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音乐课教学方法探究
2020-04-08许向明
许向明
(广东省英德市田家炳中学,广东 英德513021)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推动下,纷纷展开人才培养的研究,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因此应运而生。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提出后,短短几年时间,教育各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各音乐教育研究人员及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需要加强其综合素质以及核心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关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需要加强其综合素质以及核心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关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二、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培养审美感知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基础则是感知美,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只有将音乐插上情感的翅膀,才能真正做到感悟、理解、把握音乐。
(一)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的身心与音乐完美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肢体动作来感知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意识,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度,使音乐充分融入身心。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不具有具象的形态,也很难用确定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要理解、把握音乐,我们必须通过体验和感知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着“少言多动”的原则,带领学生在聆听、感知、律动中体验音乐。通过律动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体验、感受音乐,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活泼与欢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
1.通过律动感知音乐的要素。律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直接地去领会音乐的规律,提高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度,提高听觉记忆,积累听觉经验。
建立对音乐节拍的稳定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要素之一,通过律动教学法,学生可以很好地体验和感受“恒拍”的稳定。节奏的律动遵循生活中人们动作的律动,如“走”动的四分音符、“跑”动的八分音符、“蹦跳”般的附点音符等。律动可以加强对节奏的把控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图画展览会》有一“漫步”的主题,旋律大多由四分音符谱写而成。在体验该主题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同学们站起来,在教室里随着音乐走动起来。旋律中,5/4、6/4 的交替,使节拍重音的变得不明显,因此,“四分音符的行走”感觉更加悠闲自在。这一律动的运用,可以在学生有相对稳定的节拍感之后来进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四分音符的律动,引导他们联想自己在图画展览会中自在而漫步,欣赏每一幅画作。
2.通过律动感知音乐的情绪。音乐的体验与身体的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律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肢体,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的理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表达能力。如:对电影音乐《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的赏析,教师可以设计让同学们随着音乐的起伏去呼吸,体会音乐中的大音程、小音程的交替,与他们的区别,从而捕捉音乐的呼吸韵律,感受音乐中表达的痛苦、悲伤与绝望。
音乐内在的运动感能够通过动作得到更大程度的表现从而推动情感的表达,那么在听觉感受的同时加以身体运动会对欣赏音乐有更大的帮助。
(二)情景式教学法
音乐审美教育不同于单纯的音乐技能培养,音乐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能,以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而是将学生置于一个模拟真实的具体环境中,深入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美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音乐。
音乐课堂教学融入情景式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等技术的辅助教学,将教师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充分引导学生自主、自信地探究音乐艺术,打造氛围活跃的音乐课堂。
如:在八年级上册《百鸟朝凤》的乐曲赏析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示森林中百鸟齐舞的图片,结合音乐的听赏以及适当的语言讲解,在情境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更好的理解音乐。
三、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培养艺术表现的教学方法
艺术表现即指对音乐艺术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结合,艺术表现便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将学生所学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结合,进一步的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即兴创作法
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即兴创作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挖掘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上,为了鼓励学生勇敢表现,即兴创作方法的引入可以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1.节奏的即兴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从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入手,从日常生活、语文课文甚或者某些文学作品中提取素材,让同学们进行朗诵。在熟悉基础节奏后,教师便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节奏型,并与同学、老师对话。当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握能力相对提高之后,教师可增加学习难度,选用流行音乐中Rap 的材料,让学生习得并练习更多更复杂的节奏类型。在学习中融入学生们非常喜欢且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流行音乐素材,能让学生减轻对难度提升的恐惧,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之后,学生便可以选择更丰富的节奏型来进行创作,这时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即兴、自主为一段话或者文字编配节奏。
2.旋律的即兴创作
音乐的思想存在于旋律的起伏,旋律的跌宕来自各音符有序的组合。通过对旋律的即兴创作,可以突破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训练创作思维。
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旋律游戏开始,比如让学生就四二拍两小节的旋律进行倒影、模进、逆行,这些常见的音乐创作手法非常适合旋律的基础创作。在有了一定旋律概念和创作基础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复杂一些的游戏,如,歌曲旋律改编:教师展示一段简单的音乐乐谱——初级阶段的改编适合用简单的儿歌来进行训练——让同学们丰富乐谱,在原乐谱的基础上变奏、加花;也可以尝试旋律接龙游戏:教师规定音乐的节拍、调式等,让同学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自主创作与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这些即兴创作游戏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教师应该怀着包容和肯定的态度,及时给予充分的鼓励,提出合适的评价与建议,增强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表演教学法
学生在具有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后,应培养其一定的技能以及表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好奇与欲望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是心理基础,当然,音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专门的技术和技巧,需要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有利于学生更确切、更自如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思所想,也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然而,中学生在表演能力的提高上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演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众多形式中接触音乐,感悟音乐,尤其能使得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得到音乐表现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表演式教学法可以包括个人的技能展示,小组的集体展示,甚至可以作为全班的舞台表演;也可运用于任何版块的学习,尤其可用在音乐欣赏或音乐体裁(歌舞剧、戏剧表演等)的学习。
表演式教学法区别于情景式教学,它包含课堂中学生在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更重要的是,表演式教学较情景式教学而言,更加正式,且更注重技能的展现,因此,如果学生想要更好的完成表演任务,需要花上更多时间去练习技能。但表演的效果始终不是中学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表演式教学法的运用也有相应的难度,不同学段的学生表演能力有差异,甚至同一年级的学生也会出现程度上的差异,教师应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开放包容的态度,发现学生的优点,接受学生的不足,并且提出合适的建议来提高学生技能。
四、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培养文化理解的教学方法
音乐中的文化渗透在音乐语言中,学生通过对音乐内容的感知以及表达,对其所表现的内涵会有一定的了解。“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将音乐与文化语境结合,是对音乐中文化观念的理解,也是对文化中音乐的理解。这不再将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把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于是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已具备的音乐基础知识之上,进一步剖析音乐背后的人文内涵。因此,启发式谈话法可以被视为一种培养该素养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八年级上册《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初步欣赏完音乐之后进行提问:“此音乐作品你曾在哪些场合听到过?”“这些赈灾、公演有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当学生回答出有关“爱”的答案后,教师便可以再进一步深入提问学生对“爱”的理解。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与升华,此环节便可以从简单的听赏到最终引导学生感悟“爱”的真谛。
谈话展开之前,教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应对学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注意所提问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发问、同时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只有问题层层深入,最后才能给同学以“水到渠成”的成就感。
音乐文化的多元适应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则是其必然的结果。在文化理解的层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音乐背后的人文内涵,更需要培养其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尊重文化多样性。通过分组讨论法,学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听众来判断、商议,在讨论中碰撞思维,获取观点。
我国教育现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已明确提出音乐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但中学音乐课教学仍面临许多问题:学校不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这种现象必定是有多方因素造成。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需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而要实现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应关注音乐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有机组合,达到最理想的课堂效果,从而实现音乐课程本体价值和非本体价值,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