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发展研究

2020-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哲学观美学哲学

张 琳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250000)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涵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所研究的重点是人与自然关系中关于实践的认知、领悟与理解,也正是由于这种实践发展的认知,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研究人的发展活动,与传统实践活动不同,这与我们研究美学发展中谈论的“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也就是说在当代讨论美学发展方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政治不断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实践的观点进行不断的验证审美现象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构成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类从从事的生产活动,这种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的表现,这种社会活动带有一定的认知和目标,是社会中人类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感知性活动,而世界是在实践中发展与进步的。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际践诺出发,是一种超出主、客实际思想美学认识论的思考模式,是美学发展实现超越自我的基础哲学。在研究、总结、反思我国美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审视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创新、创造来研究,这样有助于形成超越主观和客观思维方式来形成对美学的认识,将美和人生实践所结合,实现一种广义的美,实现一种人生境界。在以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研究美学的影响,主要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等角度进行论述和研究。

首先从审美活动论开始分析,这是在审视美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是对人类活动的认可。人类存在以不同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审美形态的不同方式,进而又把审美形态论滋生为人类生活的不同境界,以具体、感性而展现。审美形态论研究是对“千姿百态”的美进行归纳、总结、表达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人类存在以来沉淀下来的审美形态。艺术审美也是审美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集中从艺术视域出发,研究艺术在其中的存在方式,并界定艺术所涵盖的范围,研究了艺术从创作到接受的整个过程与路径。艺术活动也是人类审美的升级与升华,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展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是研究中国美学的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绝对不能为当代美学研究只是研读内容摘录内容就能找到美学研究中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中的哲学,是指导人们思考的哲学,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研究思想去研究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以及方法解释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对产生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当代中国美学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与进步。

近几十年来,世界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所有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也就是说,美学研究要怎样从当前实际出发,利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新发掘当代美学理论精华,以中华传统美学、古今中外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

三、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模式的转变

美学研究由古代向现代转变有两大明显标志,第一转变为研究事物的转变,体现在研究美的事物转变为研究审美的心理,这是研究事物有外向内的转变;第二是研究方法由“上-下”转变为“下-上”。

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化,其研究目的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进而体现出来全新的哲学观与方法论。在美学研究领域中,很多都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也使得在美学研究的过程产生与众不同的哲学理论和哲学方法,这在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已展示出了其中的转变与进步。但是研究过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美学本体论对现在的研究还有深远的影响,本体论固有的思维方式还影响着一部分研究学者,这样对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研究自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与阻碍。

关于美学研究,其根本目的是认知美的事物形成的原因,是如何带来让人们幸福、喜悦的感受的。传统美学研究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且是假定为“美”或“美本身”的前提,这种研究思维是单一的,固化的。然而这种思维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事物是发展的相矛盾,过去的研究以及当前对美学的研究都充分展现,美的形成和引起人们产生愉悦感受的原因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美学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现实研究产生了矛盾,使美学的研究过程脱离的实际的过程,成为一种纯理论、空洞的想象和推测。这种凭空推测发生的同时,还随即产生另外一种问题,就是对于能够真正反映审美活动客观规律现象和结果的忽略。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美学研究若想实现自然的过渡与转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这是实现当代美学发展研究的基础。

现代关于美学的研究将审美主体心理视为研究对象,这种变化也带来了研究思想和研究目标的变化,并且美学研究由纯理论的研究重新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现代关于美学的研究专家们,以马哲为哲学基础,通过审美发生的过程来展现美的实质,并且形成的研究结论也是一个发展过程。

由此看来,现代美学的转变,有时间的关系,也有研究方法和对象转变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的基础理论发生了变化,进而体现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思想的转变。这与西方古代美学转向现代美学研究意义,是有哲学因素在其中其关键性作用的。这样看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美学研究转变的过程中,其根本变化都是研究思路的转变,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转变成以马哲观所研究的发展过程为研究思路。

四、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美本质问题的研究经过了两千多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美本质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西方哲学的质疑。西方哲学观认为,一切研究都可以分为两种:能够证明和不能够证明。并且认为能够用现实存在与之对应图片来证明的命题,可以视为可证明研究命题,反之为不可证明命题。这种哲学观很显然说明,在实际存在的世界里面没有与美对应的事物。柏拉图说过,美的事物不是美,所以具体的审美对象不是美的对应物;说美是审美对象后面的共相,至今人们仍然不知这共相在哪里,以哪种形式存在。①

美本质问题研究受到挑战,因而对于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直接否定,彻底放弃研究。认为对美学的研究就是对美的本质研究,美的本质不能被证明,那么美学研究就失去了研究意义。第二种趋势是由美学转为艺术美学和各个学科美学,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哲学辩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忽略了具体的行动研究,因此,当美本质研究被质疑以后,关于美学研究者们纷纷将研究目光转移为艺术等具体的审美对象的研究,这也是近年来关于艺术美学、书法美学、绘画美学、广告美学等其他学科美学兴起的原由。第三种趋势是将美学问题研究产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无视西方哲学,继续研究美本质问题。第二种则持分析的态度,分析当前美学研究的弊端,重新审视当前美学研究,积极寻找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对于中国美学的研究,不应该单纯的只有中国色彩,而是在以符合中国实际的情况下挑战西方美学研究的一些方法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研究人类世界发展变化规律为目标,将发展过程视为研究主体,这种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研究,体现了对本体论的批判思想,也充分展现了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研究思路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将总结出来的规律也视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研究思路,在现代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变化,都转变了研究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研究理论基础,使得各个学科研究顺利展开,因此,中国当前的美学研究也应以其为研究基础,以研究发展过程一般规律进行美学的审视与研究。

在古代对美学的研究,其研究目的都是围绕寻找美的事物、实质而进行的,当代美学研究,以马克西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否定了“美”的存在,摒弃了对美本职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也同样否定了其研究目的和思路。然而,古代美学虽然受到了否定,但美学依然存在,需要运用新的方法,研究新的对象,形成新的研究目标,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先到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主体审美心理分析的成果。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现出了不同于古代美学的研究思路。当代美学研究审美发生的原因过程,总结出来了各种理论,比如距离说,移情说以及积淀说等,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了美发生过程的原因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这种研究充分体现了与古代美学研究的不同,不再拘泥于研究一个具体美的事物,而是通过研究形成一种原因的解释,揭示了审美现象发生过程的原因来说明美的实质。

由此看来,美学研究由古代转变为现代,其转变的不只是研究对象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研究目标和思想的转变。由古代美学研究寻找美到现代美学研究审美现象发生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来展现美的本质,也就是美的规律,这是古代与现代美学研究的本质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理论研究基础,是当代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沿着这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向,不断完善美学研究,也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增加获得幸福愉悦的感知能力。

五、结语

美学研究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变化过程由认识、实践到本体论美学。这种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人类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发生了变化,寻找美并不重要,甚至可能不存在,重要的如何获得美的感受,也就是说审美过程的一般规律,这种获得美的能力、获得幸福感、愉悦感的能力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才更为重要。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对于美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研究方向的转变,让研究者们从另外一种角度去梳理问题、分析问题,这样也使得人类更加清晰中国美学发展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留给研究者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当前美学的研究应从世界发展的角度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实践观为基础,注重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问题,注重马克思主义形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当代的研究成果去认知和解释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和美学问题。

美是发展的、流动的,永远不会有固定的美模式。人类世界在的不断探索美、追寻美,正是美的魅力所展现。

注释:

①赵惠霞.审美发生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

猜你喜欢

哲学观美学哲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菱的哲学
外婆的美学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纯白美学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妆”饰美学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