一协调的全球消灭天花行动将为各国节省一半以上的财政支出。他建议采用苏联模式,对世界上80%的人口强制接种天花疫苗。“如果世界卫生组织采取行动,不出五年,人们就有能力‘真正消灭这种严重困扰公共健康的疫情,不出十年,人类就能彻底战胜天花”。他建议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领导,为实施计划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为表明支持该行动的决心,苏联承诺每年提供2500万份疫苗。

日丹诺夫富有激情的演讲成功说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在1959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该议案获得全票通过。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明确提出“根除天花”的目标,并启动了“根除天花规划”。许多国家响应号召,也制订了本国根除天花的规划。▲

根除疟疾失败让美国转变态度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1959年通过“根除天花规划”,但在此后相当长时间,该项目进展非常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接连遭遇失败,20世纪50年代各国政府和医学家对于全球范围内根除任何一种传染病都心存疑虑:19世纪末,全球范围内消灭钩虫病的计划失败;1932年,由于发现猴子也会感染黄热病,根除黄热病在人类传播的计划被取消;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动消灭疟疾的行动,虽然在美国、亚洲和欧洲取得成功,但在非洲却没有成效。

因此1953年和1955年的世界卫生大会曾两度否决根除天花的设想。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巴西疟疾学家马格林诺·坎道认为“消灭天花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项“只能破坏世界卫生组织公信力的计划”。根据当时的规划,根除天花意味着每10个人中至少要有8个人接种疫苗,才能隔绝疫情传播——这就是如今大众耳熟能详的“群体免疫”策略。根据坎道的经验,在诸如亚马孙地区等广袤和人迹难以到达的地方,要达到这么高比例的接种率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在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对苏联政府发起的规划兴趣寡淡。美国此时正全力推动1955年发起、试图通过大规模喷洒DDT和服用抗疟药物在全球根除疟疾的运动,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统计,在1959年到1966年间,根除天花计划获得的经费仅有31.8万美元,而同期根除疟疾计划动用的资金却高达2960万美元。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仅有1人负责根除天花的统筹协调,在实地负责具体实施的只有4-5人,项目推进之慢可想而知。以至于苏联在1965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嘲讽称,“根除天花计划像是备受冷落的养子,根除疟疾计划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亲儿子”。

然而随着DDT对环境的破坏性以及疟原虫对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逐渐明确,作为根除疟疾计划主要出资方的美国此时也因深陷越战泥潭,逐渐对该项目失去信心,根除疟疾的计划提前宣告失败。

1962年,原本已消灭天花的英国传出惊人的消息:5名外国人把天花病毒带入英国。为此,数百万惊恐的英国人被紧急接种疫苗,但仍有25人成为这次天花入境的牺牲品。该事件为美国敲响警钟。美国公共健康协会公开建议,美国在消灭传染病时应优先考虑在全球范围消灭天花:“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惨淡事实是,我们还从未彻底根除某一项传染性疾病。如能通过自身努力,哪怕只有一次,证明我们有能力消灭一种传染病,也将成为人类的荣耀。天花项目正符合这样的要求。”

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约翰逊政府也希望通过在公共卫生领域展开国际合作,改善自身形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将注意力重新投向根除天花计划,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以区别之前的根除天花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由美国流行病学家唐纳德·亨德森担任组长。▲

“两超”群策群力解决各种难题

从1967年开始,得到两个超级大国全力支持的根除天花计划才算进入快车道。项目负责人亨德森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上任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疫苗供应短缺。根据最初的接种规划,整个计划总共需要超过20亿份疫苗,只有苏联具备如此大规模的批量供应能力。亨德森曾满心忧虑地向苏联代表团主席德米特里·韦涅季克托夫要求保证天花疫苗供应,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回应称“我们相信你是一位诚实、信誉良好的科学家,你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天花。我们将全力支持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全球消灭天花行动使用的两亿份疫苗中,近1.7亿份疫苗都是由苏联生产的。

在此期间,也曾出现过“劣质疫苗”风波。当时苏联提供给阿富汗的部分天花疫苗被检测出低于标准,西方媒体将此事炒作为苏联“不负责任”。但亨德森深知大批量生产疫苗的不易,他没有跟风指责苏联,而是亲自赶往莫斯科,协调苏联方面展开调查。最终结果显示,部分厂商的疫苗的确不符合要求,但苏联政府很快采取行动,关停这些生产企业,并由政府建立实验室检验所有疫苗,以保证达到国际标准。亨德森称赞说,“此后苏联提供的疫苗再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苏联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冰冻-干燥法保存的天花疫苗(冻干疫苗)。这种疫苗不用冷藏,运送方便,对于需要前往偏远地区接种的天花疫苗而言意义重大。同时苏联也为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制备合格天花疫苗的规范,到1973年后,很多国家都具备生产合格疫苗的能力。

美国流行病学家威廉·福吉推动的“环形接种法”则极大减少了根除天花的开销。根据他的建议,各国卫生官员们不再寻求为所有人都接种疫苗,而是跟踪疫情发展,先定位天花患者,隔离他们,为所有与其接触过的人接种疫苗,然后再对与这些密切接触者有过接触的人接种疫苗。当时尼日利亚东部人口超过1200万,福吉带领的团队仅为75万人接种就成功阻止了疫情扩散。为了让当地人准确判断出天花患者,世界卫生组织还别出心裁地制作了天花识别卡。

在偏远地区推广天花疫苗的下一个技术难题是接种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缺少培训的当地医务工作者。早期推行的“划痕法”是将疫苗滴在皮肤表面,再用针具划破皮肤,让疫苗渗入伤口。这种方法不但浪费疫苗,而且成功率也较低。1970年美国惠氏实验室发明的分叉针只需要沾上疫苗,在皮肤上快速刺15下即可。这种接种方法简单易学,而且所需疫苗量仅有先前的1/4,后来每年用这种方法接种的人数超过两亿。

1967年世界尚有46个国家有天花流行,至1972年底,就只剩下印度、孟加拉国、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仍有天花疫情。得益于美苏合作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全球根除天花于1977年10月26日以索马里的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病例宣布实现。此后两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进行特别搜寻,以确定天花不再传播。世界卫生大会1980年5月8日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

猜你喜欢

天花世界卫生组织苏联
武装保护苏联
疫情七瞬
浅谈软膜天花
可怕天花如何感染人类?
天花开
雾在做迷藏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