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4-08徐登科王颖欧阳璐
徐登科 王颖 欧阳璐
【摘要】文章通过对服饰产业和市场的实地调查,找到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对现代服饰产业发展受限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服饰产业 企业转型 发展困局
一、背景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服饰行业一方面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受互联网冲击利润逐年下降,服饰企业哀鸿遍野。为破解服饰产业发展困局,市区两委、政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转型升级,突出顶层设计、突出智能制造、突出精准服务,不遗余力推动产业振兴,逐渐涌现出狐轩、魔美名作、迪凯等转型标杆,为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
(一)突出顶层设计
从市级层面来看,市委市政府将服饰产业列为全市五大千亿产业之一,将其纳入到株洲·中国动力谷“3+5+2”的产业体系中,同时成立市级服饰产业工作组,办公室设在芦淞区;制定出台《株洲市服饰产业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16—2020)》、《株洲市服饰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株洲市服饰产业链发展规划(2017—2022)》、《株洲市加快服饰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为服饰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瞄准未来。从区级层面来看,区委区政府明确“四园一中心”(白关服饰产业园、大美物流园、洗水工业园、电商产业园和“小巨蛋”品牌发布中心)的服饰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思路;制定出台《芦淞服饰城城市发展规划》、《株洲市蘆淞区服饰产业总体规划》、《株洲市芦淞区促进服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芦淞服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二)突出智能制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服饰”、“科技+服饰”,以智能制造破解服饰产业转型瓶颈。
强化转型意识。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主动引导作用,对标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组织辖区服饰企业到青岛红领集团参观考察智能工厂、到南方普惠学习世界500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经验,用新方法帮助企业树立转型意识,用新思路帮助企业找准转型方向。
强化转型方向。以白关服饰产业园为核心,以柔性化、智能化、定制化为主要方向,选准智能制造与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消费数据采集的两个关键,积极引导服饰企业紧跟高端定制、柔性化生产、供应链体系建设等产业新趋势,主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成二狼狐轩、迪凯、桑瑞等10条智能化生产线。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改升级,引进和推广3D试衣镜、智能O2O个性化定制系统等高精尖服饰生产设备,提升服饰产业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转型目标。着力于集群发展,对准ZARA、海澜之家等转型目标,培育二狼狐轩、迪凯、魔美名作等一批自动化生产程度高的新型服饰标杆企业向芦淞集聚。重点推进狐轩服饰智能服饰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教育培训、交流展示、财务管理、居住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标杆基地。重点推进龙泉智慧物流园项目,打造集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品牌物流标杆基地。
(三)突出精准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近年来开展企业帮扶年、温暖企业行动等活动,以精准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共计500余个,加速服饰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每年收集整理国家、省、市及区级出台的有关服饰产业发展项目扶持、企业税费减免等相关惠企政策,并及时进行推送和宣讲。引导大美物流园争取专项建设基金8000万元,帮助二狼狐轩、湖南迪凯等服饰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争取各级政策资金近千万元。同时,帮助湖南巨瑞针织、湖南凯曼服饰等15家企业完成工商注册,企业零成本快速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并引导企业成功入驻白关服饰产业园,享受入园政策。
强化品牌培育。利用中央、省、市级媒体平台做好宣传、策划、推介,大力推广“芦淞服饰”区域品牌,先后涌现出永恒心、吉宇鸟、琴依娜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同时,成功培育本土快时尚男装品牌“二狼狐轩”、快时尚女装品牌“魔美名作”、高端定制品牌“勿用”、“迪凯”、童装品牌“护岛宝贝”等本土原创品牌成为本土行业领先品牌。此外,重点支持以株洲为原产地进行商标注册、生产、销售的新增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规模企业参加业内有影响的节会、展会。加强专利和品牌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强化平台建设。积极引导搭建国家、省、市各类服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突出服饰创意、技术研究、众创空间三类载体建设。成功引导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创意园创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创建湖南省苎麻麻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株洲凯迪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创建市级众创空间等。
三、服饰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虽然芦淞服饰产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还存在转型能力总体弱、品牌价值不够高、辐射能力不够强、产业效应不明显等不足。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企业转型发展能力不足
区域内绝大多数服饰企业都还停留在原来小作坊、小规模加工生产经营思路,对于如何抓住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趋势缺乏主动学习,导致转型发展方向不明、思路不清。
(二)品牌精准定位能力不够
芦淞市场群拥有专业市场38个,汇聚国内外4000多个服饰品牌,然而本土品牌不足三分之一,同时,这不足三分之一的本土品牌绝大多数也是从代加工转型而来,缺乏精准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快速认知”影响力。
(三)服饰加工瓶颈愈加显现
随着原材料、人工成本、租金、运输等费用成本的升高,服饰加工企业价格优势减弱,导致大量订单的流失。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加工企业接到的单个订单规模越来越小。
四、对策及建议
(一)抓产业链建设
加快推进服饰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服饰产业的延链与拓链,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时尚创意产业的转变。一是强化研发设计。依托本土重点项目中纺设计中心中南中心,重点与东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大等高校对接,搭建服饰“产学研”平台;二是强化人才培育。推进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为基础,综合株洲工业学校的服饰技能培训相关专业,参照湖南工大醴陵陶瓷学院的模式,成立一个含本科学历教育、高职学习、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服饰学院,力促其成为服饰产业发展的人才库、智慧库。三是强化展会效应。进一步加大对服饰协会的引导和支持,确保以更专业化、市场化、实效化的方式办好湖南服饰产业博览会暨芦淞服饰节,不断扩大和提升“芦淞服饰”区域品牌影响力。
(二)抓品牌建设
制定并完善本土服饰品牌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优秀原创服裝品牌”评选活动,确定重点服饰品牌培育对象名录,对重点品牌及所属的企业给予“一对一”的定制化培育扶持;另一方面,快速推进意法服饰等重点产业项目,为原创品牌提供发展沃土。努力打造“服饰原创设计成长生态圈”,丰富纺织品市场、服饰创意创新区、智慧产业生活区、时尚消费场景区、智慧产业生活区等。
(三)抓智能制造
以白关服饰产业园为核心,以柔性化、智能化、定制化为主要方向,重点引进国内外服饰智能生产企业,重点推进狐轩服饰智能服饰产业园智能工厂建设,利坤服饰城标准厂房以及能源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同时,大力引进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物流项目,重点推进龙泉智慧物流园项目。
五、结论
以服饰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服务、创新”主题,结合对狐轩服饰、艾蒂嘉琰女装、迪凯女装、华丽市场等服饰企业和市场的综合调查了解,本文对限制服饰产业发展的转型能力总体弱、品牌价值不够高、辐射能力不够强、产业效应不明显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来相应的应对建议和措施为破解服饰产业发展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彭穗,徐亚纯,彭勃,黄奕愷.芦淞湘派服饰品牌战略——基于产业链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9,38(09):77-80.
[2]姚显杰,关品婷.利用“互联网+”促进株洲服饰产业升级转型的思考——以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为例[J].当代经济,2017,(28):13-15.
[3]彭锐.株洲中小服装企业转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
[4]刘文良,韩晓燕.湖湘文化背景下现代湘派服饰的活力与困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4):66-69.
[5]贺琰,刘咏梅.芦淞服饰产业集群物流市场发展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1,(03):91-93.
[6]邓莹璐.株洲服饰电商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03):35-40.
[7]贺琰.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04):72-74.
作者简介:徐登科(1962-),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及跨文化管理;王颖(1986-),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欧阳璐(1995-),女,江西新余人,湖南工业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