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题》与《无题》:我们不一样

2020-04-09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宇佳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蓬山李商隐无题

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朱宇佳

也许有人会问:“无题”也能算题目吗?

是的,它的确是正式的诗题。以“无题”二字命名,并不全是在流传中丢失了诗题,大多数是出于政治避祸的考量,诗人不便用具体的诗题来点明主旨,才以此为题。没有了题目的限制,诗歌更能表达朦胧幽微的情感,如同一个个美丽的谜团,惹人遐思,吸引读者去探寻、解密。

李商隐爱用典,给诗句增添了朦胧感,也给理解诗句增加了难度。

李商隐是个忧郁的诗人。

他处在一个日渐衰落的时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乱政,大唐往昔的太平气象已不复可寻。在晚唐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颓势中,李商隐仕途屡屡失意,沉沦下僚,感情生活也布满荆棘,异常曲折。他的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时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重重阻力,终于酝酿成了一首首深挚而痛苦、隐晦幽微的《无题》诗。

李商隐有个绰号“獭祭鱼”。因为他在写诗的时候,常常要查阅古书,于是身边堆积着各种书,那场面就像水獭捕到鱼后把鱼一条条陈列在冰面上一样。这个绰号不是夸赞李商隐博学多识,而是“抱怨”他太喜欢引经据典了。如此一来,读他的诗就像冬天隔着蒙了一层水汽的窗户往里看,总觉得看不清楚。

比如下面这首堪称李商隐最出名的《无题》诗。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既有寸心成灰的相思苦痛,又有至死方休的不懈追求。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了神话传说,为全诗增添了神秘朦胧的色彩。

图/马 叙

“蓬山”即蓬莱山,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秦始皇曾派人去寻访仙山以求长生之术。“青鸟”在《山海经》中是栖息在西王母之山里的神鸟,到了《汉武故事》中,便成了西王母的使者,为汉武帝送来西王母将要降临的消息,在诗里比喻传信之人。

蓬山相距不远,但阻隔重重,诗人以蓬山的可望而不可即点出一种阻隔之悲。这种“阻隔之悲”可上溯到《诗经》中的《蒹葭》——诗人逆流而上,苦苦寻觅“伊人”,却不免感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李商隐笔下的这位男主人公,亦是如此。他即将与心上人分别,目送她远赴天边,如同蓬山烟波杳渺,从此再难相见。

在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中,有情人为山水阻隔之痛,竟酿成了一种不可排遣的绝望。

无 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南朝宋刘义庆在《幽明录》中记载了一则传闻: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二人在天台山迷路,遇到了两个仙女,于是结为夫妇。半年之后,刘、阮思念家乡,坚决辞行。仙女只好为他们指路,送他们出山。可回到家乡,二人却发现人事全非,亲旧零落。原来山上不过半年,而人间已过了七世(一说十世)。

故事到这里本已结束,不过有人把刘郎、阮郎遇到仙女的地方称为“桃源”,如此一来,便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暗合了。我们知道,武陵人离开桃花源后,想再度寻找这处人间仙境,最终也没有找到。于是,后人为那个仙凡故事安排了一个尾声:刘郎、阮郎想重觅仙女,却不复得路。

刘郎出入的是天台山,本与蓬山没有关系,在这里,李商隐将“蓬山”虚化为所有仙山,主人公自比“刘郎”,以“天台仙女”暗喻所思之人,二人重会之期遥不可及,正如刘郎再难寻觅仙女。

李商隐在两首《无题》中都用了“蓬山”的典故。先前那首《无题》里,虽有阻隔,仍有青鸟传递音信,在这首诗里,书信已成,却不知托于何人传递,更不知该寄往何处。“更隔蓬山一万重”,诗人用了一个“更”字,形成情感上的递进,读来只觉在诗人心中蓬山之隔并不算遥远,因为自己与心上人相隔万重仙山!满腔炽热的相思之情,最终归于绝望的悲哀。离恨之情在尾联中喷薄而出,因为情感饱满真挚,尾联也成为这首诗里最有名的两句。

