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及其启示意义

2020-04-08孟长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学校德育德育

孟长青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1]39。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日本的道德文化在数千年来深受中国影响,因此其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中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之间的巨大差异,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又有显著区别。这就需要我们对日本学校德育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取长补短,为我国的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汲取力量。

一、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学校德育涵盖了世界观与历史观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政治观与法治观教育等方面,且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学校德育内容,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当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是贯穿学校德育的主线。爱国主义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包括爱护祖国的壮美河山、历史文化与骨肉同胞,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等。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一致性。中小学德育纲要以及高校德育中都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规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创造条件。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一种与利已主义、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道德行为原则,就是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坚持集体、国家、人民利益的至上和优先地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但在确保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也关注个人正当利益的满足。在我国,集体主义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对集体、对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如在《中学德育大纲》中就将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德育更是注重对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3.行为规范与法制教育。使学生具有文明的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在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但除了学校,学生在家庭以及公共空间也须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如文明礼貌、善待他人、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卫生、爱劳动等。此外,学校德育的内容还包括法制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培养起法制意识与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从而加强法律自觉。

4.道德品质教育。德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所以学校德育内容离不开对学生诸如诚信、正直、孝顺、仁爱、勤劳、勇敢、节约等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学校德育关于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尤其是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对民主、平等、自由等品质的要求而形成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即是对学生,也是对全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日本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日本素来以“教育立国”著称,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二战后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学校德育也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特色鲜明的几个部分。

1.国家和集团教育。日本学校德育内容含有明显的爱国意识培养和规训,如《中小学道德指导纲要》中规定“作为一名日本国民,热爱国家,在致力于国家发展的同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为文化创新做出贡献”[2]。此外,还有集团教育,团体主义精神是日本公民必须具备的价值取向,其要义在于对团体保持,大团体如国家、民族,小团体如企业、社团等,在团体中,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团体在给予成员关怀的同时也要求成员对团体的忠诚和奉献,这在学校德育中则表现为要求学生“融入集体,积极协作,主动尽责”。

2.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个人的尊严、尊重自由、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教育,它是战后日本民主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3]246日本个性教育的核心在于尊重人的尊严,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以及自律意识,小学德育要求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有节制的生活”,“发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之长”;中学要求学生“重自律,自主思考,诚实,有负责感”,“反观自我,充实人生”;大学则要求学生“尊重个人价值,提高受教育者能力及培养其创造性”[2]等,构成了日本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3.礼仪教育。日本的学校德育非常注重对传统礼仪的传承教育,一般而言,日本学生从进入保育园后就要接受正规的礼仪训练,包括礼仪用语、坐姿、立姿、鞠躬、餐桌礼仪等,进入小学、中学、大学也是如此,甚至开门带路、奉茶方式等细小的礼仪都要不断练习和培训。日本学校德育中的礼仪教育在于使学生不断完善和规范自己的言行,遇事优先以他人立场考虑,一切以“不给人添麻烦”为前提[4],尽量让自己的礼仪达到完美。在小学,学生要做到“礼貌待人”、“注意言行举止”,高年级学生则要做到“懂礼貌,言行适当”、“对人有爱心,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热情待人”[2]。

4.环保与劳动教育。日本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这在学校德育的内容中也有深刻体现。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具为大自然的精彩与神奇而感动的情环,爱护大自然和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珍贵,爱护生物”,到了中学要“爱护自然,深化对超越人类能力现象的敬畏之念”,大学要“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为环保做出贡献的态度”[2]。日本学校对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尤为重视,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各类垃圾的性质以做出正确分类,还要在适当时间投放到正确位置。劳动是日本学校德育的必修课,不仅《教育基本法》中有让学生“理解劳动价值”的规定,学校还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如教学生喂养小动物和培养植物、蔬菜的实践课等,以此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和劳动的艰辛。

二、中日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

由于中日两国同处中华文化圈,历史与文化相互交融,学校德育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由于两国民族的差异,加上近代以来历史的深刻变化,战后发展道路选择不同等因素,两国的德育内容又有很大差异。

(一)中日学校德育内容的共性

1.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是中日两国德育内容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祖国、爱同胞的情感是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国学校德育内容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与日本学校德育的“珍爱传统与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表述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在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2.注重传统道德培养。中日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在两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居于重要地位,而且两国的学校德育内容中都较多传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品质历来受到中国的推崇,日本的忠、礼、勇、信、俭也与之大同小异。在学校德育中,两国都注重对学生的传统道德培养,中国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日本学校德育重视传统礼仪教育。

3.注重综合素质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日两国学校德育内容设立的基本目标,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集团意识还是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目的都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品德优秀且文明礼貌的合格公民。从学校德育内容中可以看出,除了对爱国、诚信、礼貌等基本素质的树立之外,两国都注重对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等对象的关系,如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环保意识与劳动教育等,也有对学生将来的家庭婚姻观教育、职业观教育等。

(二)中日学校德育内容的差异

1.指导思想不同。中日两国学校德育的本质差别在于指导思想不同。中国的学校德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而日本是多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为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内容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道德教育的政治性就表现为日本式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教育等[5]。

2.价值取向不同。中国学校德育内容注重集体主义教育,日本较注重个性教育。集体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地位突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需要符合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标准。而日本的学校德育更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之长”,突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能力品质的提升以及自由生活方式的形成。

3.要求程度不同。中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要求偏向宏大化,从小学开始就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观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内容占很大比重,而对劳动教育、礼仪教育等内容的关注相对偏少。日本学校德育虽然也有政治观教育,但对学生良好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对社会公德和奉献精神的培养更为重视,而且在文件中的规定更细致明了,如“不说谎,不骗人”,“敬爱父母尊长,主动帮助做家务”等。

三、日本学校德育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中日两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设定都是建立在本国具体国情和对本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应该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辩证地看待日本学校德育,取长补短,借鉴和学习其优秀之处,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

1.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设定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当前我国的学校德育出现“倒挂”现象,即德育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定德育内容,比如小学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懂礼貌、讲卫生等,中学以后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的引导等。

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注重实践性。我国学校德育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实践环节,更多的是理论灌输,而道德实践课也应该是学校德育的内容。如借鉴日本学校开设“安全课”、“礼仪课”等,让学生能通过实践加深体会、掌握知识,从而能够在将来进入社会后,将这些道德内容转化为日常行为中自觉的行动。

3.我国学校德育应增加环保、劳动等内容。当前,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而学校德育内容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国的学校德育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此外,学校德育也应该增设劳动课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学校德育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