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0-04-08罗丽霞李驰刘进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现状

罗丽霞 李驰 刘进芳

摘要    农业源污染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制约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种植业滥用农药、化肥整体使用率低、禽畜养殖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等问题,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从实施生态防治病虫害、提高环境友好型肥料使用率、多途径综合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农业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6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大气、土壤及水资源都受到了污染,持续影响到人体健康,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其中,农业源污染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高度关注。如何平衡好作物产量和化肥、农药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全球的共识。已有数据表明,从化学需氧量(COD)数值、和NH3-N排放量来看,农业源污染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源污染量,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1]。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治理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源污染问题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角度阐述了农业源污染现状以及危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1    农业源污染现状与危害

1.1    滥用农药导致的残留问题和耐药性问题

农产品质量与居民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上,其中,喷洒农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农药对于农业种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降低害虫发生率,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目前农药利用率较低,仅有30%~40%,真正作用到靶标生物的仅0.1%,绝大部分农药进入环境,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等产生严重的危害。在农产品种植中过度使用农药,不仅对食品安全产生隐患,还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是蔬菜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根据2017年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农药的实际平均利用率不足50%[2],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化肥整体利用率低、平均用量高而导致的土壤生态体系破坏

据统计,目前我国肥料整体平均利用率水平偏低,欧美等发达国家肥料平均利用率可达60%~70%,而我国仅35.2%,其中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导致我国单位面积农田化肥的平均用量偏高,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倍左右,是美国的4倍左右,同时,也超过了国际安全施肥线3 375 kg/hm2的上限[3]。分析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农民在施用肥料时,没有接受科学理念指导,认为施用化肥越多,产量会越高,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多数农作物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过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物理性质恶化,pH 值逐渐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地下水体硝酸盐超标,地表水资源富营养化。目前,大多耕地没有采用轮作制度,连续单一地施用同类产品肥料,更是加快了有害物质的形成,甚至毒性不断加剧,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壤酸化的影响还会通过降水渗透进入地下水,溶解耕地里的营养成分,导致耕地营养成分流失以及土壤贫瘠化问题,给农产品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致使土壤板结,破坏耕地的整个生态系统,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耕种价值丧失。

1.3    禽畜养殖过程所制造的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尿产生量激增。一方面,对畜禽制造的粪污,处理方式还比较落后,导致部分畜、禽粪尿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进入环境,造成大量地表水资源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粪污经过处理后制成沼液、沼渣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及存放,同样变成污染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畜禽粪污、废水等有机物的发酵、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是畜禽场产生恶臭的主要原因,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腐败分解生成H2S、吲哚、NH3、胺类等有害气体,给周围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

2    治理对策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也开始尝试农业源污染治理研究。2015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有效控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态势,达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效果[5]。

2.1    减少农药使用,开展生态防治,对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

针对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频发的局面,一方面,需要农业部门统计分析历年数据,建立不同生态环境、不同作物营养需求及病虫害暴发模型,提前预测病虫害发生;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农药施用效率,根据生态环境开发不同剂型的农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以自然地块为基本单位,实行统防统治,无人机喷洒农药,有效降低防控药品使用,提升效益。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实行生态控制,按照1~2∶100比例开辟耕地生态走廊,增加农田生物种类多样性,给害虫天敌预留栖息空间,实现其繁衍生息,达到生态平衡,以降低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度。还可以通过培育微生态制剂、种子处理以及农田使用,对农作物实施微生态环境保护,促使微生态制剂同病原竞争农作物表面易感区域,减少病害的出现;筛选抗虫、抗病良种,提高农作物自身抗逆性。實行轮作制度,增加农作物种类,也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危害,防止农作物对化学农药依赖[6]。

2.2    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加大环境友好型化肥使用

针对目前肥料使用效率低的现状,可以根据土壤类型使用不同种类的化肥、使用工具和施用频率,推广农产品精准施肥技术,合理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降低化肥施用量,同时需要尽量减少由于灌溉回归水导致的肥料流失对水资源的污染。通过加大使用生态复合肥、生物固氮技术、轮流播种绿肥以及豆科植物等办法,改善土壤肥力,提升肥料利用效率[7]。

2.3    多途径综合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在全面保障畜禽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养殖户收入的前提下,需要积极探究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健康的畜禽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依据科学规划,划定禁养区,严禁违规养殖,并依法关闭或搬迁处于禁养区内的规模场和专业户,加大规模养殖场比例。二是已有的规模场要严格按照污染防治需要,做好相应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散养比较集中的地方,有条件的尽可能实现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利用。三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落实种养结合,减少畜禽粪污排放,还可以拉长生产链条,实现养殖、种植农户双赢。加大沼气池建设资助力度,对粪污开展能源化处理。同时大力开展“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林”等生态循环模式,就地消化利用畜禽粪污,实现“变废为宝”[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显著位置,这就要求必须直面农业源环境污染问题,只有农业源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防治,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

3    参考文献

[1] 孔祥才,王桂霞.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农业污染的治理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7(6):53-57.

[2] 张文娟.农业生态增值需要把握开发之度[J].中国生态文明,2018(3):63-66.

[3] 靳前龙,郭智勇,韩文君,等.基于化肥视角下的全球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探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11):180-183.

[4] 刘思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272-273.

[5] 农业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J].鄉村科技,2015(7):5.

[6] 顾文华.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治理农业污染[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112.

[7] 陈家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调查与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9):58.

[8] 卢思齐,刘情,郑凡,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农学学报,2019,9(8):92-100.

[9] 李小琴.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治理思路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27):181-182.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现状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