两首《无题》有相同的意象,都表达了阻隔之悲,甚至第二首的悲哀更绝望,可成为李商隐代表作的偏偏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第一首《无题》诗的情感高潮,历来被视为歌颂爱情的绝唱。这对有情人在分别之际许下承诺: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如蜡烛到了燃尽的那一刻才会流干烛泪,我的眼泪也会伴着相思流到生命的尽头。“丝”谐音“思”,烛泪暗喻眼泪,李商隐运用了谐音、比喻的手法,咏叹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金庸先生深谙诗中蕴藏的真挚情思,将之引入小说《神雕侠侣》,颇为动人。杨过与小龙女拜堂成亲,看着一对红烛燃到尽头,杨过想到儿时在桃花岛见到的一副对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彼时杨过看后并无感触,此刻自己早已断了一只手臂,小龙女又身受重伤险些丧命,细细咀嚼其中情味,不禁黯然心碎。这两句诗寄寓了“东邪”黄药师对亡妻的痴情,此刻也映照了杨过和小龙女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

除了金庸的作品,你一定还在其他地方见过这两句诗,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一首流行歌曲就叫《相见时难别亦难》,其中就有这两句诗。这不禁让人想问:同是《无题》诗,更出名的为什么是这首?

从格律的角度来讲,一般律诗的中间两联讲究对仗。对仗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对应的词词性相近,平仄相对。

比照要求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首《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仗工整却不呆板。这是什么缘故呢?诗歌的对仗就像插花一样,讲究有疏有密,密不透风或稀疏寥落看上去都不怎么美丽。在这里,诗人将“方”“始”两个时间副词融入密集的实词中,如此一来便疏密相间,而且这两个虚词还增加了情感的强度,传达出一种至死不渝的执着和深情。

而在第二首诗里,同样有“蜡烛”这一意象的“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全是由繁密的实词堆砌成的,对仗工整却透着呆气。

再说意象。在前一首《无题》中,“东风”“百花”“春蚕”“蜡炬”都是人们熟悉的意象。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伤心人眼中,这些景象也沾染了感伤的色彩,成为他们心绪的外化,又烘托了他们的离思。这些意象经过心灵化、人格化处理,很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第二首诗里,“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意象缭乱,雕琢气重,就像一个女子被浓妆遮盖了原本清丽的姿容。另外,这些意象与抒情结合得不够紧密,情感也就不及前一首来得真挚深沉了。

从意蕴上看,第一首《无题》的最大特点是朦胧美,它主要表现在诗意的含蓄朦胧,解读时有多种可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能从爱情的角度解读,体现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结合李商隐本人仕途的沉浮、理想难成的人生境遇,将其理解为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也未尝不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还为这两句诗注入了新的内涵:象征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最典型的,就是拿它来形容教师的敬业奉献。而在第二首诗中,就少了这样意蕴丰富的诗句。

应该说,两首《无题》都值得称道,只是一首诗能成为诗人的代表作,除了情感的浓烈,在修辞、格律等地方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这些,你一定知道》上期答案

1.D。《牡丹亭》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的故事,两人经历生离死别,最终永结同心。

《倩女离魂》讲述了张倩女因为不满封建婚姻,担心丈夫得了官位后抛弃自己,最终灵魂离开了躯体与情人私奔的故事。

《汉宫秋》讲述了王昭君从入宫封妃到为国出塞和亲,最终因不舍故国投水而死的故事。

《梧桐雨》讲述了唐玄宗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安禄山叛乱时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后日日哭祭杨贵妃画像,在梦中与杨贵妃团聚的故事。

2.D。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

3.A。桑落酒,原产地为山西运城永济市,清香醇厚,入口绵甜,回味悠长。河东(今永济市)人刘白堕擅长酿酒,有“河东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水酿酒甚美,故名桑落酒”的说法。可见“桑落”起初是一个时间概念,后来逐渐成为一类酒的名称。

4.A。爵,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掘中十分常见。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

商代父辛爵

5.(1)至 (2)亚 (3)诗

(4)词 (5)文 (6)曲

(7)画 (8)书 (9)草

(10)琴 (11)医 (12)药

猜你喜欢

蓬山李商隐无题
嘲桃
一卷山书
石榴
鷓鴣天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蓬山路遥,灵犀可通
无题
无题
蓬山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