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之作的情思赏析
2020-12-31绍兴越崎中学郑红蕾
文 绍兴越崎中学 郑红蕾
在古代,车、马、邮件都慢,人们远行动辄一别多年,难再相会,于是,诗人们便用怀远诗词来表达对远方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这类诗词的情感往往是伤感的,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常见的意象。
关于时间的意象,常常是日暮或者中秋、除夕、冬至等亲友团聚的佳节。
比如崔颢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想归乡,可故乡又在何处?日暮思归,怀远的忧伤与暮色朦胧的苍茫感颇为协调。
至于中秋、除夕、冬至等节日,自古便是全家团聚的日子,自然容易勾起思乡思亲的愁思。比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关于空间的意象,有的与送别地点有关,有的则与古人登高抒怀的习惯有关。
比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长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中的码头“南浦”,这些与亲朋好友分别的地点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成了离别感伤的最佳代名词。
“楼”的意象在怀远诗词中也很常见。东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为“登楼”奠定了忧思、怀故之情。登楼俯察远观,天地苍茫,孤身一人,何时归乡?比如前面提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是诗人登黄鹤楼有感,类似的还有唐代顾况《登楼望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此外还有一些寄托忧愁之情的具体物象,如杨柳、孤帆、月亮等,这些景象往往是作者眼前所见,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下面来看一道练习题。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第20 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0.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6 分)
现在有很多古诗词赏析题,不是针对某一具体手法提问,而是笼统地要求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这就要从全篇出发,先指出作者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展开分析,指出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传递出某种情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词中的手法、技巧不会是单一的。
比如这道题要求“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题目已经指明作者表达的情感是“思念”,答题时只要从全篇出发,先确定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然后再分析这些手法是如何在词中具体体现作者思念友人的情感的。
整首词上片写景,作者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落尽的芙蓉、苍茫的波涛、分飞的燕子等景物,写出了冬日苍茫萧索、寒意袭人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作者的经历,可以品味出他独自凭栏远眺时内心的孤独悲凉。
下片先是直抒胸臆,“浮生只合尊前老”感叹光阴荏苒,只能借酒消愁;“雪满长安道”又借景抒情,渲染了冷寂的气氛。雪夜独饮,寂寥寡欢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则从对方着笔(也可以说是虚写、想象的手法),同时化用陆凯折梅赠友的典故,想象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更显彼此情谊之深挚。
由以上分析可以整理出如下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作者日暮登楼,借落尽的芙蓉、苍茫的波涛、分飞的燕子等景物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满长安道”,雪夜把盏,却少了对酌之人,表达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②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想象),“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想念着“我”,实则体现“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③运用典故抒发情感,作者化用“赠梅”的典故,表达与友人间的深情厚谊。
(每点2 分,其中正确指出手法得1 分,分析合理得1 分)
大多数同学能借助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如登楼、赠梅等,分析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但是得满分的同学并不多,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只有词句含义的分析,缺少手法的提炼,或提炼错误。
正确指出作者使用的手法,是答题的第一步。不少同学有鉴赏诗词的基础,能够揣摩出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却没有正确指出使用的是什么手法,导致失分。比如错解1,已经点明了所写之景以及所抒之情,只差一句话来明确是“借景抒情”手法。
错解1
前四句写登楼所见之景。“背飞双燕贴云寒”,看到双燕俱飞共度寒云,而自己“独向”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感。
还有一些同学,对手法的提炼有误,比如:
错解2
动静结合,“落尽”“起”“飞”“看”“满”写出景物动静结合,丰富词的内容。
错解3
象征,用一枝梅象征作者与友人的友情。
动静结合往往有静态事物的描摹和动态事物如声音的描绘,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错解2 提出的只是一些动态,不存在动静结合的效果。从注解可以看出,“一枝梅”是用典的手法,错解3 认为是象征手法,也是提炼错误。
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去整理、理解常用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及相应效果,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敏锐捕捉诗词中的手法,避免提炼不出或提炼错误。
(2)结合词句分析情感时对具体词句理解错误,导致分析出错。
这首词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题目中已经明确告诉大家,但这种思念具体是怎样的,需要对具体词句展开分析。
错解4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表达了诗人希望和友人共同老去,但却路途遥远而深感无力。
错解5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托了诗人和友人能有朝一日同上高台的愿望,也表达了对友人之思。“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借梅传达出对友人之思。
这两个答案都没有指出表现手法,只有对词句的理解分析。由于古诗词中一些词句的含义与现代白话文是不同的,加之短小精悍,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导致对具体词句的理解有差错。
“浮生只合尊前老”中的“合”是“应该”,“尊”同“樽”,指酒杯,作者感叹时光荏苒,应该对着酒杯老去;如果把“合尊”理解为“和朋友一起”,就会得出“和友人共同老去”的错误解读,于是“雪满长安道”也被错解为“路途遥远而深感无力”。
错解5 虽然答出了“对友人之思”这层情感,但是对诗句“故人早晚上高台”的理解显然是把“早晚”错误地等同于现代汉语中“迟早有一天”的意思,从而得出“寄托了诗人和友人能有朝一日同上高台的愿望”,与“想象好友也天天登高望远”的词句原意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