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0-04-08余新春
余新春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粮食性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如何更好的提升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在长时间小麦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种植模式,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小麦,使得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率严重升高,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小麦种植技术
1、优选小麦品种。目前在种植市场上有诸多小麦品种,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周期不同,适应能力不同。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综合选择小麦品种,通常情况下要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环境,降雨条件,种植地条件综合选择适应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抗病性能较好,耐寒、耐旱、耐倒伏的小麦优质品种。在小麦品种选择时,一定要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小麦增产稳产。基层的农业部门在进行新品种推广应用之前,应该保证有较长时间的示范种植,确保推广应用的新品种,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之后,才能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2、完善耕作方式。小麦不适合在同一个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否则会进一步增加土壤当中致病菌的数量,使得小麦病虫害连年加重发生,危害小麦正常生长,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小麦种植之前,应该构建科学的轮作制度。一般情况下,小麦可以和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进行轮作。通过构建合理的轮作制度,能够降低田间致病原数量,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病率。另外在小麦播种之前,还需要做好选地和种地工作,应该选择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种植地。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做好整地工作,前茬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行灭茬秸秆还田,并进行土壤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cm。对于耕作层较浅的种植地,应该每间隔2~3年选择使用土壤深松机进行一次全面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保障能力,保证小麦根系能够向着纵深化方向生长。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基肥施入工作,应该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增施磷肥,钾肥,严格控制氮肥的摄入量。
3、科学播种。合理的播种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播种日期、播种数量、播种温度、播种深度以及行距的大小,都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小麦播种过程中首先应该保障温度适宜,一般情况下土壤温度控制在10度以上。河南省新蔡县小麦播种日期通常在10月中下旬。现阶段随着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小麦已经基本实现了精量化机械播种。在作业之前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调试,保障播种深度一致,下籽均匀,不存在重复播种,漏播的现象。在播种过程中,按照既定的行距,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工作。通过科学播种,能够保证田间出全苗,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
4、科学施肥灌溉。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小麦苗期对水分需求量不大,通常不需要进行灌溉。但为了保证小麦能够成功跃动,在土壤结构之前灌溉一次透水。第2年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结合田间墒情及时进行灌溉,加速小麦分蘖,多分有效蘖。如果冬季降雨量比较充足,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通常不需要灌溉。为了避免小麦出现徒长,应该做好镇压工作。进入生长中后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小麦逐渐由营养生长向着生殖生长转变,多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应该结合田间墒情及时进行灌溉。小麦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除了做好灌溉的同时,还应该科学施肥,底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在小麦种植前结合土壤翻耕,一起施入土壤之下。小麦出苗之后应该结合小麦的具体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追肥,尤其是应该做好小麦拔节期、灌浆期的施肥工作,每次结合灌溉追施适量尿素。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应该选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增强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避免小麦早衰,为小麦灌浆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生育周期较长,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一旦田间病虫害加重,会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小麦减产绝产。因此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率,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
1、药剂拌种。小麦在播种之前,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的,应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拌种处理。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的目的是防范苗期多種病虫害。在药剂拌种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选择药剂,不能够对种子生长发育产生药害,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用药量。现阶段小麦药剂拌种用较多的药物主要是0.15%的粉秀宁EC乳油。
2、返青期病虫害防治。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是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此时应该注重做好小麦文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如果纹枯病在田间传播流行,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治纹枯病,可以选择使用纹枯净、禾果利或三唑酮乳油进行混合防治,在用药过程中,应该对着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雾。小麦返青期也是多种害虫,尤其是蚜虫危害的关键时期,此时可以选择多种类的菊酯类药物进行针对性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多种病虫害传播流行的概率。
3、穗期病虫害防治。小麦孕穗期到扬花期是白粉病和锈病发病流行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应该密切观察小麦田间的具体生长情况和发病情况。当田间的白粉病和锈病达到防治标准之后,应该及时选择农药进行大面积的喷雾防治,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可以选择使用25%丙环唑乳油每亩35mL,或30%戊唑醇悬浮剂15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再防治一次,以彻底控制病情发展,还可结合防治纹枯病一起进行。
4、灌浆期病虫害防治。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应该重点防治好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特别是应该重点防控蚜虫和吸浆虫。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可以选择使用25%丙环唑乳油每亩35mL,或30%戊唑醇悬浮剂15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蚜虫和吸浆虫可以选择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30ml对水30kg喷雾,或吡虫啉与辛硫磷混配制剂喷雾。防治时要求小麦全株着药,喷匀打透。同时加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或格鲁克高产素达到防虫促长的作用。
(作者单位:463500 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